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主持:曾黎明
(注:以下学生均来自杭州天目双语实验学校,文中不再标注)
◎八(2)班周诗雅
我爸爸,那可是有着情怀的人,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一个爱家有情调的人。
首先,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他总对我说,干工作要有事业情怀,热爱就是责任。
爸爸工作出色,经常被单位评为先进工作者。我们家墙上贴的那些奖状有很多都是爸爸的。
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
记得那一次,爸爸单位里有台机器坏了,大家修了一天都找不出问题。爸爸更是焦急万分,下班回家了还一直记挂着单位的机器。吃饭时突然想到什么,饭才扒拉了两口,嘴边还粘着饭粒都没察觉,就起身甩开椅子,转身冲向书房……随后,连夜赶回单位抢修,终于找到原因,把机器修好了。
热爱工作的爸爸,也是一个爱家有情调的人。生活需要情调,家庭需要温暖。
爸爸会花很多时间陪家人。周末,他常会领着全家人去郊游。为此,他还专门买了旅游攻略的书,研究了好多条路线。
我们每次郊游,都看到了很美的风景,玩得非常开心。记得上次爸爸休年假,开辟新的郊游路线,带我们徒步去看山。那天,山野小花一路芬芳,我俯身嗅花,满身花香。爸爸却说,快抬头看啊!白云太美,云卷云舒美到欲仙欲醉。山野中,白云下,有情调的爸爸和我们这个家。一切美好得有如童话一般!
爸爸,爸爸,女儿我要说,你是温暖而又有情怀的人,热爱工作,爱家有情调。
【曾老师评】
本文小作者按照提示要求,对原段材料重组整理,层次变清晰,人物形象更鲜明。开头添加中心句“我爸爸,那可是有着情怀的人,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一个爱家有情调的人”,统领下文内容,统一话题内容。随后,将原文不连贯的文句,按“爱工作、爱家”两部分内容分开叙述,条理分明。
“首先,爸爸是一个热爱工作的人”一句,领起对爸爸热爱工作的描述,照应中心句的前半句。增加“他总对我说,干工作要有事业情怀,热爱就是责任”提示解释性语句,呼应中心句的“情怀”,给平平淡淡的“热爱工作”添彩润色。
文笔转述工作之余的“爸爸,也是一个爱家有情调的人”,也很有特色,语言优美,场景可人。和家人郊游,研究路线,展开一个看山看云的场景,丰富人物形象,凸显情怀情调主题。
本文将“爸爸不仅上班忙工作,下了班都在惦记工作”语句合理设置,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使前后句子顺序合理。此外,针对原材料语言繁杂、语意不连贯的缺点,本文小作者重组加工,使用关联词语等,使文章中心突出,语言连贯顺畅。
◎八(2)班钟佳慧
中秋节日的记忆,是一轮明月和香甜的月饼,我记得的是那一轮明月下浓浓的温馨。
——题记
中秋月夜,我走在月光下,悟在月色里,手捧外婆给的月饼回家。
一路走啊,一路看。月光如水,流过家家户户的窗户,流进人们的心田,汇入的都是甜甜的滋润。
多少如圆月的脸庞,倚靠窗门,仰望那一轮圆圆的明月,渐露笑意。我看到天空的那轮明月,嘴角上扬,笑出了蜜甜味。
月光之下,普天同乐。亲人团聚,友人欢聚,就是异地暂时不能相聚的人儿,也将思念与爱意寄托于头顶上通透的那轮明月了。
我觉得,月光下吃着月饼,那一份喜悦,裹在甜里;那一份思念,融在月色里。山水田野,城市灯火,融化在浓浓的化不开的月光里。
明月在天空,月情在心里,月意之花盛开在书上。
卧看牵牛织女星,那是纯真小仙女对生活情感的向往;这一诗句的意境,豆蔻年华的我最能理解。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那是苏轼以青天为友,把酒相问;这豪放的性格和气魄,我爸最懂,尤其是在亲朋好友相聚酒宴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个中情愫,其中滋味,各有各解。我也想问问明月,当年苏轼是用怎样的一种心情、怎样的一种情怀,思念他的弟弟?
