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灵台县农村文明乡风养成的思考

2020-12-29 00:00:00张文勇
发展 2020年6期

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乡风养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有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为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针对灵台县文明乡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农村文明乡风建设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乡风养成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繁荣稳定,有利于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质量和水平。现就灵台县在文明乡风建设方面存在问题和对策措施分析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陈规陋习根深蒂固,破解措施不够有力。一是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灵台县农村婚丧嫁娶普遍存在讲排场、比档次的现象,婚事比房子、比车子、比彩礼、比酒席;丧事讲究过“官宾事”、行“三献礼”,繁文缛节颇多,主祭礼宾、鼓手乐师八九个人,“干礼”“水礼”几千元,既耗费财力物力,又与“厚养薄葬”的传统美德和儒教礼规背道而驰。二是“天价彩礼”仍未根治。全县以“治理高价彩礼、推动移风易俗”为主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机制和措施,组织开展了一些引导活动,彩礼数额上涨趋势得到了一定控制。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结婚彩礼仍然居高不下,山区高于塬区,家庭条件差的高于条件好的。“闪婚、骗婚”时有发生,农村家庭离婚率呈上升趋势。三是“人情宴请”名目繁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群众“烧钱撑面子”的攀比心理逐渐滋生,通过举办满月酒、生日宴、升学宴、订婚宴、乔迁宴等“人情宴请”来争脸面炫财富,而“人情宴”的随礼也逐年增长,使本就收入低微的农村群众苦不堪言。

(二)精神追求出现偏差,歪风邪气屡禁不止。一是赌博之风依然存在。一些基层组织对群众文化生活重视不够、组织不力,群众自发主动参与的有益文化活动较少,闲暇之余,聚众打牌赌博的情况仍然比较突出,从中衍生了许多社会纠纷和家庭矛盾。同时,近几年网络赌博花样翻新,诸如“斗地主”“网上彩票”“微信摇一摇”等新兴赌博活动受到农村年轻人的盲目青睐。二是网络追风日渐兴起。随着多元化文化的发展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各种网络直播陆续进入群众视野。目前,城乡一些年轻人精神空虚,闲来靠翻手机找乐解闷,逐渐迷恋各类网络热门视频,更有甚者借钱刷礼物送主播,造成精神不振,财物损失。

(三)乡规民约约束乏力,管理合力尚未形成。一是乡规民约流于形式。绝大多数村建立了村规民约,并制作上墙,公布于社区服务中心,但宣传力度不大,监督落实不到位,对村民行为的规范约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二是矛盾纠纷调处缺位。乡村治保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对村级事务财务监督、村社邻里庄基地畔纠纷、群众家庭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不及时、不彻底;村社干部也多是“各村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管理职能缺失,没有把一些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而引发了一些上访事件,影响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三是部门合力明显不足。各职能部门之间、部门与镇村之间在文明乡风养成上协作配合不到位,力量分散,资源整合不够,致使部门作用发挥有限,有些工作无法延伸到基层,仅靠村“两委”班子推动,而村干部都是本村人,在诸多事宜推动上拉不开面子,下不去硬手,工作落实力度不大,全县尚未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久久为功的工作合力。

二、对策措施

(一)强化宣传教育、以文化人,树立群众新观念。一要抓好宣传阵地建设。要将文明乡风养成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全过程,筑牢文明乡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在城乡主干道、文化广场、村庄路口等重点区域制作宣传牌;在村社墙体、电杆、路标等基础设施上绘制宣传标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群众、深入民心;进一步加大在新型媒体上的推送力度,引导群众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道德、守法律、讲诚信,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二要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成风化俗”,文明乡风养成的核心在于文化熏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各职能部门要力争推出更多更好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积极组织开展政策宣讲、科普宣传、普法教育、文艺巡演等文化科技卫生法律下乡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出来;要加大对农村群众自发文化组织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在硬件设施配备、资金协调上予以支持,着力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倡导鼓励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让群众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厚植文明乡风养成的土壤。三要着力强化政策宣传教育。以培育“四有”新型农民为目标,持续开展“四项教育”“七净一规范”活动,利用农民夜校和道德讲堂等平台,大力宣传讲解党的基本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扶贫政策、农业科技等方面知识,着力破除群众封建守旧思想,树立健康文明向上的新观念。

(二)坚持典型带动、示范引领,培育农村新风尚。一方面,要抓住党员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以依法依纪制止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婚丧宴请“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宴请”“打牌赌博”等不正之风为突破口,将党员干部遵守移风易俗、文明乡风有关规定和引领身边亲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纳入乡村精神文明创建和个人履职考核内容,开展民主评议,对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宣传表扬,对遵守不到位的予以通报批评。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群众先进典型的带动作用。以村党组织为主导,大力开展“和谐五星”文明家庭、党员示范户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选树一批有正气、讲文明、带头移风易俗、推动文明乡风养成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宣传并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让群众在推进文明乡风养成中得实惠、受激励,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密切部门配合、上下联动,健全管理新机制。一要发挥好村级主导作用。各村要进一步健全群众自治组织,通过外出学习借鉴,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乡规民约”,尤其要充分发挥好红白理事会的作用,确保达到“五有”标准,即有专门的活动场所、有免费提供的设施设备、有专项使用的经费、有统一组织的服务人员、有务实管用的规章制度,引导群众在红白理事会的组织协调下,按照规定标准举办红白喜事等活动。二要强化部门协作联动。文明乡风养成工作头绪杂,涉及部门多,花费时间长,各职能部门要协作配合、持续推进、久久为功,不断强化工作措施和推进力度。网络监管部门要加强对县域内网络活动的监控,对涉嫌违法乱纪的要及时处理。舆论宣传部门要旗帜鲜明的支持正确思想言论,旗帜鲜明抵制错误思潮,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将文明乡风养成纳入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主题教育之中,使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学生、感染一个家庭、带动一个村社、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三要加大对农村棋牌娱乐场所的规范整治力度。各乡镇要积极协调公安、市场监管、文化执法等部门对本乡镇范围内棋牌室开展经常性综合整治,对证件不全、条件不达标或无证经营、涉嫌赌博活动的棋牌室加大处罚力度,对不符合登记条件和违规经营的坚决予以取缔。充分借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宣传栏等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迷信、赌博等歪风邪气的危害性和整治的必要性,引导广大群众树立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自觉抵制各种庸俗低俗粗俗的娱乐活动。

(四)注重产业发展、环境整治,激发文明新活力。“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经济繁荣、产业兴旺是推进乡风文明养成的基础保障。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两大文明建设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加大对“牛、果、菜、劳”等农村主导产业的扶持力度,贯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努力实现“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个个有钱赚”,引导群众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上来,为文明乡风养成增加新的活力。同时,要持续增加对乡村振兴与发展的财政投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解决农村行路、饮水、上学、通信、看病、就业、社会保障难和生产生活环境差等具体问题,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提供基础条件。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厕所革命、垃圾污染防治,净化美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全面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推动全县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取得实效。

(作者单位:中共灵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