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丽丹
(贵州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作为理工科的大学生,特别是80%来自贵州的大学生,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特别是在听、说、读等方面相对薄弱,大多数学生把英语阅读差归结为以下原因:英语基础差,特别是词汇量太低,对材料完全看不懂,也从来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 根据问卷调查,反馈的具体数据如图1 所示:57.29%的同学因为词汇量太低,不想阅读;32.29%的同学从来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10.42%的同学英语基础差,对英语材料完全读不懂,认为是纯属浪费时间。 从中可以看出导致英语阅读差的三个关键信息:基础差、词汇量低、没有阅读习惯。
针对以上实际情况,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选取了100 名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参加了为期十二周的基于“China Daily”英语阅读客户端的阅读实验,基于本次阅读结果分析,力争给偏远地区的理工类学生提供具有参考价值、又能实际提高阅读技能的建议和阅读策略。
图1 问卷调查结果
“China Daily”阅读客户端是中国日报社所研发的一款用于报刊阅读的应用软件,可以非常便捷地安装在手机端上进行使用。 每日推送和报道国际国内突发新闻,用户可以自行选择国内版或国际版,不仅如此,它还有话题订阅功能和定制资讯服务等服务[1]。
该阅读客户端还兼备字典查阅功能,新闻种类不仅有文字类的,还有视频、音频等各类材料,能够为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形式多样的阅读素材,注重从听、说、读、写等四个维度进行语言学习。 特别是自带词典查询功能,为学生免去了遇到新单词而造成阅读障碍的问题。
从阅读素材而言,本次阅读实验主要是选取了国内和国外所发生的主要国际事件作为阅读素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推送的新闻材料中,学生对所列举的四类新闻题材做出了投票,在被调查的100 名学生当中,64.58%的同学对涉及国际国内政治的新闻比较感兴趣;61.46%的同学对文化类新闻比较感兴趣;63.54%的同学对娱乐新闻比较感兴趣;对体育类新闻感兴趣的同学占比43.57%。 如图2 所示。
图2 学生兴趣调查
基于此次调查结果,本次新闻素材的选择兼顾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推送的48 篇新闻当中,有30 篇涉及国际国内政治和文化,有18 篇涉及体育和娱乐。
本次阅读的实验对象是从全校2018 级57 个班选取了两个班,共计100 名同学参加,学生专业是电气工程和焊接工程。
按照教学进度和要求,阅读时长为12 周,每周一至周四推送四篇新闻,一共推送48 篇新闻,每篇新闻大约字数为500 字,故本次实验的阅读量大约为2.4 万字。
按照阅读任务的分派和要求,由教师每周通过微信英语学习群推送4 篇国内外的新闻作为阅读素材,学生要求认真学习和阅读每篇新闻。同时,学生也要保质保量完成以下阅读任务:
(1)单词学习
按照自己对每篇文章的理解水平,筛选出最少20 个英语单词记录在单词收集本上,每个单词要求写下音标、词性和中英文解释等。
(2)句型学习和仿写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求收集至少5 句新闻中的长难句,在理解和学习的基础上进行仿写。
(3)文章小结和感想
学生在完成每篇阅读后,需要对每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总结或是写下自己的感想(大约100 字)。
(4)本周选取一名同学作为阅读之星做Presentation,分享其阅读的所想和所得。
根据《中国英语水平量表》(以下简称《量表》)中对于阅读能力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从低到高的9 个级别的策略描述[2],如图3 所示。
图3 策略级别
根据量表,大学阶段的英语水平对应五、六级。 《量表》对五、六级的语言要求如表1 所示。
根据《量表》对阅读能力的定义,要求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需要能够理解口头或书面的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论述性、指示性、互动性文本或信息,同时要能够运用语言来口头或书面就某个话题进行描述、叙述、说明、论述、指示或互动。
结合本次阅读实验,学生对于新闻中的描述性、叙述性、说明性、论述性、指示性和互动性文本进行了尝试性的阅读,尝试达到量表对语言能力的要求,将语言学习落到了实处。
(1)阅读习惯得到改善
学生的阅读频率有了很大的改善。 有5.21%的同学养成了每天都阅读的习惯;13.54%的同学能够做到每周阅读三次以上;45.83%的同学能够做到每周阅读一到两次;基本不读不看的同学为35.42%。 在100 名同学当中,本次阅读实验基本改变了64.38%的同学的英语阅读习惯。 如图4所示。
图4 阅读习惯调查
(2)英语词汇量增大
本次阅读实验,按照每周布置四篇新闻,每篇新闻要求收集和学习至少20 个单词,通过学习48 篇新闻,学生至少在12 周的时间内增加了1000 个单词量。
(3)有效的课外阅读补充。
按照教学大纲中对读写课的要求,每三周精读一篇1000 字左右的文章,一学期精读3 篇文章,共计3000 字。 本次阅读任务中48 篇新闻平均字数为500 字,共计2.4 万字。 从定量上来看,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了大约8 倍的补充。
(4)从英语阅读中受益
本次阅读实验时长12 周,结束后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了调查,75%的同学认为阅读有助于备考和英语学习,当然老师把课外阅读布置成了课外作业,也是强迫同学们进行学习的一个原因;62.5%的同学认为通过阅读扩大了知识面,增长了见识;38.54%的同学认为英语阅读结合了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够更好地促进英语学习;还有33.33%的同学把英语阅读看作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也可以打发时间。 如图5 所示。
