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020-12-29 00:00:00梁民强
发展 2020年6期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指引,为新时代中国乃至全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指明了方向。准确把握这一重大思想的科学内涵,需要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和原则。在发展中将人民作为中心是唯物史观在发展观上的时代表达,是对当今时代重大发展现实问题的总体性把握,不仅在我国拥有很现实的意义,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以人民为中心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是当代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根本价值指引,为新时代中国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如何发展、怎样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就“以人民为中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仅排在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之后的基本方略,并专门论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以较大篇幅再次强调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国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之一。“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发展思想,也是执政理念和实践方式,体现了群众路线和人民立场,是社会时代实践进步的重要前提。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

人类社会最永恒的话题是发展。围绕这一话题就会出现诸如怎样进行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发展主要依靠谁,对于发展之后得来的成果应该由谁享有,相应的发展政策应该怎样进行调整与制定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不同回答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思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发展的中心是人民,这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持之以恒的执政价值追求,是对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主要经验总结。它把人民当作发展的主要内容,其科学内涵主要体现于如下四个方面。

(一)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共产党宣言》中表明“过去运动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福利。无产阶级是为多数人谋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追求,诠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立场,是我们党赢得人民拥护和爱戴、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关键所在。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和主要内容,也即将人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和归宿、作为进行社会发展的主要追求,是为了人的进步和全面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主要是为了满足人各方面的追求和需求,为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进行满足,为人的全面发展而不断努力。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形态的发展往往是以小部分人的发展作为多数人发展的前提,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是寻求最广大人民的发展。它主张人民平等参与发展,持续对民生进行改善,使其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二)人民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进行分析,历史的创造者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人——社会物质、精神财富最主要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恩格斯曾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离开人民群众,便没有历史,便没有历史的发展。毛泽东更是通过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概括得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伟大真理。将人民作为发展中心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彻底摒弃了西方资本主义发展观认为的劳动、资本和技术是物质生产的三大要素并进而得出资本和技术才是发展的动力之源的错误看法,进一步确证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人民对社会与国家发展进步的成果具有共同享有的权利。正如前面所论述的,发展最终并不是为了要使相应的财富和物质基础增长,而是要让每一个人都得到全面充足发展;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和根本因素。因此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平等地享有发展的成果,这不仅是合理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让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调动,从而不断地提升社会财富的积累。使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显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反复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真正“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四)发展策略的选取和调整需要紧紧围绕人民进行。发展战略政策的选择,体现和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直接影响着不同群体和个人的切身利益。因近代以来我国独特的历史背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初心、勇担使命,始终坚持把“人民利益高于一切”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融入全部的奋斗实践中。这就要求在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立足现实条件,紧紧围绕人民制定和实施科学合理的发展策略,始终体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总之,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中心既是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又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指引中国光明未来的明灯。

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唯物史观强调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以人民为中心,藉此进行的发展符合当今时代的表达,是针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最核心的把握。通过学习、认识唯物史观的相应理论和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中心,不仅对中国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有着非常广泛的参照价值,符合当今时代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趋势,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潮流。

(一)中国意义。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人民作为社会和国家发展中心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新发展。同时也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最基本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了历史性的澄清和表明,契合我国发展实际,是中国特色和社会主义的鲜明彰显。

1.对发展“依靠谁”的问题进行了证明和澄清。恩格斯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与其说是个别人物,即使是非常杰出的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使广大群众、使整个的民族,并且在每一民族中间又是使整个阶级行动起来的动机”。唯物史观认为,整个社会和国家发展的推动者与创造者是当时的所有人民群众,是他们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强大。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之所以获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其根本原因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创造的结果。但当前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个不可否认和回避的现象,就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资本在整个过程中所占的分量以及比重正在逐步地增强和提升,而很多人对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者在市场经济中相应的资本有何功能及其定位、价值并不是非常地明确,也不能很好地区分,因此会错误地将资本认为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最根本的原因、将资本当成整个社会发展的主体。从这种社会认知出发,必将对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和阻碍作用,也不利于正确价值观的体现和弘扬,给我国社会进步和国家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力。“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对这一错误认识的有效澄清,明确回答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动力——“依靠谁”的问题。尽管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过程中资本的作用很重要,但是不能占到主体地位,也不能将其当作社会历史发展的中心,而只有人民才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主体和价值中心。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当中有这样明确的表述:“我国这五年来取得的重要发展和巨大成就,不仅是党中央坚强领导所产生的结果,更是全国人民共同努力奋斗来的结果。”这就表明了我国社会发展国家进步最重要的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进和努力,也是对我国发展的主体问题的有效说明和科学解释。

