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进入高三二轮复习阶段,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将会面临大量的综合性习题和阶段性的考试,以巩固知识、提炼方法、训练思维。教师需要对习题进行集中评讲,但如果因为二轮复习阶段时间日益紧迫,便盲目追求效果最大化,往往会适得其反,影响复习实效。为此,笔者结合高三习题评讲的教学实践,尝试对该问题进行梳理。
“四要”旨在强调在常规评讲中不落窠臼,以更新的视角和内容讲解习题,以应对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和核心素养的要求。
在新课与复习课教学中,教师会围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等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同理,在习题评讲中也应有具体的达成目标,即总结某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或培养学生某种学科核心素养等,如:
例1.(2019·全国卷Ⅰ·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币”,定价为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20 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笔者针对此题设定了两个目标:一是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中的数据,通过数据对比,形成对汉武帝“皮币”规定的合理解释;二是借此题引申、回顾、总结汉武帝时加强中央集权的若干举措。其中,前者属于解题方法层面,后者则是知识结构层面。通过上述目标,教师在评讲中才能更好地聚焦突破口,增强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皮币”价格与“千户侯”的年租税收入,得出“皮币”价格昂贵的结论,进而要求学生思考,汉武帝为何让诸侯王购买价格不菲的“皮币”,引出从经济上削弱地方诸侯势力的观点。如此,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归纳汉武帝在经济、政治、思想、军事等方面加强中央集权的手段,这种做法可以促使习题与知识有机结合。
习题评讲中,教师若采用由学生讲解的形式,则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尤其要注意学生得出错误选择或对正确选项进行非合理解释时所渗透的思维,并对学生存在的思维问题进行当场分析。若由教师评讲,则需要在课前多做功课,找准学生可能存在的主要错因,通常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第一,题目本身的陷阱。很多题目都设计了陷阱,以提高区分度,有的属于知识陷阱,有的是思维陷阱,厘清情况有利于查漏补缺、对症下药。第二,学生的知识结构缺陷。由于诸多原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不完整,总是呈点状分布,难以形成严密的知识网络,知识间缺少链接,这自然会影响学生的解题效果。第三,揣摩学生答题中的关注点与逻辑。对材料重心理解的偏移将直接导致误选,解题中的逻辑缺失或不当推理也会造成错选。
例2.(2019·全国卷Ⅰ·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笔者在评讲本题时发现,学生的错误集中于A,B 两项。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现行人民版教材没有涉及美国与拉美独立后发展差异性的对比,这对学生而言属于知识结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错选学生虽注意到题目中的隐性对比,但思考深度不足,停留于表面,将其归因于殖民时间早晚的差异。针对前一原因,笔者主要通过学生已有知识,即英国、西班牙、葡萄牙经济、政治发展的差异性,引导学生认清宗主国水平差异将导致殖民地发展状况的差距,以弥补学生的知识断点。对后一原因,笔者通过题目设问中的“主要”一词,帮助学生了解影响独立后拉美发展的主次原因。
因此,教师在习题评讲中应抓住学生的思维问题,使其明白自己的思维误区,以便进行改进。换言之,教师不但要指出学生的错误,更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出现错误的原因,教会其思考的方法与角度。
充分利用习题材料信息,通过切换设问角度,引导学生用好材料、用尽材料,如:
例3.(2019·全国卷Ⅱ·29)1919 年11 月,全国各界联合会在上海成立,发表宣言:“数月以来,国内之群众运动,风起云涌,虽受种种压迫,而前仆后继,不少顾却;大义当前,绝不退让……全国各地,知合群自救为万不可缓之图。”这说明,当时参加联合会的各界团体 ( )
A.对社会改造道路认识趋于一致
B.爱国觉悟得到提高
C.反思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弊端
D.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针对本题材料,笔者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国内群众运动”包括哪些具体事件?举例说明群众运动受到的“种种压迫”。该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材料反映的时代主旋律是什么?该宣言的社会影响力如何?怎样看待这种影响?前四个设问主要是依托材料与知识进行判断,是对必备知识的检测,后两问相对集中于学生的学科视野与思辨能力。对习题的这种扩展,固然要花费一定的教学时间,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提取材料中的相关隐含信息,可将枯燥的习题评讲转变为更有思维含量的史料教学。
对高考真题的评讲应该注重对高频考点、常见考法的整理,使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虽然,历年全国卷在高频考点的考查、所引材料、设问方式、切入角度等方面不断变化,但也具有某种稳定性,通过对单个题目的讲评,可以衍生出对该考点题群的解读,如:
例4.(2019·全国卷Ⅰ·31)据统计,1954 年1 月到4 月,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分馆俄文书刊借阅总数为1953 年同期的5 倍,为1952 年同期的50 倍,东北各研究所俄文书刊借阅量也大幅增加。这表明当时( )
