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会鑫
【摘 要】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与生理发展特点,应用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对其进行身心素质的全面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适应社会。小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阶段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学生自己、校园环境以及家庭教育三个方面,基于此,本文作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表简要看法。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代孩子的心理问题却随之越来越严重。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量信息的涌入,撞击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小学阶段学生心理发育不完善,极容易受这些外来因素的影响,最后误入歧途;加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长期被家长与教师忽视,长期缺乏心理发展的正确引导,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无法用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解决,就会造成陷入困境,无法自拔发的境地。对此,本文作者将围绕“认识自我”,“认识校园”以及“认识家庭”三方面,结合自身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展开初步探讨。
一、认识自我
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感知,主要体现在我们的躯体、生理与心理活动上。小学阶段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学生容易对自我产生错误评价,经笔者多年的观察发现,性格开朗的学生容易产生自负心理,性格内向的学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这是因为教师与家长都普遍喜欢性格开朗的孩子,认为其性格特点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故对这类孩子,教师与家长多用赞美之句称之;而性格内向的孩子不容易与人亲近,融不进人群,容易受到排挤,家长与教师就会对其内向的性格加以负面的评价并强制其纠正,进而导致性格开朗的孩子接受的夸赞过多,产生“我最好”的自负心理,而性格内向的孩子就会怀疑自己,产生“我不好”的自卑心理,显然成人世界的区别对待,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了错误的引导。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性格有个大致的判断,效仿孔子的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树立真确的自我认识,对其以后的人格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二、认识校园
小学阶段学生的主要社会关系就是在校园中的教师与同学们,影响人性格的两大因素是遗传与环境,校园环境对小学生的影响非常之重要,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他们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對于那些受欢迎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互帮互助的和谐同学友谊观念;对于那些不受欢迎的学生,引导他们如何与人相处,亦或在无法融入同学时,如何正确看待自己与周围的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独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在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经常带领大家做游戏以改善学生们之间的问题,如:“帮助盲人回家”的游戏,一位同学蒙上眼睛充当盲人,另一位伙伴是其引导者,帮助其到达指定位置,在此过程中考验的是学生的信任度,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笔者还时不时地带领学生与其他班级进行各项比赛,如:拔河比赛,用以增加班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进和谐、平等、自由校园环境的形成,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认识家庭
在影响小学生人格塑造、心理健康发展的因素中,家庭教育是最为深远持久的,也是最容易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根据笔者的调查与观察,大部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皆是受到了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如:性格极度自卑的孩子,除了父母的基因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也在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心理与人格的发展,内向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中有很大可能会出现强势、控制欲极强、暴躁等行为。针对此,笔者会在特定时间内对其父母的观念加以影响,如:笔者会定期开家长会,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并引导其做出相应的举措;同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孩子的家长认为孩子为自己所有,孩子的一切都不能脱离家长给他们的期许,这是极度不正确的,笔者定期举办家长会的另一个方面便是对家长进行正确的教育,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今时不同往日,家长不应以自己受到的教育为标准去教导自己的孩子,应立足于现代孩子的实际情况,过度的掌控与过于松散的管教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一言以蔽之,教师要引导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良好的保障。
四、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越来越被重视,以上仅是本文作者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总结出的内容,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随其发生变化,广大教师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小学生进行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洁琼.浅探当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48):16-16.
[2]王泽让.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期):133-134.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路雷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