2.对发展“为了谁”的问题进行了证明和澄清。人类社会的发展说到底就是人的发展,而人“在现实性上,它是社会关系一切总和”。一些主张“人是人的最高价值”“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为了一切人”等是在不加区别人的现实性的情况下的抽象口号,这是属于资本主义意识的一种典型形态的表达。在资本社会当中,剥削者所对应的阶级往往会先考虑自身的利益,同时会将这种自身的特殊利益变成一切人所共同享有的利益。而对人本身的现实性熟视无睹,通过臆造一个“一切人”的假象来表达这个共同利益,从而可以很好地掩盖自身对另一阶级的各种剥削和压迫。但对于中国社会发展而言,人总是一个历史具体完整的真实存在,整个社会的发展以及价值追求的最终目标始终是人民而不是所谓的抽象意义的“一切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因为某一些人没有非常正确的哲学立场以及相应的哲学思维,而对“以人为本”的本质和其具体的内涵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解与理解上的偏差。因此便会产生一种错误乃至于荒谬的认识:既然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在整个社会和国家当中,所有的人都应该是我们国家、社会进步成果的享有者,这里所指的人也就涵盖了那些与人民站在对立面上的人。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进一步表明了“以人为本”的人并不是指整个社会当中所有的人,而是历史的现实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发展的中心,这就深刻澄清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目的——“为了谁”这一重大基础性问题。

(二)全球意义。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地掌控了当前时代的发展趋势以及现状,睿智地发明了解决全球现代性危机难题的方法路径。

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其进程“从本质讲,就是以资本生产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的推广”。 从近代一直发展到现如今,人类社会伴随着相应资本主义在生产方式上的出现和发展,也从原本的地域性历史开始向世界性历史进行演变与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当前所指称之为全球化的概念。通俗的理解来说,资本是进行全球化发展的重要中心和基本原则,近代在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更多人会推崇将资本作为其发展的基本理念。我们通过回顾和总结整个全球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就不难发现,在此进程中资本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全球化深入发展,同时也为社会的进步创造了很多历史与文明。但是以资本为中心也会让全球化发展面临着很多不可避免的危机乃至灾难。在全球化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当资本因为地域消费产生问题而出现危机时,就会通过商品输出这种方式进行,“将产品销路扩大,让资产阶级走向全球”;当资本面临地域性生态危机、资本过剩等问题时,就会采取资本输出的方式,直接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金融机构向外移植。应当说这是资本对其内部发展矛盾进行合理地解决,并且可以有效地持续获得更多的利润,从而促进全球化的发展成果。但是发展到目前为止,以资本为中心推动全球发展所带来的危机和之前的危机已经大不相同——不管是存在周期性质的全球化经济危机或者是对于人类生存形成的某种威胁,都不仅是某个地域所发生的,而是产生了全球性、普遍性的危害与危机。例如将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向一些国家或者地区进行移植的话,那么该国家本身的生态环境将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样一来之前通过以资本为中心可以有效地将危机或者是矛盾进行化解的说法也正在逐渐地丧失理性和其最基本的效力。

但事实是,无论如何资本追求价值增值的本性都不会改变,只要可以让其价值增值,它就会不竭余力地去控制去攫取。因此,资本的发展就必然会遵循实用主义的规则和原则。而在今天,全球化发展面临的危机矛盾更具严重性、深层性和普遍性,如果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我们依旧是以资本作为发展的中心来进行,那么在这样的发展原则以及相应的资本主义规则之下,对于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各种威胁和阻碍就永远不能进行有效缓解或者是克服。就在当前复杂发展形势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倡导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应将人民作为中心,这样可以有效化解以资本为中心的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是整个人类当今时代发展的正道。这就为全社会全人类发展以及危机解决提供了全新智慧和方法途径。

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诸多全球现代性问题进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的中国方案。在某种意义上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其核心价值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只有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这项发展的根本理念和中心不动摇,整个人类社会乃至全球的经济发展才能向着繁荣昌盛、共商共享的道路进行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清楚认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深刻把握这一发展思想,明白其中的深远价值意义。

[作者单位: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行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