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踏入幼儿园,是孩子离开家庭步入社会的第一步,由于每个孩子个性特点和心理倾向性的不同,幼儿难免出现惶恐不安,不吃饭,不睡觉等反常状态,这样既让家长不放心,也会增添老师工作的负担,同时也会影响幼儿园正常活动的开展和幼儿自身发展。因此,为了保证新入园幼儿顺利入园,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初步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的方法。
一、做好孩子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在孩子入园之前,给每个幼儿家长发一封信,除了介绍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教育理念等之外,在孩子办好入园手续后,要及时召开家长会,开诚布公地给家长上好第一堂课,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的知识,家园携手,尽快消除幼儿的恐惧心理。
(一)首先邀请家长与幼儿一同参加“一日游园活动”,这种活动可以在幼儿独立入园之前,激发其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之情,消除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心理。比如,让幼儿看到幼儿园有他喜欢的大型活动场和玩具,带他们参观教室、活动室,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上课游戏的活动场景,让他们感受到来自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吸引力,让幼儿产生一种想上幼儿园的欲望,做好心理准备。
(二)认识老师,熟悉和喜欢老师。孩子和老师之间都要经历从陌生到认识,再到熟悉喜欢的过程,幼儿园的老师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老师要积极主动跟孩子们套近乎,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教育孩子有礼貌,例如和老师见面要问好,大胆介绍自己,看看老师上课的视频等,拉近老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在教育教学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为带班老师来讲,还要定期不定期地开展家访,深入了解每一位幼儿的情况,从而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三)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在孩子入园前,可建议家长在家培养幼儿最基本的自理能力,如能够尝试自己独立使用勺子、穿脱衣物,能够顺利如厕、入睡等生活技能。除此以外,具备基本的人际交往能力。总体来说,这两种能力是幼儿尽快融入幼儿园生活的两大“法宝”。在幼儿入园之前,教师要提前与家长做好幼儿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讲解。最后,教师要明确幼儿以往焦虑情绪的来源,针对不同的情况准备不同的策略。比如对家中特殊物品依恋情绪较深的幼儿,可以在入园时,提醒家长,将其带入园,通过系统脱敏的方法,逐渐过渡。
二、增进感情,增强师幼间的亲和力
老师像妈妈,这句话用在幼儿园老师的身上一点都不假,要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除了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这份事业的心。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必须有爱心、耐心、细心。
(一)相互接纳。记住每一位新入园幼儿的名字。名字是一个人的符号标志,小班教师不仅仅要熟知孩子的学名也要记得孩子的乳名。使用乳名可以增加幼儿与教师沟通交流过程当中的亲切感。当然除了言语沟通之外,老师可以用肢体语言亲近幼儿,多与幼儿肌肤相亲,如抱抱他、和他说几句悄悄话、拉拉幼儿的小手,每天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认识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等,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深深的亲切感和依恋感。老师要经常亲切称呼他们,还可以制作一些小手工作为礼物奖励幼儿。
(二)增进感情。通过老师的亲切接待和关心照顾,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喜爱。老师有意无意地和孩子碰面、交谈增进相互间的认识和了解。刚入园时,孩子大哭小叫乱成一片,短时间内出现家长、老师手忙脚乱的局面是正常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作为带班老师必须心中有数,对症下药,对于每个孩子要像妈妈一样地呵护,对哭闹不止的孩子态度要和蔼,做孩子的伙伴,让爱化解孩子的恐惧心理,消除陌生感,增进师幼之间的亲和力。
