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藏族传统体育与牧区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研究

2020-12-29 23:1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20期
关键词:牧区藏族民族

(四川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 康定 62600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扶贫必先扶智,这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边穷地区的教育发展还比较滞后,弥补教育"短板,需要高质量的教育扶贫,因为它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2015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了体育精准扶贫。随后2018年7月30日,国家体育总局、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印发的《关于体育扶贫工程的实施意见》指出,把体育扶贫纳入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工作体系。实施体育扶贫项目,加快贫困地区扶贫进程。明确了体育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积极性。在国家精准扶贫模式下,如何使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健康发展,如何因地制宜地发展学校体育教育,如何使藏族传统体育与牧区学校教育融合共生发展,需要学者探寻一条新的出路。

1、藏族传统体育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1.1、藏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藏族传统体育是随着藏族群众生产和生活发展起来的民族体育文化。它的延续和发展与宗教信仰、行为规范、价值观、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等有关。它是中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之间信任、和谐、互惠表达的平台。

1.2、藏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藏族传统体育文化是藏族文化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这种体育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娱乐性、文化兼容性、民族性、多样性等特点。传统的项目具有健身、健心等特点。是藏族体育文化的精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1.3、藏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传统的体育运动源于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是藏族人民民族性格的反映。传统的体育运动,如,摔跤、押加、射箭、抱石头、赛牦牛等,反映了藏族人民有意识的体育锻炼,以更好地适应高原环境。这种独特的、强劲的、充满活力的体育形式,显示了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命力,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强大的传播价值。

1.4、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学校体育的互补性

现代体育对硬件设施要求较高,对欠发达牧区有一定难度。民族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使用的场地可以就地取材,在许多牧区学校现有的体育锻炼场所上就可以实现。如,押加、键球、珍珠球等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耐用,价格低廉,参与人数多,性能好。这些项目不仅缓解了现有场地、器材的不足,而且丰富了学生体育活动。

2、藏族传统体育与牧区学校体育融合发展困境分析

2.1、指导思想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当前牧区学校体育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较大,开展的一些体育项目大多都是针对竞技比赛或者升学考试。在牧区由于体育设施资源受限制,所以迫使学校和教师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和开发牧区学校体育课资源,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发各类体育资源,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

2.2、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较少

牧区学校体育设施相对较差,没有把一些民族传统体育引入到课堂,通过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等方法,来丰富课堂教学。如,藏族舞蹈:深厚的群众基础,热情古朴、含有团结的人文精神等。巴塘弦子集诗琴歌舞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以琴手为核心,舞蹈时男女舞队各围成半圈,时而聚圆,时而疏散,且歌且舞。男子的舞蹈动作以舞靴和跺脚为主,表现出豪放粗犷之美,而女子则突出长袖轻柔舒展之美。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反映了民间、民俗的文化底蕴,而且起到了很好的体育锻炼价值。这些藏族舞蹈进入体育课程将成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它不仅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娱乐活动,也有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3、体育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但是牧区学校体育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简陋的现象依旧存在。教学过程中兼职体育教师较多,不仅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且直接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师资不足、设施简陋等原因,使教师在思想上依旧存在有上不好体育的观念。由于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理念落后,现有的场地器材和设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导致大多数教师仍然继承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中,“放羊式”教学依然存在。

2.4、牧区学校教育受宗教教育的影响较大

在一些偏远牧区,寺院教育对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体育健身和体育的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寺院内所有的佛教活动都包含着丰富的体育文化。随着寺庙教育的不断发展,寺庙中也出现了一些体育活动,一些寺庙也不时地开展一些体育活动。例如,篮球、登山比赛等在宗教活动中举行。因此,寺院不仅对偏远牧区的现代学校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牧区学校的体育活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3、“精准扶贫”模式下藏族传统体育与牧区学校教育的融合发展策略

3.1、推动乡村教育振兴

农村教育的振兴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教育现代化将成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主体,在城市化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教育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教育界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在国家精准扶贫模式下,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教育的问题,特别是乡村教育振兴的社会环境、创新型的农村学校构建、乡村教师的薪酬、吸引人才从事乡村教育的机制、乡村学龄前儿童现状以及政府和各级各类学校的联动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得以解决,才能不断推动乡村教育振兴,进而保障贫困地区人民平等参与社会发展过程。

3.2、加快牧民新村建设,开启体育扶贫新模式

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发展藏区经济,帮助藏区脱贫致富,提高牧民生活质量,统筹藏区城乡发展,促进藏区和谐稳定的一项民心工程。通过牧民新村建设,不仅要改善牧民的生活质量,也要不断完善牧区体育健身基础设施,来进一步不断提高牧民的精神需求。处在牧区的学校由于条件简陋,师生业余文娱生活十分贫乏,教育部门可以组织志愿服务队,给他们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对老师和学生进行设计体质状况测定,并出具个性化运动健身指导处方,倡导科学健身理念,指导他们利用现有的条件科学健身。同时,可以把一些易于开展的、群众基础好的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让学生们体验运动的快乐、竞争的乐趣,提升他们运动的积极性,改变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3.3、积极探索精准扶贫“体育路径”

在牧区,特别是贫困偏远牧区,民众参加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体育活动在这里几乎为空白,空余时间打牌消遣居多。将体育融入扶贫,赢脱贫攻坚战可以积极探索体育扶贫路径,比如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用简化规则、简化技战术、降低难度等方法引入到民众生活当中,通过锻炼,可以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全面践行“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社会”积极改变民众的精神状态和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民众对体育的认识,更好地调动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家庭与学校体育活动的联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

3.4、藏族传统体育与学校体育互促发展

藏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既能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又能提高教学效果。藏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促进了藏族文化的良好传承。学校教育有利于传统体育的科学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建立平等、真诚、自由的对话过程。同时,注重实践教学,改变技术和技能教学制约学生创造力的途径,也具有重要意义。重点是培养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热爱体育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获得文化自信,进一步阐明民族传统体育与学校教育的共生关系。我们不仅要把传统的民族体育知识传给学生,而且要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教育成果的质量。建立文化信心,促进民族体育教育现代化,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

4、结语

在新时期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文化强国的大背景下,将传统的民族体育和学校教育带回真正的整合与发展之中,从而使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断的传承发展。在国家精准扶贫模式下,因地制宜地实施体育扶贫工程,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以保障贫困地区人民平等参与社会发展过程。

猜你喜欢
牧区藏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占豫虹
The Light Inside
试析藏北牧区的“盐语”民俗①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民族传统游戏在牧区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运用
牧区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策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新巴尔虎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