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模式创新性构建方法研究

2020-12-29 15:12:53
卫生职业教育 2020年22期
关键词:大思医德立德

杨 萍

(潍坊医学院,山东 潍坊 26105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日趋激烈。新时代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遭遇了巨大挑战,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趋势影响着医学生的价值观,也直接影响医德教育效果。新时代世情、舆情的新变化,要求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以构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模式。

1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眼于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培养讲政治、有信仰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人才

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群众史观,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党的各项事业都要为人民谋求幸福。而健康是人民的强烈期盼之一,健康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将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并进行顶层设计,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1]。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因此,“立德树人”医德教育应加强医学生的信仰教育,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明确“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医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主力军,担负着国家民族复兴的重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带领医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要求学生将这一理论运用到医德养成实践中。因此,新时代“立德树人”医德教育应引导学生提高政治站位,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健康进一步纳入自己的视域,正确理解医学技术的多方面属性,运用所学之技为国家和人民服务。

2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注重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的系统性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坚持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审视医德教育,充分认识到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各因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医德教育之间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对“立德树人”医德教育发挥着政治引领作用,明确了“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保证医德教育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医德教育的契合性[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学生医德教育,使医德教育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帮助医学生确立正确的医德观,使医学生对医德价值做到“知、信、行”的统一。新时代的医学生不能仅着眼于“小我”,仅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而应增强社会责任感,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给医学生辩证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范畴、规律和原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能够帮助其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医德实践,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认识问题,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正确处理医患关系、医医关系、医社关系等。充分认识到医学专业课程和医德教育之间的联系。医学专业课程对“立德树人”医德教育发挥着专业渗透作用。医学专业课程涉及相关专业知识,能将医学领域各个环节中可能遇到的医德难题呈现出来,供医学生思考与辨析,对于医德理论的运用更为细致、具体,这样能将医德理论与专业知识相结合,使医德教育更有针对性、专业性。(2)运用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思维,进行顶层设计、多方参与、共同建设。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医德教育贯穿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要能够运用控制方法,分析研究医德教育中的各项数据分布,寻找差异,做好基础阶段、见习阶段、实习阶段的过程管理。运用模型方法建构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研究模型,以揭示其特征和本质。运用信息方法,对信息流程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获得对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过程的规律性认识。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模式建构是一个整体,在对其进行模块分解研究之后,进一步对各模块的整合实施进行综合研究,制订具有现实操作性的系统化实施方案。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在方法论上有相通之处,二者相互联系,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前提,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进一步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要充分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和现代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深入研究,以增强实效性。

3 与时俱进,运用新科技成果增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的感召力

3.1 运用新科技成果丰富医德教育教学形式

传统医德教育大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有时难以引起学生兴趣,弱化了医德教育效果。目前手机、电脑等都已成为学生的生活常用品甚至是必备品,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形式,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运用新科技成果增强医德教育时效性

教师可在课堂之外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医学生的联系,及时解答学生医德养成方面的困惑。医德养成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过程,医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相关理论,教师可利用新科技成果介绍医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增强医德教育的感染力,让医学生自觉学习榜样的精神,并深化对医德理论的理解。医学生在医德实践中会遇到一些医德难题,通过新媒体,学生能够将这些难题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给予及时解答,以避免传统教学在这方面滞后的缺陷,有利于其对医德理论的深入理解和医德品格的形成。目前,有些医学院校开设了线上网络课程,弥补了传统课程的不足,也深受医学生的喜爱;也有一些学校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模式,发挥线上、线下授课的优势,满足了学生多方面的需求。

4 增加情境体验,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新时代大思政格局下“立德树人”医德教育的实效性

4.1 情境体验有助于深化学生的医德认知

医德养成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强化,课堂教学传授给学生的医德理论需要他们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并内化于心。医德教育中学生可参与的情境体验是多方面的:第一,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把医德素质培育作为重要内容,开展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以营造浓厚的医德素质培育氛围,加强“立德树人”医德教育效果。第二,充分发挥见习、实习作用,增强学生对医德难题的分析能力。高年级医学生进入见习、实习阶段,开始接触临床,一方面,他们会遇到许多之前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相关案例,能够对此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临床实践会遇到诸多新问题,需要他们去解决,增强其应用能力。

4.2 情境体验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健康中国战略的认知

医德实践能够增加情境体验,帮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提升自己从医职业理想的层次和境界。医德情境体验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医德信念,发自内心对医学有真诚的信仰、强烈的责任感和执着追求,有利于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价值取向,自觉地、深刻地认识和处理在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医德问题。

猜你喜欢
大思医德立德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云南化工(2020年11期)2021-01-14 00:51:16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7:12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大思政”改革视角下的教学资源整合研究
孙思邈医德思想发微
文学教育(2016年18期)2016-02-28 02:35:03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
医学研究生医德教育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