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质量的下滑让编校质量问题日益严峻。编校质量合格是所有出版物最基本的要求,合格的编校质量是立社之本。出版社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编校质量问题。
图书作为语言文字的载体,是传承人类文明、推动人类进步的重要工具。因此,图书质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些年随着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出版社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经济效益过度强化等一系列因素,导致国家对出版质量管理一度弱化。出版社在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便放松了对图书编校质量的管理,相应地,对编辑经济效益考核力度的加大,直接导致编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挣多少钱上,对自身工作中存在的编校质量问题得不到高度重视,以致编校质量问题日趋严重。
为了加强出版管理,督促出版单位提高出版质量意识,多出精品图书,维护读者的文化消费权益,出版管理部门加大了质量管理力度,从2011年起持续开展出版物质量检查专项年活动。每年检查都有不同的重点类别,出版单位自查后,由主管部门抽查,同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版产品质检中心进行了全国范围的抽检。2014年6月26日,《新闻联播》节目曝光了多种不合格图书,使图书质检工作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图书的编校质量问题受到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出版社和编辑在这种形势下也不得不对编校质量问题高度重视起来,但是仅仅重视远远不够。
出版社对编辑的考核经历了由经济效益考核为主,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效考核,再到社会效益为主的双效考核。出版社的出版规模也由数量向质量转变。图书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大,凸显了图书编校质量的重要性。编校质量成为目前出版社亟待解决的最严峻的问题。中宣部2019年下文,加大对出版单位社会效益的考核,其中编校质量为8分,占比8%。国家各类奖项、项目上的竞争异常激烈,出版社要想在这些方面拿分,更是难上加难。在这样的情况下,保住编校质量的这8分对出版社尤显重要。
出版社对编校质量问题的重视程度日益强烈,除了对一线编辑一再施压,对编校不合格制定各种处罚制度以外,考虑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有效地解决编校质量问题,使出版社得以安全稳定有序发展,具体有以下措施。
一、加强编辑培训,增强编辑业务素质
编辑是图书编辑加工的具体实施者和直接责任人,所以编辑的业务能力直接决定着图书的编校质量。出版社做好对编辑的培养,既是对编辑职业生涯的负责,也是对出版社良好发展的负责。出版社要加强编辑培训,增强编辑业务素质:1.定期召开编辑例会,分享编辑工作中的宝贵经验和心得。编辑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当中可以快速成长,同时可以增强团队意识。2.积极组织学术研讨会,请专家学者来做讲座。编辑是文化传播者,一定不能闭门造车,只有积极参与、随时掌握学术动态,才有可能策划出版精品图书。3.发扬老一辈出版人的优良传统——传帮带,让新编辑在正确的轨道上成长和发展。
二、优化选题结构,提升出版品位
所谓选题结构,是指一个出版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制订的选题整体的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出版工作的永恒主题是出好书。因此,优化选题结构对于出版社的生存和发展来讲都至关重要。选题结构直接决定和制约着出版社的图书结构,决定着出版社的出书品位和社会影响力。国家对书号缩减的管控,使得出版社的出版规模由多到精,由量向质转变。出版社的选题结构也随之由补贴出版向自主出版转型。
(一)扩大自主出版。要做好自主出版,首先要做好选题策划,出版社投资出版的方向必须明确,既要把钱花得值,出版产生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把书号用得值,因为有限的、少量的书号,使出版社不能再像以前那样随意地占用书号,随意地出版。出版社自主出版最好在特色出版和精品出版上做文章。
