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长石
(鸡东县哈达镇农业技术推广站,黑龙江 鸡东 158203)
大豆是高蛋白类作物,豆粕和豆荚作为饲料原料在畜牧养殖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我国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但近年来,受外界影响,大豆副产品供需持续上涨。而一些地区农户因缺乏种植经验,导致大豆产量持续低迷。找出减产原因,制定科学有效的解决办法势在必行。
品种原因:一些地方由于缺乏对优良品种的认识,一直以来习惯种植老品种,这样容易出现整齐度降低,豆荚稀疏,单荚结豆少,病虫害多发,影响了其亩产量;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杂交品种连续种植多年,使植株出现分离现象,高株、矮株两级分化,豆荚出现畸形,病虫害加重,严重影响了亩产量。
土壤原因:近年来,一些地方大量使用化肥,不用农家肥,使土壤严重板结,土壤中有机物不足,造成大豆生长不良,缺乏营养;还有一方面就是对种植大豆的地块不及时进行更新种植品种,导致重茬现象发生;一些地方对种植地块不进行旋耕作业,也是造成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上述几方面土壤因素造成产量降低。
密植原因:一些地方在种植大豆时喜欢密植,认为密植可以高产,恰恰相反,种植过密,往往造成通风不良,容易出现倒伏现象,造成产量降低。
旱涝原因:大豆喜欢水分适宜,过涝过旱都不利于大豆的正常生长,都会影响到其产量。
病虫害原因:大豆病虫害较多,如菟丝子病、蚜虫病、食心虫、豆青虫病等,防治不及时均会影响到大豆产量。
野生动物破坏原因:近年来,由于封山禁牧政策的实施,山上的各种野生动物生殖繁衍,数量不断上升,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出现野鸡、野猪、獾子等破坏大豆地块现象,造成大豆损失,出现减产现象。
自然灾害原因:如冰雹、洪水、大风等原因造成大豆减产。
播种原因:早播地温低,出苗慢,苗长势缓慢;晚播苗长势过快,影响做荚,同时,还容易发生冻害,影响籽粒饱满度,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大豆产量。
施肥原因:大豆生长特点,本身具有固氮功能,如果氮肥施多了就会发生徒长,影响产量。
耕作原因:除草不及时,造成杂草丛生,吸收养分;趟耘不科学,浅趟留不住水分,深趟伤根,影响生长。这样都会造成减产。
收获原因:早收,籽粒没有完全成熟;晚收豆荚过干容易炸裂,这两种情况也会造成减产。
选择优良品种:对大豆种植场户加强培训工作,引导广大场户加强学习大豆高产种植技术,提高科学种植意识,选择适合本地区种植的优良杂交大豆品种,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淘汰传统品种,杜绝用杂交后代留种。
改良土壤结构:每年秋季对来年准备种植大豆的地块进行整地,去除石块等杂质,撒施农家肥1 750 kg,牛粪1 000 kg 加750 kg 羊粪或猪粪,同时,撒施500 kg 秸秆粉,然后,用大型旋耕机进行充分旋耕,经过一冬春的雨雪冻化,使土壤变得疏松柔软,有机质丰富,保持耕作层土壤厚度在30 cm;另外要注意保持种植地块不重茬,应与玉米、高粱、谷子等农作物轮作。
合理秘植:东北一般采取机械精播,行距一般在20~30 cm、株距5~10 cm,每穴2~3 棵。目前,东北地区采取套种模式也较多,如4 垅大豆2 垅玉米,也可以与果树兼做,这样可以增加通风,避免倒伏现象发生,增加大豆产量,提高亩产效益。
保持合理水分:大豆喜欢平地或坡岗地,不喜欢涝洼地,大豆前期需水较少,正常雨水就可以正常生长,结荚后要保持充足的水分,这样有利于大豆臌浆,保持果实饱满,后期注意水分供给,如果发生干旱,要及时进行灌溉,收获前要减少水分供给,有利于大豆成熟;如果雨水过多要注意及时进行排水。
加强病虫害防治:如果发生菟丝子病要及时进行药物治疗,对食心虫、豆青虫和蚜虫要用溴氰菊酯等药物进行及时防治,对地老虎可以用敌百虫溶液拌种防治。如发生其他病虫害要注意观察对症及早防治。
预防野生动物破坏:可采取围栏等防护设施,避免野生动物破坏。
科学防治自然灾害:可以根据科学预测,用火箭炮等防治冰雹、用护堤坝预防洪水破坏,用林带和套种等形式进行防风。
适时播种:北方地区一般春播时间在4月20日~5月10日。应根据地温和墒情适时播种。
合理施肥:目前,北方地区一般采用一次性施肥,亩施一次性化肥25~50 kg。
精心耕作:适时除草,适时趟耘。要用机械或人工看住杂草,也可以喷施除草剂,合理趟耘,一般深度要求在5~10 cm。
适时收获:一般到10月末以后就可进行收获,大型地块可以进行机械作业,小型地块也可以采取人工收获,人工收获要注意晾晒,防治豆荚霉变,影响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