抬头再看看天,月亮不语我看到的明月似乎一直是笑意甜甜。明月依然慈祥,让我参悟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悲离,那是很久很久的往事;中秋之夜,只有欢欣,因为天上那月稳稳地大圆着。在科技发达的当今时代国强民富的今夜,满满的都是欢乐。
我走,月亮也走,我将明月带回家。
家住小区,欢歌笑语,灯火璀璨,五彩斑斓。黄发垂髫,其乐融融。没牙的老人,咂吧咂吧嘴里的月饼,发出内心的笑啊。这家大伯和邻家舅舅紧握着手,感叹天地真小,亲朋好友都在这呢。妹妹和她的童年伙伴,相隔多年终于拥抱在一起谁家爷爷精神抖擞地回来啦谁家女儿美美地回家啦,谁家宠物兔子又串门来啦,团圆团圆,家家团圆。
推开月下家门,那深深爱意扑面而来。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聊小时候的中秋月夜趣事,唠唠各自在外的新鲜见闻,关心老人的身体,谈谈未来规划。每一个动作,每一个声音,每一份迫切的心情,都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开出我记忆里中秋月夜的漫天礼花。所有的喜悦和感激,都在这一刻被这一切的快乐所点燃。
临窗望去,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方方窗格温情氤氲,母女依偎,亲情四溢。明月挂在树梢上,月饼搁在灯光下,欢乐流淌在中秋月夜里。
夜深人静,月光倾泻入窗,我躺着细数温馨,拍一拍外婆给的月饼入梦。
【曾老师评】
本文小作者的节日作文落笔聚焦在中秋节,一改普通的平平淡淡的叙述,而是蘸着月色让笔下自然流露情思妙想,是一篇极佳的节日散文。小作者通过写中秋的回家路上、书里书外、入小区、进家门、临窗内外的所见所感,情景交融,渲染了中秋节的热闹氛围。并小点聚焦,扩面普天同乐,展现了亲朋好友、家人邻里、城乡百姓其乐融融的场面,表达了小作者中秋温馨快乐之情。
当然,好文章注重景润情美,好文章也讲究思路流畅,语言连贯。本文小作者注重描述场景画面化,六个画面也是按照文中“我”的行程展开。整篇文章条理清楚,衔接自然,前后连贯得体,结尾呼应开头。引用中秋诗句,结合小作者所思,交织今古中秋情,添古韵显文采,丰富文章内涵,显现语言典雅。
◎八(3)班徐希言
疫情至暗时刻,居家学习的我竟然光荣地晋级为居家大厨师。第一次做红烧肉的经历,每每想起来就回味无穷,场景如在眼前。搁在以前,这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
记得那天早晨阳光明媚,但依旧不平常。不能出门离家,家家户户居家抗疫,每家两天只许一人凭通行证外出购置食材。
来之不易的珍贵猪肉,搁在厨房砧板上。冰箱里的囤货早已消耗殆尽,眼前的猪肉特别新鲜。家人还在纳闷,疫情非常时期,小区街道从哪里调配来的猪肉?
网络平台课堂上,老师规定居家学习也要参加家庭社会实践。实践什么呢?一直陪读在我身边的妈妈拍板决定了,就拿这块猪肉开展社会实践。
我是大厨,我妈是监工。为什么不是社会实践指导老师而是监工呢?因为妈妈说了,吃了那么多年红烧肉,嘴馋的我也总是蹲在锅边看她烧,这次做红烧肉实践,她不指导只监工。
洗肉,切块,配作料,涮锅。我站在平时熟悉而今天却又异常陌生的煤气灶前,深吸一口气,迅速用手将煤气打着。炽热的火焰仿佛照亮了整个世界,也点燃了我心中的兴奋。
当锅里冒出缕缕白烟,就意味着油可以放下去了。我小心翼翼地将油倒入锅底,一瞬间锅中变得金光闪闪。
热锅热油,接着就是重头戏出场了。
将刚切好的新鲜肉块缓缓滑入,以免油锅中的油飞溅出来。只听“刺啦啦”一阵响,一股香味瞬间在空中弥漫开来。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突然,香味中混杂着一丝焦味。监工的妈妈似乎想说话,我也意识到妈妈烹饪红烧肉关键节点就在此时。
记得妈妈此时一定会边翻炒肉块,边念叨,要边炒边加水啰。《红楼梦》凤姐说过“偏你又怕他不在行了。谁都是在行的?孩子们这么大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我想,妈妈监工,我没亲自炒过红烧肉,还没有蹲在锅边见过妈妈炒红烧肉吗?
斜眼看着妈妈焦急脸色初露,我水勺轻扬,一段水溪入锅来。
不需要加太多,否则,肉就会腻。一盘好的红烧肉应该在爆炒中把油都熬出来,这样做出来的肉才会甘而不腻。
继续炒,当然,手中的勺子可不能闲着,要不停地翻滚、挤压,将油都熬出。接着,就是适量添水并加少量糖,糖可以使肉更鲜美。在加过盐和炖肉作料之后,便是长时间的烹煮了。
最后进入收尾环节,心中愈发激动与期待。我笨拙地将火关小,过了几分钟就可以把煤气灶关了。
加少许味精,撒上些葱花,色香味齐全了,显得更为美观。于是一盘香喷喷的红烧肉就上桌了。
金黄色泽使它更加诱人。家人品尝后都连连点头,甚至说比他们做的还好吃。我知道这是客气,更是鼓励。
香喷喷的红烧肉照片,发给网络那端的老师钉钉里,也发到妈妈的朋友圈里。而这次做红烧肉的经历,收藏在我的成长记忆里。
【曾老师评】
这篇作文记叙了小作者第一次做红烧肉的经过。小作者按照动手操作的顺序,把炒肉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再现出来,让读者清楚明了,跃跃欲试。
首段“第一次做红烧肉的经历”,既点题,又领起下文。文中用“那天早晨”“接着”“此时”“最后”等词语,展开叙述,显得条理清晰,语言连贯。
本文的细节描写,真实自然。小作者在描写经历时,抓住了入锅、爆炒、添水等关键环节进行细致描述,写出了自己第一次做红烧肉的情形和内心感受。文章开头“疫情—居家学习”一句,文中“新鲜猪肉来历—网络平台老师指令—妈妈技巧插叙—照片钉钉朋友圈”零星文句,嵌入社会背景,推动情节发展。小经历大内涵,真实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