1.做大特色出版。为迎接党的十九大,甘肃人民出版社精心打造了《读者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12册),从“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第一品牌”《读者》中精选美文,以温情温暖通俗易懂的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了解读。无疑,《读者丛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12册)是主题出版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优秀案例。成功入选了“2017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为了进一步保持和推出品牌《读者丛书》,甘肃人民出版社继续发力,之后紧接着推出了《读者丛书·中国梦读本》《读者丛书·国家记忆读本》《读者丛书·中国文化读本》,现在《读者丛书》已经成为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拳头产品,每年都会根据时政需求设定一个主题,出版一套丛书。同时,主题出版也成为甘肃人民出版社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一印再印的畅销书、常销书。也因为《读者丛书》这个特色出版的成功打造,使甘肃人民出版社得以由补贴出版向自主出版成功转型。近年来,山东省各大出版社纷纷强化各自的出版特色,以凸现自身优势,达到优化选题结构、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如生活类选题仍然是青岛出版社的特色和强项,其选题规模继续扩展,以进一步强化和打造城市出版社的品牌形象。
2.做优精品出版。通过对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Smart数据查询分析系统中全国敦煌相关图书截至2019年年底销售数据的分析,销售排名在前500的销量总计为60万册,这足以说明,敦煌文化热度逐渐升高,敦煌学相关图书不再局限于学界,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甘肃省重要的出版机构,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推动敦煌文化的进一步传播和发展,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有关敦煌的精品图书,如《港台敦煌学文库》《敦煌石窟艺术研究》《敦煌壁画故事》《敦煌壁画故事与历史传说》等,都有较好的市场力。为了进一步做好精品出版,甘肃人民出版社不断加强与敦煌学界的联系,时刻关注并把握新的研究动态,及时策划新的选题,助力精品出版。
不论特色出版,还是精品出版,这两类自主出版都是集中了优质的出版资源,举全社之力精心打造,而且书稿的基础都比较好,所以编校质量也不成问题。
(二)缩减补贴出版。国家对图书出版总量的控制,书号由之前的不限制到现在的大量缩减,出版社该如何走出困局?调整出版结构迫在眉睫,补贴出版要不断缩减,补贴类选题要认真筛选,优中选优。补贴出版的书稿质量可谓良莠不齐,无形中给图书编校质量埋了雷。基础很差的书稿,即使编辑再认真编校,也很难保证编校质量。因此,为了保证编校质量达标,首先要从出版社的层面对补贴选题做一审查,从作者背景、学术水平等方面做一评估,再确定选题是否能申报。在出版最前期对编校质量安全做好防控。
三、做好出版规划,稳定有序发展
围绕精品出版,重视选题策划,关注学术研究动态,及时掌握选题信息。与当地科研院校建立长期稳定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精品出版上,最重要的便是优质的作者。对于敦煌学、敦煌石窟艺术等学术领域进行了长时间研究的学者,尤其是在学界享有一定声誉的学者,如樊锦诗、柴剑虹、赵声良、郑炳林等,这些作者在进行学术专著出版的同时,也将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了通俗化的加工整理,有助于敦煌文化的发展和弘扬。出版社要想有一个良性的发展,就一定要做好出版规划,避免急就章。因为精品出版物不论学术价值,还是市场影响力都比较好,大都是畅销书、常销书,所以精品出版也是出版社赖以生存的主要支柱。为了更好地发展精品出版,在出版社内部最好设立专门的精品出版编辑部,集中精力对接学术类作者,如敦煌学作者。深入挖掘学术资源,积极策划选题。每年都能有计划有序地推出几种敦煌类图书,再根据市场反馈情况,每年都重印几种销量好的精品图书,这样就逐步形成了良性发展趋势。重印率提高的同时也减轻了编辑的工作压力,让编辑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特色出版和精品出版,更是较好地保证了编校质量的安全。
四、加设外审和印前质检环节
几年前华东师大出版社就实现了策划编辑与文字编辑的分流,大部分社内编辑主要负责策划或组稿工作。他们充分利用大学的学生优势,设立专门部门统一培训、指导学生兼职编辑担任本社的图书编辑加工,这些大学生承担的编辑加工量占总量的三分之二。在图书编辑加工方面大量使用社外力量,使他们的编辑从繁重的案头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研发策划选题。此外,华东师大出版社在快速扩张和发展的同时,也时刻把图书质量放在第一位。目前,华东师大出版社一半以上的图书在付印前进行全书的编校质量检查,改正后付印。这在全国出版界是不多见的。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做法值得借鉴,有实力的出版社可以加设外审和印前质检环节,为保证图书编校质量合格做好最后的防控。
图书质量的下滑让编校质量问题日益严峻。编校质量合格是所有出版物的最基本要求,合格的编校质量是立社之本。出版社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真解决编校质量问题。
(作者单位:甘肃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