(三)创设一面主题墙,展示独一无二的我。从孩子生长50j/CvfwdlCKmrW5C/k6sQ==发育和教育学的观点来看,孩子刚入园,进入新的环境,见到陌生的老师和同伴,会产生害怕,不安全的心理,这是十分正常的。为了让孩子们尽快融入新的环境,让家长制作一张幼儿个性特点和趣味性很浓的自我介绍卡片,对孩子来说有一种存在感和归属感,每天看到自己的照片会情不自禁地给小伙伴们介绍自己和家人,这样既安抚了情绪,同时在交流和欣赏中有了彼此的认识和熟悉,消除了孤独情绪,对于老师来说也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现孩子的不同个性和兴趣爱好。同时,还可以让幼儿带一些自己在家里喜欢玩的玩具和大家分享,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入园环节当中,教师要积极与幼儿交流,转移幼儿注意力。可以是简单的问候语,如:宝贝你今天来得真早啊,你今天的衣服真干净,你今天扎小辫子真漂亮,你早上是自己穿衣服的吗?你今天会很乖的,对吗?这些轻松的话题,让幼儿一进园就消除了对教师及幼儿园的陌生感、恐惧感和距离感,给幼儿一个一天学习的良好的开端。
三、情景交融,开展丰富有趣的活动
富有创意的环境对幼儿是最有吸引力的,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最喜欢的。我们要以此为切入点,留住孩子的心。首先,要给幼儿创设一个亲切、自然、优美、宽松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到幼儿园就像家里一样。不但没有陌生感,反而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在墙面上布置小动物们大联欢的图来吸引他们,在区角当中增设幼儿喜欢的玩具或者可以部分还原幼儿在家的场景,让幼儿即使生活在幼儿园当中也能有归属感和熟悉感,消除其对新环境的疏远心理,创造一个轻松,自由的交往环境。
其次,根据幼儿的兴趣,挑选不同种类的游戏活动,分散幼儿的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幼儿园的大型玩具,对幼儿有较高的吸引力。但是教师在实际组织中,要给予幼儿自由选择的权利。除了大型玩具,教师也可带领幼儿在户外玩水、玩沙,如猫捉老鼠,木头人等。在不知不觉中认识新伙伴,学会合作,感受分享的快乐,这种教师和幼儿一起参与的活动,也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增加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入园焦虑情绪不太明显的班级,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爱好,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如绘画、唱歌、舞蹈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小班部分幼儿入园之后,依然存在生活不能自理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引导幼儿,在最短的时间内教会幼儿如何使用勺子、如何如厕等基本生活能力。除此以外,教师可以请大班哥哥姐姐示范,加大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洗手、如厕、吃饭等,然后让他们去模仿,还可以练习穿、脱衣服、扣纽扣、拉拉链等活动。并用小红花的形式奖励。老师要特别注意观察幼儿的微小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对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总结,要用赏识的目光看待幼儿每天的进步。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尽快融入新的环境
幼儿园教育极为重要,家庭教育也同等重要,幼儿的发展就好比一个扁担,一头是老师,一头是家长,这两股力量缺一不可。首先,家长和老师要互相配合, 由认识到熟悉。鼓励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树立幼儿入园之后的正确心态。具体的措施可以是在家时多给幼儿讲一些有关老师的事情,看看老师上课的视频等活动,有意识地拉近幼儿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其次,家长要尊重老师,要用自己对老师的态度去影响幼儿,如早上送幼儿入园时主动先向老师打招呼, 相互问好,这样幼儿就很自然地养成早上问好的习惯。在离园时老师会把幼儿在园的表现告诉家长,家长回家后要以老师的口吻反馈给幼儿,家长感觉到老师在时刻关注他,进而体验到老师对他的爱。在开学初, 幼儿刚到新环境,总是感到不安和恐惧,情绪不稳,爱哭闹,会产生想及早离园的心理。此类孩子可以让家长在园多陪伴,从不适应到部分适应再到完全适应新的环境。家长在家时,要多问问幼儿在幼儿园中的趣事,让孩子感觉到家长时时刻刻都在关注和关心着自己在幼儿园的成长进步。再次,家长每天要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入园时,要正确与幼儿进行沟通,减少反问式提问,如:“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增加正向的引导性提问,如:“今年有没有夸奖你,你可以给妈妈(爸爸)讲一下是因为什么事情吗?”。针对幼儿的点滴进步,家长要进行具体事件的表扬和鼓励,养成幼儿爱入园、乐入园的良好心态。
最后,新入园的幼儿教育是一项细致、复杂而有创造性的工作,作为老师,在对小班幼儿开展教育时,应时刻以爱为起点,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家长的积极配合,让每一位幼儿一入园就能轻松愉快地适应环境,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兰州市安宁区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