图5 英语阅读情况调查
(5) 对未来的英语学习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经过了本次为期十二周的阅读实验,虽然实验过程中出现了部分同学的懈怠和抵触,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积极配合完成实验要求。 当问及本次阅读实验对其英语学习有何具体帮助时(该题为多选),82.47%的同学认为帮助他们增加了英语词汇量;44.33%的同学认为提高了英语学习兴趣;29.9%的同学认为克服了以往对英语学习恐惧的障碍;40.21%的同学认为本次阅读实验帮助他们树立了英语学习的目标。 从成效来看,有57.73%的同学表示会转变之前消极的英语学习态度,用更积极、主动的态度来学习英语,达到了以具体语言实验驱动语言学习的目的。 如图6所示
图6 实验结果
本次阅读实验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从中也反映出很多的问题。
(1)从阅读频率来看,阅读频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阅读效果,语言学习规律决定了语言学习效果,只有不断坚持才能有成效。 在本次实验数据中,每周发送的4 篇文章,每周每天都能坚持阅读的同学只有5.15%;每周能坚持三天以上阅读的同学只有13.4%;而每周只阅读一到两次的同学达到45.36%;而基本不看的同学高达36.08%。 如图7 所示。
图7 阅读频率统计
(2)从阅读所用时长来看,每次阅读用时两个小时左右的人数占11.34%;每次阅读时长达一小时左右的人数占26.8%;而每次阅读时长半小时左右的人数高达61.86%。 如图8 所示。
图8 阅读时长统计
(3)从阅读的主动性来看,自己主动阅读的同学占13.4%;而在老师要求下进行阅读的达到70.1%;出于其他目的进行阅读的同学占16.49。如图9 所示。
图9 阅读主动性统计
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阅读频率越高、阅读时长越长、阅读主动性越高,阅读效果越好。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高,特别是英语阅读能力很差,和阅读频率低、阅读时长短和阅读主动性很弱有很大的关系[3]。
(4)学生对自主学习的规划和约束能力不强
本次阅读实验结束后,针对部分同学阅读效果不好,进行了追踪调查,针对当前大多数学生都是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原住民,所以调查了学生课下不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原因(该选项为多选),有42.86%的同学认为是平时的上网聊天、游戏和看电影等娱乐活动占据了大量学习的时间,究其原因,反映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规划能力不强; 有82.86%的同学则把不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原因归咎为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可以看出,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会让学生受益良久,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反之,不良的英语学习习惯则会在较长时间里影响其英语学习成效;大学校园的课外活动和社团也很丰富,所以有17.14%的同学认为社团活动占用了太多时间;还有17.14%的同学认为阅读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不大,属于浪费时间,这部分同学基本上是英语基础较差的同学。 如图10 所示。
图10 阅读效果不佳原因调查
从教学上来说,要多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阅读活动,多渠道动员学生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英语阅读活动要多考虑学生的实际困难,尽量使用大数据和移动媒介辅助阅读;同时要设计合理、可行的阅读任务,所选主题也要尽量符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让学生体会语言循序渐进的规律。
从学生自身来说,要转变英语学习的态度。具体来说,首先要有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其次是要保质保量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是要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任务,做到语言学习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平衡和协调,不能顾此失彼。
阅读能力是重中之重,阅读能力的提升将直接驱动写作和听力能力的改善和提高。 所以,从教学上来说,教师有责任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构设合理且可执行的阅读任务,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完成能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数字和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宽松、有效且愉悦的阅读条件。 从学生来说,虽然部分同学的英语基础很差,但是首先要从心理上克服英语学习的障碍,不能有畏难情绪;其次是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阅读任务,对英语阅读要有循序渐进的规划和方案,并能够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