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本土文化资源是庄浪的不老名片,是庄浪人民从小到大的最深记忆,是生活中家乡文化的永久标志。要有效地将庄浪本土文化资源的优势和文化育人紧密结合起来,坚定文化自信,创新文化育人方式,实现二者的互补共赢。
不同的国家和地域由于其各自不同的历史和文化积淀,加上地理风貌、风俗民情、生活习惯等各不相同,就会形成多彩多样的地域文化资源。庄浪方言中留存的大量古音韵;关山湫池与古雷泽极为相似的形貌特征;葫芦河与伏羲、女娲千丝万缕的联系;刘沪、刘淳兄弟,郭成、郭浩父子和大宋名将吴玠、吴璘兄弟彪炳千古的辉煌历史;“实事求是,崇尚科学,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庄浪精神;千山万壑触目成景,集增加产能、保持水土、优化生态、美化环境于一体的梯田胜景共同造就了庄浪县本土文化的久远性、兼容性、互补性和开放性,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会感染一代又一代人。吸收和利用本土文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要让本土文化资源育人功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就要将本土文化精细化,结构化,形成良好的教学素材。那么,在上述课程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引入和利用庄浪本地的历史和文化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提升课堂实效性呢?
一是巧妙引入本土文化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介绍各地自然景观和文物古迹的选文,小学生又大多没有亲临过这些地方,对于选文描述的内容就会觉得很陌生。而在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制教材“我的祖国”这一板块中,有介绍我国地貌、地方文化,又有国情教育、爱国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大量篇幅,这时候,教师如果只是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分析段落、体会情感,教学就会显得枯燥无味。但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引入地方文化资源来施教就会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甚至出其不意的效果。
以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教学为例,可以这样设计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庄浪县每年的正月十二会有盛大的庙会活动,谁知道这是为了纪念谁而举办的?同学回答是刘沪、刘淳将军,那谁来讲一讲刘沪刘淳将军的故事呢?同学们看来对抵御外族入侵、守护我们庄浪县城的刘沪、刘淳将军非常熟悉。刘将军戍边卫国,心系百姓才得到家乡人民的拥戴和纪念。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感受他们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
又如,在讲授五年级语文《示儿》这首古诗时,我制作了庄浪抗金名将吴玠、吴璘的微课,以微课引入新课,通过南宋名将吴玠、吴璘在与金朝抗争、金戈铁马的一生,让学生体会当时山河破碎,国人希望能收复中原的心情。这样导入,学生听得特别认真,看得特别专注,感到特别熟悉和自豪,因为这是我们庄浪本土的抗金名将,从而为本文的学习搭建了一座畅通的桥梁。
二是利用本土文化,培育学生的优秀品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将校本课程与道德和法治等课程结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慢慢体会到“庄浪文化”的博大精深,实现文化育人的目标。例如,课程中有《庄浪文物》一课,考虑到庄浪出土文物离学生的生活较为久远,而且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于是我们就带领学生在课前参观庄浪博物馆,采访博物馆和文史馆的专家学者,收集相关资料。再比如在教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介绍我们的家乡》时与校本教材中的《庄浪梯田》相结合,带领学生参观庄浪梯田纪念馆,情景制成微课,并为同学们介绍近年来我们县梯田焕发出的新景象,关山大景区堡子沟流域旅游、庄浪梯田苹果、庄薯二号基地新颜,让学生对庄浪梯田和庄浪梯田精神有了深切的体会。
综上,教师要充分发掘庄浪本土文化的历史性和先进性,不断发现本土文化的创新点,打开创新庄浪本土文化育人的新思路。
本论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715)“小学生传承本土文化的实践研究——以庄浪县为例”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庄浪县第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