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容
(福建省天润园景景观工程设计股份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0)
从狭义上讲,公共空间是城市中有别于家庭独立空间而存在,且能够容纳不同类型及规模的日常生活、行为空间的总称。公共空间景观则专指供人们观赏、使用的一系列自然及人工景观设施。从社会学层面分析,公共空间景观应属于全体社会居民共同享有;但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居民中包含一部分老龄人群和身体残障人士,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6 000万的身体残障人群,占总人口比重约为5%,是全球残障人士最多的国家,此外在人口老龄化因素的叠加影响下,预计在21世纪中叶,我国的老龄人口数量将超过总人口的25%;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及使用实践中,必须重视老龄人群和身体残障人群,积极推广无障碍设计理念,以迎合两大特殊群体的使用需求和使用体验。
顾名思义,无障碍设计就是依靠工程技术和全新的设计指导理念,对传统的公共空间内的景观、设施进行无障碍化改造,以使其满足老龄人群和残障人群的使用需求,从而保证不同人群能够均等地享受公共空间内的景观及设施;从类型上分,公共空间内的景观及设施可细分为各种道路、公共设施、公共景观三大部分,严格意义上说,一套完整的公共空间景观无障碍设计应包含上述三大部分,均应做好针对性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表现为无障碍的物理设计,是保证老龄人群和残障人群,有区别地开展与正常群体相同活动的基础和前提,目前国内涉及到无障碍设施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园区、室内等公共场所的出入口,设计残障专用坡道,以满足残疾人士的正常出入需求,残障专用坡道的坡率应小于8%。
2)为视觉障碍人士专门布置盲道,在十字路口应布置用于视觉障碍人士辨识方向的音响设备。
3)门厅等出入口的廊道净宽不能小于1.8 m,以满足轮椅等交通辅助工具的通行需求;设置单独的残疾人专用入口,此外,公共室内空间的所有廊道净宽均不能低于1.3 m,电梯门入口净宽不能低于0.8 m。
4)公厕等公共卫生空间,应安装残疾专用坐便器,隔断禁止使用内开式门。
景观设计作为一种“软设计”也需要进行无障碍设计重构,考虑到老龄和残障人士的活动空间受限,行为能力与正常人有较大差异,其观景积极性也会受影响;因此,为了满足特殊人群的观景需求,在公共空间景观设计过程中应从便捷性和分散性两方面做好无障碍设计工作。
无障碍环境设计突出表现公共空间设计的人文关怀,从狭义上分析,就是便于老龄和残障人士更加便捷、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降低该特殊人群在信息获取、空间移动及具体操作方面的阻隔和不良影响,为特殊人群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活环境,突出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人性化色彩和特点。
1)残疾专用坡道主要针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携带婴儿车的人士及残障人士,是各种无障碍基础设施中的关键和基础;为了突出残疾专用通道的便捷性和适用性,其设计应突出无障碍化和人性化的特点。
2)公共空间内的残疾专用坡道应满足阻力小的特点,需要上台阶的位置应用缓台代替,缓台形式宜选用路缘石坡道,坡道宽度不能小于1.2 m,单侧应同时配套盲道,以满足视觉障碍人士的通行需求,盲道宽度应为0.4 m~0.6 m。
3)为满足轮椅等特殊交通工具的通行,在专用坡道两侧应布置栏杆,同时布设路缘石,以避免车辆失控对残疾人士造成二次伤害,路缘石高度应超过坡道顶面,以起到阻隔和防护的功能。图1为某残疾专用入户坡道实景图。
图1 某残疾专用入户坡道实景图
1)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应突出人性化和便捷化特点。考虑到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尚具备自主行走能力,应强调为老年人“减负”,建议将公共空间内的各种座椅、活动器械加以改造,设计储物仓,以满足老年人暂时寄放重物的需求。
2)为满足行动不便老年人群的观景需求,建议将公共空间内的景观分散设计,同时以小型的活动广场和亭台作为联系节点,以突出景观设计的无障碍特点。图2为体现公共空间景观无障碍特点的实景图。
3)针对携带婴儿推车的人士及残障人士,在无障碍设计过程中应重点突出便捷性和安全性,建议广泛推广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直梯,以满足上述人群的竖向通行需求。与无障碍电梯相比,坡道具备建设成本低、流通效率高的特点,但坡道的安全性和封闭性不如无障碍电梯;因此,坡道适用于竖向高差较小的区域,以满足特殊人群的快速通行需求,但坡道为了控制放坡坡度,需要占据较大的地面和净空,如果周围空间受限,则无法使用坡道设计,对于空间受限的区域可采用建议竖直升降梯代替。对于竖向高差较大的区域,为保证特殊人群的竖向通行安全需求,则可考虑修建封闭式的无障碍直梯,在布置无障碍直梯时,应科学判断该区域的人流量大小,以保证直梯工作能力与人流量相匹配,避免直梯通行效率不足而引发人员大量聚集的问题。
1)公共空间内的应急通道是满足紧急情况下人员快速疏散的重要基础设施,但目前的公共空间应急通道主要针对正常人设计,尚未充分考虑老龄及残障人群的应急疏散需求,因此,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无障碍优化设计。
2)现行的应急通道设计规范中,公共场所的紧急疏散门及通道禁止布置门槛,且门及通道的净宽不能低于1.4 m,与出口相邻的1.4 m范围内禁止布设各种踏步;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外疏散应急通道的净宽不能低于3 m,且应急通道应直接通向空旷地带;对于存在影剧院、大型场馆及礼堂的公共空间,在人员应急疏散通道设计时,应单独计算校核,疏散通道宽度、数量、疏散方向均应满足人流量要求。
3)上述应急通道设计规范基本满足了正常的应急疏散要求,但对于老龄和残障人群的兼顾不足,应加以优化,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首先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收紧设计标准,应急通道的平整性和坡度应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要求,通道全长范围内净宽不应低于1.6 m,以出口为中心的1.6 m范围内禁止布置任何踏步,以保证紧急情况下,轮椅等特殊器械的顺利疏散;②对于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对外疏散应急通道的净宽不能低于4 m,且应急通道应具备连通性,以提高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能力。图3为经优化后的应急通道疏散示意图。
在人口老龄化和残障人士数量众多两大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在未来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设计及使用实践中,必须更加重视老龄人群和身体残障人群的使用体验,积极推广无障碍设计理念。本文以公共空间景观的无障碍设计为研究对象,在明确其设计基本定义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公共空间景观类别的无障碍设计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了无障碍设计的适用性和人性化水平。
[ID:01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