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科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指出:“高考必须坚持引导教学,作为大规模高利害考试,高考客观上对高中教学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山东省等新高考改革省份的高考历史试题代表了新时期历史考查的方向,其在试卷结构、材料呈现形式、素养考查内容和考查路径等方面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立意明确且时代感强,必将深刻地影响高中历史教学。探究高考命题改革对历史教学的影响、优化教学策略、落实核心素养是一轮复习的中心任务。
历史试题非常重视教育功能和价值引领作用,历史教学要坚持唯物史观,克服历史虚无主义的影响。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试题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深入揭露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罪恶,充分肯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而进行的努力和斗争及其在理性探索过程中遇到的挫折等,这都体现了新时期历史观的巨大转变。把握正确的史观导向和意识形态导向是成为一名合格历史教师的前提,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以正确的历史观为引领,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增进人文素养,坚定“四个自信”。
虽然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试题形式灵活,设问新颖,但对照核心素养的要求逐题研究后可发现,每一道题都明显地体现了对核心素养的考查,甚至部分试题会同时考查多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教师要通过研究真题,明确试题的素养立意和呈现方式,将素养的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真正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坚持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设计、规划、实施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如指导学生设计历史时间轴、帮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等,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落实核心素养。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和将特定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与认识的能力,即“历史地看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建立抽象、宏观的历史框架,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便无从谈起。教师在一轮复习中,应跳出教材的框架限制,构建新的学科知识体系,引领学生在对史实进行时空定位的基础上,对历史表象进行深入探究,运用概括、比较、联系等方法,理解历史进程中的变化与延续、继承与发展、原因与结果,掌握历史阶段特征,明确历史的基本发展脉络、规律。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的试题的主观性要求非常明确,即要求学生立足于独立思考、探究和创新性思维,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答题语言应是历史思维的结果,而不应仅是教材中固定化、格式化的语言。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习惯于呈现思维结果,忽略对学生的感受和思维过程的引导,这会使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无法从容应对。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等活动,并将其作为教学行为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历史思维的结果必须通过历史解释来呈现,在一轮复习中,教师应刻意培养学生准确、完整、有逻辑的书面表达能力和习惯,面对复杂问题时,应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在反复磨练中养成学生精益求精、终身学习、创新思维、勇于探索的意志和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