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板间入路经皮内窥镜下翻修手术治疗L5-S1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2020-12-29 07:05万全会王刘玉
颈腰痛杂志 2020年6期
关键词:椎板后路硬膜

万全会,王刘玉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南阳 473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减压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案[1]。经后路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是LDH的经典手术方案,减压效果可靠,但随着手术患者的不断增多,文献报道约5%-20%的患者术后面临复发问题[2]。若其腰腿疼痛较为严重,且保守治疗并不能缓解,需及时予翻修手术以缓解症状[3]。但在初次开窗减压手术后,突出节段的硬膜和神经周围有瘢痕形成,且原有的解剖结构被明显破坏,若再次予以后路开放手术进行翻修,将增加操作难度和并发症风险[4]。近年来,随着经皮脊柱内窥镜技术在LDH的应用,为其翻修手术提供了便利。目前常见的经皮内镜下手术有两种入路:其一,经椎间孔入路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该技术自2003年以来,历经数十年发展,目前已适应几乎所有节段的突出,在翻修手术时可避开原后侧瘢痕组织的影响,有较多优势[4],但在面临椎间孔过于狭窄或高髂嵴的L5-S1节段突出时明显受限。而经皮内镜椎板间入路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interlaminar discectomy,PEID)则为上述情况提供了良好的替代方案,但目前少见于PEID技术在LDH翻修手术的应用报道。为此,本研究收集了2016年8月-2018年8月采用PEID翻修手术治疗的21例LDH术后复发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现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①L5-S1节段LDH,原手术方式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或后路椎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②初次手术后早期症状明显缓解,后期复发至再次手术至少间隔3个月;③患者复发后,尝试接受保守治疗至少6周,但症状未明显缓解;④L5-S1节段存在椎间孔过于狭窄或髂嵴过高,不适宜PELD手术;⑤术后随访时间1年以上。排除标准:①其他节段LDH;②原手术方式为PELD或PEID,或接受腰椎椎体间融合手术者;③伴有腰椎不稳滑脱,或腰椎管狭窄者;④存在其他腰椎手术病史。

1.2 临床资料

按上述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选择2016年8月-2018年8月接受PEID翻修手术的21例L5-S1节段LDH复发患者,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9-53岁,平均46.2岁;初次手术方式为后路开窗髓核摘除术,至本次PEID手术的间隔时间为6-31个月,平均23.5个月。本次复发的主要症状为下腰部中重度疼痛且伴下肢放射痛,经术前正侧位X线片、CT和MRI检查,均已证实为原节段突出,且与其临床症状相吻合。

1.3 手术方法

患者全麻,俯卧位,经C臂透视对手术节段椎板间隙进行定位并做好皮表标记后,消毒铺巾,于后正中线旁开5 mm左右作纵切口长约8 mm,逐层分离背部筋膜至S1上缘位置,将工作套筒置入并连接内镜电视系统。术中无需额外磨除上关节突及椎板,可直接沿关节突内侧缘紧贴骨质对部分瘢痕结构进行分离,而后将瘢痕与神经组织推挡、将突出的椎间盘髓核暴露,注意保护神经根与硬膜囊,沿工作套筒置入髓核钳,将突出的髓核组织摘除干净。彻底止血后,退出内窥镜系统,缝合切口。

1.4 观察指标

观察21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1、3、6、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分别在术前和术后随访时开展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 )评价,以观察其术后腰腿痛和腰部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同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进行总体疗效评价,优: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原来的工作和生活;良:有稍微症状,活动轻度受限,对工作生活无影响;可:症状减轻,活动受限,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差:治疗前后无差别,甚至加重。总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例中,19例患者均按原计划顺利完成PEID翻修手术,术中无硬膜撕裂、神经根刺激或损伤等并发症;另2例患者为腋下型突出,因硬膜与黄韧带严重粘连,术中分离时不慎引起硬膜囊撕裂,遂改行开放手术。将19例完成PEID翻修手术者纳入最终的统计分析,患者手术时间为39-62 min,平均(48.3±7.9)min;术后住院时间为3-5 d,平均(3.9±0.8)d。因内窥镜手术中全程以生理盐水灌洗,故术中失血量未能精准统计。19例完成PEID手术者均获随访,时间为13-27个月、平均(19.2±5.1)个月。患者手术前后的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见表1: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见,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时间段的腰痛、腿痛VAS及ODI指数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图1可见:随着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患者腰痛、腿痛VAS和ODI指数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术后12个月参照改良的MacNab标准:19例中,优9例,良7例,可2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84.2%。患者手术前后的MRI资料见图2内容。

表1 19例LDH复发患者行PEID翻修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变化

图1 LDH复发患者行PEID翻修术后的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ODI指数改善趋势

