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斌,罗树荣,孙百胜,王军一
(1.费县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费县 273400;2.临沂市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山东 临沂 276000)
猪自我调节温度的能力差,需要生存在适宜的温度中才能发挥更好的生产性能。在养猪生产中,如何控制猪舍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提高生猪生产成绩的关键。随着养猪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以及精细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设施备的应用,给生猪生产创造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不同程度的提高生猪的生产性能。近年来,随着生态社会的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北方冬季采用最多的燃煤锅炉取暖方式已不被采用,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冬季取暖工作,笔者在生产实际中利用地温加辅助加热手段研发出一套适合生猪等畜禽使用的温控系统,实用效果明显。
在北方地区,冬季持续寒冷,如何保持猪舍环境的温度适宜,给养猪生产带来困难,目前,解决冬季养猪场舍内保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额外供暖,主要以燃煤、电、燃气、生物质、空气能等为能源的供暖模式,方式分为水暖、气暖等;采用保温材料,应用在猪舍建造或使用过程中,减少舍内外空气的热交换,达到保温的效果;提供垫草、发酵床等辅助材料,提高饲养密度等方式来减少猪只热量的散发,相应提高畜舍温度。
燃煤锅炉供暖已受环保因素影响被禁用,燃气、空调等供暖方式受供气管道架设、使用成本过高等因素使用范围不广,保温材料、垫草等辅助措施只能保证热量较少散发,不能做到有效供暖。所以,在这样情况下,使用新的方式进行取暖就是猪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受到太阳辐射,地表吸收了巨大的能量,这些能量大部分都传导到了地下,导致地下的土壤热容量的体积巨大,而能量的传导持久漫长,所以地下的温度比较恒定,不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利用地下通风道调节猪舍温度,就是利用了地下的热容量,将地面的空气送到地下通风道,利用地下通风道温度恒定的特点,冷热空气进行交换,夏季可使热空气冷却,冬季可给冷空气升温,适宜温度的空气缓缓送入猪舍,达到猪舍通风、降温或保暖的作用。
利用地道降温取暖在生猪生产中已得到应用。在东北、华北地区的很多猪场都使用这种模式。但现有的大部分地下通风道,为了保证取暖效果,下挖体积较大,建造费用过高,在不使用外部辅助加热的情况下,冬季取暖效果往往不佳。所以笔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原有地下通风道进行了改造,体积大大减小,建造费用降低,增加了辅热装置,以期能达到更好的供暖效果。
整个温度调控装置包括进地下通风道、空气热量交换装置、进气口,送风口、气体管道、动力装置(风机)。地下通风道,主要是利用了地下温度比较恒定,冬季地温高的原理,能够使进入的外界空气进行混合加温,一般将其深挖于地下3~4 m处,内高约1.4 m,宽约3 m,长约40 m。室外的新鲜空气通过地下通风道的进风口,借助动力装置缓缓进入地下通风道内,为了保证冬季寒冷的温度进入地下通风道后能迅速升温,在地下通风道增加了多个空气热量交换装置,此装置为水箱散热片(地面设有小型电锅炉,实现热水循环交换,水箱位于通风道中部,每个间隔5 m,水箱与地道四壁接触封闭,通风道内的空气只有经过水箱间缝隙升温后才能进入下一空间),经过多次交换装置升温后,温度达到接近25 ℃,甚至更高。温暖的空气通过通风道的送风口,顺着送风管道送到猪舍内。
在实际生产中,建造费用上,由于增加了辅助加热装置,不需要更大的地下通风道的空间,仅需要建设原来体积的50%~60%即可,建造费用大大节省;在保暖效果上,冬季最冷季节,室外温度为-10 ℃时,猪舍内仍可保证19 ℃,供暖效果良好。
本系统提供了一种冬季猪舍内保温换风系统,只用普通的材料和设备,利用地温资源,就能使舍内的空气温度得到有效的调节,并且舍内的空气得到不断地交换,使用成本低,夏季时,将水箱内的热水换成地下水循环使用,起到和湿帘降温一样的效果。此装置做到了冬夏兼用,节约能源消耗,对环境污染少,经济生态效益明显。下一步,要在智能化运行方面加以提升,根据舍内空气温度高低的调整,启动送风运行装置,有效提高运行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更大限度发挥该系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