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语教育在整个教学阶段,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而需要宣传发扬民族文化的大学生,在对自身文化的传承时往往需要用到英语,因此必须做好民族文化翻译工作,切实加强跨文化教学改革。本文以文化翻译为切入点,分析了当前学生在跨文化外语交际能力的不足以及教学需要改革的部分,以《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教学大纲,培养更多的外语人才,对当前的外语教学开展改革。本文就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希望能够给基于文化翻译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些许参考。
【关键词】文化翻译;跨文化外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静媛,湖南吉首大学。
文化翻译并不是简单地将一种本土的文化翻译成外语,而是通过巧妙的文字表达,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物质或者精神文化通过翻译准确地描述,从而转为译语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果实从本土走向译语民族的过程和必经阶段。我国近年来越来越强调,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国要加强文化输出,就必须对现有的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增强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
一、基于文化翻译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增强少数民族跨文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当前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之一的“一带一路”,提倡沿线各国加强经济往来和文化交流,而随着与外国文化交流的深入,自然需要更多的跨文化外语人才参与其中帮助沟通交流,减少语言沟通不便带来的障碍。各高校就是外语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校专门设立外语专业以培养外语人才。在民族院校中,大部分学生是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外语本就难度更高一点,因此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外语教育中,必须承担起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历史使命,培养新型的少数民族跨文化外语人才。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需要结合时代性和民族性,不断夯实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基础,增加文化翻译的教学时间,从而促进跨文化外语人才的培养,将民族文化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
2.实际教学符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我国2016年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有英语应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为了进一步贴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教学要求,民族院校就文化翻译能力进行培养是必然的和必需的,文化翻译涉及中文与外语的语言与文化转换、翻译的方法等,因此大学英语课程体现出教学人文性和教学工具性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加入文化翻译,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民族院校的教学改革目标之一。
二、基于文化翻译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改革内容
1.对《大学英语课程》进行再修订。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主要是就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对学生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有一定的忽略,如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制定的英语教学要求,就是通过英语教学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学生能够使用英语进行简单的基础的交流即可。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院校的学生需要更多的跨文化外语交际能力,因此这样的教学要求缺乏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现阶段的外语教学大纲强调的是对学生语言基础和文化素养的培养,强调了英语学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民族性没有得到体现。教学没有太多民族特色的内容,这与宣传发扬民族文化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出入。同时在现有的教学大纲影响下,教学内容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大量的教学时间用在了语音与听力上,而翻译阅读写作等的教学时间则不足,这表明现阶段的教学没有实现语言课堂教学和文化实践教学两手抓,而是顾此失彼。因此新的教学大纲需要更多地对文化翻译能力进行强调,进行分级,阶段性地开展教学。还必须要做到对课堂语言教学和文化翻译的有效对接,以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最后,在开展英语教学中,要将文化翻译的内容融入教学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就是学生的听说读写译都要有文化翻译方面的内容,创建虚拟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2.创建新型的跨文化教学模式。在对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详细的调查统计后,结合当前民族院校的教学现状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创建一种新型的跨文化教学模式。这种跨文化教学模式,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课堂中的模块化教学和线上网络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模块化教学来对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培养,再用网络教学进行辅助,最终通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技能进行培养。这种层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可以匹配学生的认知和能力,教学效果会更好,学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学习不同的知识和内容,有助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3.跨文化外语教学测试和评价的改革。我们必须意识到,测试和评价是有助于教学改革和内容深化的。跨文化的外语教学不仅仅只是将我国的文化以及外国文化进行翻译,更是在教学目标中对学生翻译知识和翻译技能的培养有所要求。所以在传统的通过纸制试卷检验学生阅读、写作能力的基础上,需要就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和文化翻译进行测试,此外还需要观察学生的用功程度及其学习实践的完成程度等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作出全面的评价。鉴于语言文化知识和文化翻译不能通过试卷的方式进行测评,应对考核方法进行大胆创新,如可以建立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体系,两者的分值各占一半,两者之和即是学生的英语成绩。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笔试和考试成绩;形成性评价为学生的平时表现,如课堂出勤,课堂、课后作业、课堂表现以及网络教学完成度等。将过去那种仅仅依靠学生的期末成绩得出考试成绩的方法,改为两个评价指标,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更了解学生,调整教学的进度和教学内容,同时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也可以极大提高,网络课堂教师还可以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随时进行了解。
三、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高等院校需要对自身的大学外语教学大纲进行重新地审视和规划,对当前的大学外语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进行修订,同时为了增强学生的文化翻译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需要尽快设立跨文化的外语综合教学体系以及相应的测评体系,从而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少数民族自身的特色,培养学生做好外语翻译工作。最终通过以上改革,提高当前民族院校的外语教学质量,给国家和社会提供更多的少数民族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史丹丹.基于跨文化交际法的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天中学刊,2020,35(02):154-156.
[2]張玉荣.整合的跨文化教学实践模式及其作用机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20(01):56-67.
[3]张伟,韩蕾,陈江波.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中国文化教学浅析[J].邢台学院学报,2019,34(04):132-135.
[4]吴丹.基于文化翻译的跨文化外语教学改革探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7(05):133-135.
[5]李成,柴春兰.“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困惑与探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38(12):117-119.
[6]王颖.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对策研究[J].科技视界,2017(2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