图2 L5-S1节段复发性LDH行PEID手术前后的MRI图片(a-b:术前后矢状位MRI;c-d:术前后横断位MRI)

3 讨论

对于保守治疗失败的LDH患者,髓核摘除减压手术可彻底解除神经根所受的机械性压迫,有效缓解腰腿疼痛和相关功能障碍。但近来多数研究指出,约5%~20%的患者术后面临复发问题[2]。Suri等[5]认为,LDH复发系因残余的髓核组织自纤维环破裂口再次逸出、导致神经根受压所致,若保守方案干预无效,需面临再次翻修手术。但因存在初次手术后瘢痕形成和组织粘连的干扰,翻修手术的复杂性和危险系数均明显增加,一直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

目前,关于LDH复发的翻修手术方案有多种,包括减压+融合术式,后路减压术式和经椎间孔PELD术式等。一般而言,对于不伴有严重椎管狭窄和节段性滑脱、不稳者,PLIF/TLIF等融合手术并不适宜,有扩大手术指征、加速邻近节段退变等弊端[6];而再次行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或MED手术,则因原入路解剖结构被破坏、瘢痕形成和组织粘连等因素,导致手术视野打开困难,且在剥离瘢痕时易损伤硬膜囊和神经根,不仅难度增加,危险系数也较高,文献报道的优良率仅70%左右[7]。近年来,PELD技术在LDH翻修中体现了明显的微创和操作优势。相较于传统后路手术,PELD借助于全新的侧后方入路建立工作通道,避开了原入路的瘢痕和粘连组织等干扰,降低了操作难度,安全性也明显提高,且微创优势显著[8]。但PELD技术在L5-S1节段应用也有其短板:若髂嵴过高或椎间孔过于狭窄,将难以建立工作通道,成为其禁忌证之一[9-10]。对此类患者而言,PEID手术是一种较理想的可替性微创方案。

PEID虽然也是经后方入路,但借助于工作通道进行髓核减压,切口较小,相较于开放手术而言,对瘢痕组织的干扰较少且可控,术中无需磨除关节突结构,手术时间较短[11-12]。Kim等[13]报道了26例经全脊柱内镜下翻修手术的LDH复发患者,其中11例为PELD手术,另15例为PEID,术中均较好地避开了瘢痕组织的干扰,总体优良率为81%;Shin等[14]对41例LDH复发者采用全脊柱内镜下翻修手术,总优良率达到90.2%,仅2例失败。本研究成功实施PEID翻修术的19例患者中,总优良率为84.2%,与上述报道相近。此外,表1和图1可见,19例患者术后的腰痛和腿痛VAS评分、ODI指数均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而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且随访期间均无复发病例,提示总体疗效较好。

但应注意的是,依据镜下所见情况,如无明显的突出物压迫,但神经根周围有大量增生的纤维组织包裹,则考虑为瘢痕组织所致。术中重点将增生的纤维束清理,直至神经根膨起、表面血运恢复即可。但应注意操作轻柔,不得刻意追求彻底清理,以患者能自诉下肢有明显松弛感即可。本组另有2例患者为腋下型突出,因硬膜与黄韧带严重粘连,术中分离时不慎引起硬膜囊撕裂,遂改行开放手术。有研究认为,腋下型LDH可选择PEID技术代替PELD作为翻修手术[12],但对于腋下型LDH复发者,因神经根/硬膜与瘢痕组织粘连往往较严重,单通道下内镜可能难以实现有效分离,因而我们建议不作为首选的手术方案。此外,PEID技术目前多以“替代性方案”在临床上开展,仅作为PELD技术的补充,主要应用于椎间孔过窄、L5-S1节段髂嵴过高的患者。特别是此节段LDH复发者,即使PEID具有切口小、出血少等微创优势,但仍难以完全避免后路瘢痕组织;而PELD则通过后外侧入路,最大限度避开了原初后路手术的干扰,因此若条件合适,仍应以PELD作为首选方案,学者们应有客观清醒的认识。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有:(1)由于LDH复发且面临翻修手术的患者毕竟不多,故纳入的样本量较少,因此PEID翻修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有待后期更多样本观察予以证实;(2)限于样本数不足,并未开展PEID与PELD或开放手术治疗的分组对照,故缺乏横向研究以体现其优劣;(3)随访观察仅截止术后12个月,若延长随访期是否会出现复发还有待观察。

猜你喜欢
椎板后路硬膜
椎板间隙入路PTED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对其术后疼痛的影响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蚕宝宝流浪记
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与颈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椎板间入路经皮内镜技术微创治疗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猎狐”断掉贪官外逃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