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450016)王倩 罗燕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重要手段,其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脏血液运输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心脏瓣膜置换术已经在临床应用多年,手术方案趋于成熟,但该术仍属于心胸外科的大型手术,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本身亦存在一定风险,因此,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仍是十分必要的[1]。此次研究以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随机将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行心脏双瓣膜置换术治疗的90例患者分为A、B两组(A=45,B=45)。A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8.91±5.63)岁;单瓣膜置换28例,双瓣膜置换17例。B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32~77岁,平均年龄(58.78±5.71)岁;单瓣膜置换27例,双瓣膜置换18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A组接受常规护理。B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健康知识教育:在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的基础上详细向患者讲解相关内容,告知患者手术必要性;②心理干预:密切患者患者心理变化,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需求,对于存在焦虑、紧张等情绪的患者给予针对性心理疏导,并向患者展示术后顺利出院的相关病例;③早期康复锻炼:术后1~3d时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并给予患者上下肢按摩。术后4~7d时在原有训练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上肢进行举、握、牵拉运动,下肢进行抬腿、蹬腿、模拟蹬自行车运动,7d后鼓励患者进行室外运动,运动内容以上下楼梯、散步、打太极等低强度有氧运动为主,每次20min左右,注意控制运动强度;④饮食干预:结合患者饮食习惯为患者制定病号餐,应注重营养均衡,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主。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使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评估两组患者术后7d和14d时的生活质量。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定性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定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时表示差异显著。
2.1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指标水平比较 B组术后排气时间(21.03±2.27)h和出院时间(17.68±1.96)d均早于A组(25.63±2.41)h、(20.27±2.35)d,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SF-36评分比较 B组术后7d和14d时的SF-36评分(65.71±6.59)分、(80.02±7.93)分均分别高于A组的(60.24±6.73)分、(74.63±7.51)分,差异显著(P<0.05)。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常用手段,其通过人工合成瓣膜替换病变瓣膜以恢复正常的心脏供血功能,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手段,心脏瓣膜置换术会给患者正常生理、心理带来极大的影响,许多患者会在围手术期出现焦虑、紧张等负性情绪,而各种术后并发症亦会大大延缓患者术后康复进程[2]。因此通过一定护理干预以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是目前临床护理工作者的关注重点。
此次研究探讨了早期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B组术后排气时间和出院时间均早于A组,且术后7d和14d时的SF-36评分较高,这表明早期康复护理在加快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提高其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作用。早期康复护理通过健康知识教育和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自信心[3]。饮食干预则能有效保证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摄入均衡,还可有效避免患者因饮食不当出现各种消化系统并发症,而分阶段的早期康复训练可进一步加快患者术后身体机能和肢体功能恢复,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加快心脏双瓣膜置换患者术后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