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阳,高霞
(1.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理疗康复科,山东青岛 266071;2.青岛市中心医院针灸科,山东青岛 266042)
调查显示,骨科门诊患者非创伤、退行性病变的颈肩肌肉疼痛就诊患者具有上升趋势,但临床尚无特效治疗方案,多以推拿、按摩或药物镇痛为主,但疗效较为局限[1]。有研究显示,运动干预能改善颈肩部肌肉疼痛,缓解肌肉疲劳以及增强肌力,但既往关于颈肩肌肉疼痛的运动处方设计复杂,受器械、场地等诸多影响[2]。本科设计的斜方肌等长收缩与静力牵伸训练在颈肩肌肉疼痛的治疗上具有良好效果,现进行如下报道。
纳入标准:参考Darivemula等[3]颈部肌肉疼痛判定标准:颈肩部疼痛持续超过30 d,VAS评分>5分;双侧颈部肌肉疼痛;近期无颈肩部外伤史;无颈椎间盘明显退行性病变;长期从事伏案或固定姿势工作者;患者知情同意,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颈部肿瘤、颈椎结核、皮肤病引起的疼痛症状;同期进行其他相关治疗;合并严重心、肺、脑血管疾病等。本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88例颈部肌肉疼痛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对照组进行常规推拿治疗,选取膀胱经、督脉以及双侧乳突、风池穴连线下部项部区域及胸锁乳突肌、斜角肌区域;采用推、提、捏、拿、揉等手法进行治疗: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连续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斜方肌等长收缩与静力牵伸训练,静力牵伸30 s后紧接进行6 s的等长收缩,休息30 s再次循环。静力牵伸:患者坐于治疗椅,90°屈髋、屈膝,双足平放地面,颈部尽可能前屈,医师站立于患者前侧,右手固定患者头部,左手置于患者右侧肩峰并尽量向前牵伸,嘱患者向被牵伸侧尽量转头,持续30 s,以保证较好的牵伸效果,若两侧疼痛者则相反方向完成一次;等长收缩:医师双臂伸直,双手以十指交叉状置于患者右侧肩峰,嘱咐患者尽力做做耸肩动作,医师以最大力量对抗患者的耸肩力量,保持6 s。重复等长收缩、静力牵伸6次为一组,每天治疗5组,每周治疗3 d,共计4周。
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评定。疼痛采用VAS评分;功能障碍采用NPQ评分:包括疼痛程度、对睡眠影响、每天症状持续时间等 9 个条目,分值越高颈痛障碍越严重。采用南京美易科技MedLab-U/8C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测量右侧上斜方肌最大等长收缩肌力(maximal voluntary contraction,MVC)[4];美国Noraxon表面肌电采集系统监测双侧上斜方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静息相对值、绝对值并取均值;同时运用Noraxon系统利用软件自带标准的表面肌电分析报告及频谱/疲劳分析报告计算疲劳试验过程对应的MF、MPF斜率。
两组治疗后,右侧上斜方肌MVC显著增加、VAS评分、NPQ评分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治疗后,右侧上斜方肌电频域指标均显著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MPF、MF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sEMG静息相对值、绝对值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上斜方肌MVC及VAS评分比较
表3 两组右侧上斜方肌电频域指标、sEMG比较
颈部肌肉疼痛患者多无明显的影像学改变以及颈椎器质性病变。患者因不良生活习惯以及伏案工作,肩颈部肌肉长期处于低负荷收缩状态,引起上斜方肌缺氧、缺血。此外有报道认为,长期伏案或固定工作期间,肌小节在收缩状态下出现重复的小范围离心运动,造成肌肉的慢性损伤[5]。肌肉的缺氧、缺血损伤会造成骨骼、肌肉疼痛,疼痛又会造成伤害感受器刺激而出现肌肉痉挛、紧张,肌肉紧张又使缺血、缺氧加重,出现“疼痛-痉挛-缺氧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造成肌肉张力持续增加,严重者甚至影响肌肉、骨骼功能。既往治疗颈部肌肉疼痛以药物、手法治疗为主,但最新研究表明,运动干预在以肌肉劳损为主的颈部肌肉或腰部肌肉疼痛的治疗上具有一定的治疗优势[6]。
本研究观察组开展斜方肌等长收缩与静力牵伸训练,结果显示,不仅在VAS评分、NPQ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在MVC提升方面也好于对照组(P<0.05)。静力牵伸能够延长挛缩的结缔组织,牵伸应力能使紊乱排列的胶原纤维沿纵轴重新排列,从而阻断上文提到的恶性循环。因肌纤维间弹性效应,当牵伸一次后肌纤维会恢复到未牵伸长度,但因肌纤维间存在黏滞效应,牵伸后肌纤维恢复牵伸前长度需一定时间,因此本研究静力牵伸动作维持30 s,以降低肌肉表面张力[7]。肌肉等长收缩能够产生快速上升的肌张力,是本体感觉刺激法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本体神经肌肉促进理论提到,通过姿势感觉、运动觉等刺激,能够增强相应肌肉及神经反应,恢复肌肉功能[8]。也有报道认为,等长收缩对肌肉内血管系统的反复挤压能出现“肌肉泵”效应,有利于促进颈肩部肌肉局部炎性物及质代谢产物的排出;同时肌肉舒张的“抽吸”作用能够促进肌肉阻滞血液回流,恢复供血供氧[9]。本研究治疗后观察组MV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斜方肌等长收缩与静力牵伸训练能有效降低肌肉张力并增加肌力。治疗后,观察组MPF、MF斜率、sEMG静息相对值、绝对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观察组患者肌肉疲劳程度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研究证实,肌肉在收缩抵抗阻力时,对皮质刺激的反应更敏感,施加阻力的大小与本体感觉刺激程度具有直接关系。同时,刺激停止后,产生的肌肉神经效应依然存在,随着刺激时间、强度的上升,后续效应也相应增加。斜方肌等长收缩与静力牵伸训练时,颈肩部肌肉维持静力收缩产生的后续效应能使肌肉获得不同程度的放松,肌力增加,随后进行等长收缩,肌肉在获得最大阻力后能够得到完全松弛,肌肉疲劳程度以及紧张程度均可得到明显改善[10]。
综上所述,斜方肌等长收缩与静力牵伸训练能有效改善颈部肌肉疼痛,缓解肌肉疲劳程度及紧张感,提高肌肉最大等长收缩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