晏几道的词作除了偶尔歌颂王朝升平,其余皆不出花间酒宴、儿女之情和离愁别恨的范围。且总其情,始终都围绕着对往事的哀哀追忆,表现出对以往时光的眷恋。他的这一“归去之愿”,贯穿了整部词集。
一、晏几道的生平
晏几道的一生,如张岱、如曹雪芹,皆为早年富贵而后家道衰落、晚景凄凉之人。在命运的面前,他是无能为力的,于是他只能寄望于过去,只有在过去才能寻找安宁与喜悦,所以他的灵魂总是漫游徘徊在对过去诗酒歌舞、儿女情长、柔情蜜意的追怀之中,向往着能够回到那个持酒赏乐、狂篇醉句的过去。这一执着的“归去”之愿,也深深地印刻在了他的词作中。
二、时间的回溯与停留
在晏几道的词中,时间并不隐秘,而是一个清晰的存在——“记得来时,楼上烛,初残”,“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满随游骑絮多才,去年今日忆同来”,“三月露桃芳意早”……《小山集》里,这样明白且着重于时间的词句数不胜数,且过去的时间远超半数,他对往昔的留恋可见一斑。不止如此,在今与昔的对比中,他也总是倾向于“昨是今非”,如“那日杨花陌上,多时杏子墙头。眼底关山无奈,梦中云雨空休。” “回思十载,朱颜青鬓,枉被浮名负。”仅看短句和片段,便可觉出对于往昔的留恋怎样主宰着晏几道的时间意识。
而他虽然明知往日“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但他梦魂却不停地泅向回忆,追寻着昨梦前尘。仅在《临江仙》这一词牌的八首词作中,便有五首中出现了如此回溯往昔的词句,与此同时,他的词作还常常使用一种“回溯—停留”的时间结构来表现他对往昔的依依之情,其名作《临江仙》便是如此。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三、《小山集》中的女性形象
女性是晏几道主要的写作对象,出现在他词中的女子,既有他挚爱的“莲、苹、鸿、云”,亦有独处闺中满怀伤离相思之情的思妇和怨妇,也有自然朴素的采莲女,还有出现于酒宴中色艺双绝的歌女、舞女、乐女,甚至还有身份低微的妓女。然而无论是怎样的女性,在晏几道的笔下都化成了自然率真、痴情纯真的美好形象。这自是出于晏几道对她们的爱慕,而这爱慕中也离不开晏几道对往昔欢乐的无法释怀。
而女子们并不只为晏几道所追怀,这些女子往往也带有别愁离恨,思绪怀章。或许这是晏几道将自己对过去的思念寄托在了她们身上,令其代为相思;抑或是晏几道不甘孤独,而让这些女子亦作思妇,而自己便是她们所思的游子离人。
四、醉词、梦词
无论是沉浸在过去的回忆里,还是思念远去的佳人,晏几道依然是在现实里“归去”不得。求之不得,思之则愈切,而酒和梦就为他提供了另一种与过去相逢的途径。醉中才好迷梦,也只有在醉梦中,作者才能暂时逃避现实的隐痛,重温往日的时光。譬如这首《少年游》。
绿勾栏畔,黄昏淡月,携手对残红。纱窗影里,朦腾春睡,繁杏小屏风。 须愁别后,天高海阔,何处更相逢。幸有花前,一杯芳酒,欢计莫匆匆。
酒醉只能拜托现实的烦忧,真正与往日相联系的则是梦,因此晏几道在《小山词》里始终执着于梦境的描写。《小山集》共收词260首,其中的梦词就有七十首,“梦”字出现了59次。譬如这首《减字木兰花》。
长亭晚送。都似绿窗前日梦。小字还家。恰应红灯昨夜花。 良时易过。半镜流年春欲破。往事难忘。一枕高楼到夕阳。
酒梦易醒,纵使“殷勤理旧狂”,终究也只不过是“将沉醉换悲凉”。而晏几道不是不知,却非要“知其不可得也而强之”,可见其对“归去之愿”的执迷。可若是没有这份痴情,又怎能成就小山词“工于言情”的词史赞誉呢?清人厉鹗的《论词绝句》曾言:“鬼语分明爱赏多,小山小令擅清歌。世间不少分襟处,月细风尖唤奈何!”也是把握到了小晏词的这一精髓。
(作者单位: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