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高和昌
任务驱动型作文有具体的任务情境和明确的任务指令。任务情境可以涉及人、事、物、景、情、理等,任务指令则是考生要完成的写作任务。以2019年全国卷Ⅰ作文为例,具体任务情境主要有: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现实生活中有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劳动(学习忙,劳动占时间;劳动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劳动又苦又累,可以花钱让人做);有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等。与任务情境相关的任务指令主要有:结合材料内容,写出对劳动的认识与思考;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并提出希望与建议等。
任务驱动型作文侧重考查考生在具体情境中的具体认知能力,一般都有“结合材料”这个要求。如2019年全国卷Ⅰ“请结合材料内容”,全国卷Ⅱ“结合材料”,全国卷Ⅲ“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但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考生或因作文写作观念落后,或受话题作文积弊影响,或受作文水平所限,在考场写作时往往忽略了材料而“自说自话”,当然,他们平时作文时也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考场作文一直是“戴着镣铐跳舞”。要想在考场作文中“舞”得精彩,就要举重若轻;而要举重若轻,除了日积月累、提升能力外,掌握并运用一些“结合材料”的方法技巧也很有必要。“关键词勾连法”就是其中一种。
“关键词”指在一句、一段、一篇作品或文字中体现中心概念、对象、内容、观点、思想情感等的词语。高考作文面向高中学生,受考试时间和内容容量限制,作文材料篇幅一般不长,多为一段或几小段文字(或图表、漫画),而且关键词一般较为明显,方便考生快速理解、构思和写作。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其中“劳动、财富的源泉、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优秀传统、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不尊重劳动、劳动太占时间、仅给人工智能、花一点钱让别人去做”等都可算是材料的关键词。当然还可以进一步整合提炼出“劳动、劳动价值、劳动方式、对劳动的态度”等。
“勾连”,勾通连接,即通过关键词将作文内容与任务情境相连接。核心关键词会在作文中反复出现多次。这样做一是对考生起提醒和约束作用,避免写作信马由缰,让行文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有序;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作文评阅者思路,即使考生在立意、构思和表达相对模糊的情况下也不会轻易判为偏离题意。
“关键词勾连法”可用在作文标题、开篇、中间和结尾各部分。下面,笔者结合学生作文实例(均为议论文)简析。
【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雪盲症,是由于眼睛视网膜受到刺激引起暂时性失明的一种症状。最初,人们认为雪盲症是雪地反射的阳光过于强烈而导致,后来发现采取戴上墨镜等防护措施也不能完全避免雪盲症。某科研部门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引发雪盲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雪地里空无一物。科研研究还证明,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长时间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此而暂时失明。有人就依此找出对付雪盲症的一种办法——提前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则叙述类材料,叙述了研究对付雪盲症办法的过程。可以筛选整合出如下关键词:雪盲症、引发原因、最初认为、反光强烈、不能完全避免、长期研究、雪地空无一物、眼睛没有落点、对付办法、深颜色旗帜。这些内容多为从任务情境材料中直接筛选提取出来的显性词。根据原材料还可进一步提炼出人生、目标、方法等关键词。
将情境材料中与自己作文立意点相关的关键词(句)整合进标题,有时甚至可以直接用作标题。如《成长有目标,生活有落点》《找到人生属于自己的落点》《寻找克服雪盲的旗帜》《插上梦想的旗帜,甩掉人生的雪盲》。前两个标题以“落点”为关键词与标题相勾连。眼睛在空无一物的雪地上没有聚焦的“落点”而容易短暂性失明,插上旗帜其实也是在给眼睛制造落点;由此联想到人生、成长中如果没有目标就会容易迷茫,我们要确立目标。后两个标题的勾连词是“雪盲”“旗帜”,情境材料中这两个词用的是本义,在标题中则将其拓展到人生的迷茫、人生的目标这个意义上,较好地勾连起了材料与文章观点。