A.科学研究已与国际前沿接轨
B.科教兴国战略已展开
C.对苏联经验的反思蔚然成风
D.工业化建设需求迫切
在完成本题评讲后,笔者随即向学生展示了近年关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考点的典型题目,如2018 年全国卷Ⅰ第32 题、2016 年全国卷Ⅱ第31 题、2015 年全国卷Ⅰ第31 题。结合若干道高考真题,与学生共同探寻该考点的考查特征,可得出以下认识:从试题来看,涉及工业化的基础、资源、资金及其存在的问题,考查角度多样、全面。试题虽然变化多端,但难度适中,与教材的关联密切,均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国情为背景依据。通过分析梳理,可以使学生从知识上深化对新中国初期工业化的认识,也可降低高考题的神秘感。
所谓“四忌”,可以视为习题评讲中常见的四个误区。它们有可能直接影响评讲效果,甚至给学生的解题思维、认知能力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和破坏,需要一线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避免。
习题评讲相对比较乏味,学生多关注答案的正误,因此,就题论题的评讲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犯的就题论题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只讲正确选项,对错误选项一笔带过;二是面对难以解释的题目,局限于排除法,忽略正确选项,这种做法易将学生引入歧途;三是对材料背景毫无拓展或忽视具体语境、情景。
例5.(2019·全国卷Ⅲ·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 ( )
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
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
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
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
针对本题的正确选项C 项,笔者着力从方法上介绍对选项常用词“主要”的辨识。第一,“主要”“主体”“主导”是选项中常用的程度性词语,作为结论,它们反映的是材料所述对象的地位、作用、意义、价值等,是把握描述对象的关键所在。第二,在判断这类表述正确与否时,往往需要分析材料中是否有对比存在,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进一步说明主次之分,才能有效区分先后顺序。第三,这种对比以数量关系的比较最为常见,直观的数据、表达数字意义的关键词和不同事物的占比是对该类选项词语的标志。
这种情况与第一种恰好相反,部分教师认为延伸越多越好,结果却适得其反,令学生难以找到主题,增加了学习负担,漫无目的的延伸使课堂无法聚焦,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在教学中,笔者主要针对材料所述内容的背景或考查的相关历史概念进行适度拓展,如2019 年全国卷Ⅲ第26 题,该题通过材料呈现北宋士兵较为优渥的经济待遇与兵员人数,进而考查募兵制的影响,而募兵制属于学生相对比较陌生的概念。为此,笔者结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及部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册中对北宋募兵政策的介绍,对该内容进行了一定补充。具体而言,募兵制的施行主要是基于北宋商品经济发达、国家财税收入较高、土地兼并严重、社会矛盾尖锐、流民四起等因素。在实施过程中,北宋军队有不同的兵种编制,其待遇有明显差别,其中,禁军士兵待遇高,享有军俸、朝典恩赐及军功赏赐等。由于长期招募士兵而淘汰很少,士兵素质参差不齐,严重影响战斗力,军费开支却居高不下,财政负担极为沉重,这成为北宋出现“冗兵”“冗费”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这正是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的重要背景。通过以上内容的补充,教师既给学生呈现了北宋募兵制的梗概,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任何一套考试题的题目之间都会有难易之分,若不加以区别对待,全盘接收、全盘评讲,既浪费了宝贵的高三教学时间,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排斥与抵制。经过了一轮复习对知识的扎实梳理,学生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笔者在评讲过程中,针对一些难度偏低、史实性、知识性的习题采取点到为止的方法,或要求学生直接翻阅、参考教材内容,如2019 年全国卷Ⅱ第32 题和2019 年全国卷Ⅲ第33 题,两题均可视为教材知识的再现、再认,对此可以淡化处理。
这种情况在非选择题中比较突出,它是习题评讲诸误区中负面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教师为了与正确选项或参考答案保持一致,以答案解释题目,严重违背因果逻辑与史学专业要求。这种极其错误的做法不仅无助于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学科思维,还会把学生带入混乱状态,可谓百害无一利。
笔者向学生展示答题思路和官方参考答案,由学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比较,以解题的逻辑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克服思维定式。例如,针对2019 年全国卷Ⅰ第41 题第(1)小题第一问中关于美国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通常的答案是美国钢产量总体上升或有明显起伏,而参考答案给出了分段式的描述。对比发现,前者偏重于宏观分析,后者侧重于细节变化。两种角度的叠加,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历史现象的全面观察能力,也有利于增强学生深入理解该类设问要求。
总之,习题评讲作为高三复习的教学常态,它对学生的学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必须慎重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