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志强
近年来,山西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央关于基础教育的三个重要文件精神,积极应对基础教育面临的新的时代要求,夯实基础,更新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基础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山西省委、省政府将基础教育作为基本民生和未来工程,把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出台《山西省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行动计划》,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质量观,遵循教育规律,发展素质教育,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改进教研工作、持续推进中考改革等方面,多措并举,合力推动全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深化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全面培养、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落实“减负三十条”,出台《山西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把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省委、省政府出台《山西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实施方案》《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落实《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纲要》,弘扬劳动精神,注重手脑并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生活能力。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丰富校外活动载体,拓宽实践育人渠道,打造社会实践大课堂。芮城县风陵渡中学30多年坚持农科教一体,探索出服务“三农”综合实践模块学习和主题活动两种模式,构建形成了立体化服务“三农”综合实践体系,2014年获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加强线上线下校外培训机构综合治理,建立黑白名单动态调整制度,净化教育生态。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优化教学方式,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传承优良教学传统,深化作业改革,统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作业数量和作业时间,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水平。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加强和改进基础教育教研工作,发挥对教育教学的重要支撑作用。山西省围绕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教育管理决策,加强教研机构和队伍建设,深化教研工作改革,推动教研发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专业支撑作用。一是推动县级教研室标准化建设。2010年启动“县级标准化教研室建设督导评估验收”工作,目前全省大部分县(市、区)教研室均通过评估验收,县级教研室在基础条件、教研队伍、教研经费、职能发挥、服务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为进一步深化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县级教研室作用奠定了基础。二是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探索基于情景、问题导向的互动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研究问题,基本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充分展示、充分发展”为特点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全省使用新教学模式的普通高中学校约有200所,初中学校约800所,小学约1000多所,以县(市、区)区域整体推进课改的约50个,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给予了充分肯定。在两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中,我省有6项课堂教学改革成果获奖。三是突出教研工作重点。加强全面育人和关键环节研究,以项目研究为抓手,创新教研工作方式,采取集中攻关、重点推进的方式,在全省范围启动了包括“校外及学区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标准中有关教学、校本课程标准的探索与研究”“学生社团活动的建设与管理”“综合评价的改革与探索”等在内的14项教科研创新项目试点实验工作,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细落实,为全省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
(三)以中考改革为导向,促进教育教学方式转变。考试招生是指挥棒,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山西多年坚持发挥中考的正面导向作用,在考试科目、命题、评卷、招生录取等各方面进行系统改革,较早实行“两考合一”“全科开考”,并将信息技术、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体育分值提高到50分。连续10年以县为单位对义务教育阶段试卷进行评估,规范命题基本流程。对中考命题进行大胆改革,明确课程标准是命题的唯一依据,大量增加探究性、开放性试题比例,目前已达到50豫以上。从2015年起,山西省所有普通高中一律实行阳光招生。高中招生与高校招生程序基本一致,所有普通高中一律实行招生计划公开、考生网上报名、网上填报志愿、网上统一录取,严格按计划招生、严格根据志愿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60豫以上分配到初中学校。2/3以上的市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中考招生录取参考。晋中、阳泉两市在全国率先进行中考综合改革试点,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从实践效果看,以核心素养为内核的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考试评价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加契合,有力地撬动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学生综合素质、群众对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进入新时代,基础教育在全面普及、基本均衡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正在由“有学上”向“上好学”加速转变,基础教育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群体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城镇化快速推进与教育资源配置相对滞后的矛盾还将长期存在。从资源结构上看,优质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且布局集中,城乡教育还存在差距。从外部环境看,家长和社会对教育更加关注,但政府、学校、家长和社会过度追求升学率,素质教育的理念尚未落地,“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问题还比较突出。从教育内部看,公办中小学约束太多、活力不足,不能及时应对家长和社会诸如课后服务等新需求;教学教法上偏重于灌输,启发式、探究式较少;学校课程资源不够丰富,育人模式相对单一,同质化问题比较突出,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也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等等。以上问题亟需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努力在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新征程上闯出一条新路。
山西省将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等会议和文件精神,牢记为党育人初心、坚守为国育才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属性,坚持教育公平,坚持改革创新,对标对表,在巩固提高普及水平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素质教育与考试升学、提高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负担、规范管理与激发活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等关系,努力实现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补齐事业短板。对照“十三五”规划交账任务,树牢收官意识,2020年前全面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高中阶段基本普及的历史性任务,为“十四五”开局奠定基础。
二是要完善管理体制。坚持上下联动,统筹各方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落实各方责任。坚持基础教育优先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落实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普通高中坚持省级统筹、市级为主管理、县级落实办学责任。优化布局结构,保证学位供给与城镇化发展同步。落实政府责任,强化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确保义务教育公益属性,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不断提高基础教育财政保障水平和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三是提升发展质量。统筹提高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提升育人质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科学保教。中小学注重培育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对学生的全面综合考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過激发办学活力、优化办学资源、推动教师交流、完善评价激励等措施,推动学校特色发展;深入推进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应用,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适应新时代对人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