由材料引入是一种常见的勾连写法,类似读后感“引、议、联、结”写法中的“引”。有的是两层勾连法,由“材料+观点”或“观点+材料”构成。前者是在概述相关情境材料及关键词(句)后直接得出结论,中间没有过渡内容;后者则顺序相反。如《心有目标,不会迷失方向》一文开篇:“人的眼睛总是在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从一个落点到另一个落点。如果长时间连续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此而暂时失明。是啊,在我看来,人生中,只有心有目标,才不会迷失方向。”该文章抓住“眼睛、落点、失明、人生、目标、方向”等关键词,第一句引述材料,第二句直接摆出观点。
需要注意的是,引述的关键词重心要与自己的观点一致,否则容易前后不契合而影响立意的准确性、合理性。如《无志者,事竟败》一文开篇:“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长时间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行走,眼睛如果长时间搜索却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它就会因此而暂时失明。由此观之,雪盲症的发生又何异于无志者,事竟败!”第一句的核心词是“落点”,第二句侧重的却是“志”的重要作用,两者完全不契合。
也有三层(或多层)勾连法。为了避免这种前后不契合,可以在材料和观点之间加上一些分析衔接性文字,分析时同样紧扣关键词。如《小小目标,接力梦想》一文开篇:“空无一物的雪地里,如果眼睛长时间找不到任何一个落点就容易雪盲,而应对的一种办法就是提前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用它来类比人生,眼睛长时间找不到落点,就像人生中长时间找不到方向,雪地里一面面显眼的小旗帜,就如同一个个明确的小目标。雪盲症因为有了这些小旗帜得以克服,那么,追求人生梦想的道路上,也需给自己设立一面面小旗帜——小目标。”第一层,引述材料,抓住“雪地、雪盲、深色旗帜”等关键词,第二层衔接“眼睛、落点、人生、方向”等,第三层推出“梦想、旗帜、目标”等。引述层、分析层、结论层抓住一致性关键词彼此勾连,材料和观点之间能做到契合,形成有机整体。
主体部分需要较多素材来论证观点。一部分考生侧重自选素材而轻视试题素材,特别是受过去话题作文流弊影响较深的考生,甚至对材料不管不顾,自说自话而陷入泛谈、泛论的误区。任务驱动型作文强调任务情境,它是论证的起点、联系点、落脚点;相关关键词就像风筝的线,有了这根线的勾连,写作重心就不容易偏离、空泛。
一是就事论事(理)为代表的整体式勾连。任务情境材料就是该层的论证分析的主体材料。如《只有经历,才会懂得》一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开始人们还认为雪盲是因为反射的阳光过于强烈造成的,但后来却发现墨镜并不如想象中有效。研究者又接着研究,终于发现眼睛长时间缺乏落点是雪盲产生的重要原因,由此有了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的解决办法。之所以能找到较好的办法,正是因为研究者长期的深入研究,他们参与、经历这个过程,才能发现不足,改进方法,最后真正解决问题。只有经历,才会懂得。”整个小层除观点句外,事例素材和说理分析都是围绕着作文材料进行的。
二是穿插点染式勾连。将材料中与自己立意相关的关键词运用到该段论证中,起提示勾连作用。如《为你的眼睛找到落脚点》一文:“而在人生之中,每个人自己的眼睛的落点是不同的。在家人眼里,成绩、事业就是他们眼睛的落点,着眼于现实。而对于我们自己来说,眼中那些‘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热血梦想,就是我们的落点。是着眼于现实的落点,还是追寻梦想的落点,就将成为需要我们好好思考和选择的内容。”第一句中“人生、眼睛、落点”,第二句中“眼睛、落点”,第三句中“梦想、落点”,第四句中“落点、追寻梦想”,这些关键词较好地勾连起了整个段落的内容思路。
三是分层组合式勾连。只在部分层次中勾连情境材料,其他层次则自主拓展,可以先勾连再拓展,也可以先拓展论证再勾连回扣材料。如《寻找落地点》一文:“‘其实每次我都会把大长段的路分成许多小目标,每当你完成了第一个小目标时,你会有很大的满足感,就会充满信心继续完成下一个目标。其实大多数时候的训练我都是这样做挺过来的。’这是某位运动员在某次访谈节目中所说的话。人生就好比那一段漫漫征程,我们必须树立许多大大小小的目标,才不会让自己陷入迷茫。就像有人找出对付雪盲症的办法——提前在雪地路线上插上颜色较深的旗帜。那一面面小旗帜就好像是我们的一个个小目标,这一个个落点,能让我们的人生走得更实在。”第一层以运动员为例,第二层提炼小观点,没有直接勾连材料内容,第三层则反复勾连“雪盲症、插旗帜、目标、落点、人生”等关键词。
文章结尾部分通过相关关键词勾连情境材料,让思路从情境材料出发又回到情境材料结束,完成内容思路的照应闭合。如《白纸需要一抹黑》一文:“在雪地里容易雪盲,在纯净里也容易迷失。我们需要白纸上的一抹黑来告诉我们这是张白纸,也需要一些黑暗来警醒光明的来之不易。过分的光明会制造瞎子,适当的黑暗必不可少。太极图里的阴阳共生,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再如《其实可以停一停》一文:“在有些时候,当你迷茫时,当你坚持不懈地做着什么事情时,其实可以停一停,停下来思考一下,找到一个坚实的落点,这样会让你变成更好的自己。”第一例勾连材料涉及的事件现象,第二例勾连材料中关键词“落点”,都能起到联结照应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