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比十年前更加清晰深刻,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深,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在不足,文章试着从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方面入手,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探讨有助于改善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民办高校 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6-0017-02
社会不断发展变革,人们的价值观念等发生重大变化,必然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形成巨大冲击。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普查结果显示,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精神疾病在民办高校中都存在,但以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为主,精神疾病占少数。因此,探索如何有效地实施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实践探索及时发现和缓解大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民办高校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相差并不十分悬殊,但民办高校的学生有几方面心理问题比较突出。如在理想与现实方面,一般来说民办高校并不是学生的理想学校,学生的关注点大多在重点本科或一本院校。所以,即使是进入民办高校就读的学生,也需要平衡心中不小的心理落差。在经济方面,民办高校的学费一般都比普通高校费用高一些,这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较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就业方面,一些用人单位对民办高校毕业的学生认可度并不高,加之社会就业竞争激烈,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就业压力比较大。
2.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
一般高校的教学重点都是专业科目,更何况民办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上停留于解决应急问题,缺乏一定的教学深度和广度,而偏向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多数学校只在大一新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致使心理课程不能贯穿大学四年。
2.2专职教师不齐备,且对专职人员缺乏后期的职业化培养
人员配备的问题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的民办高校当中,甚至许多院校的心理健康老师是由辅导员兼任的,他们大多缺少心理学专业知识,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使心理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得不到保证。另外,心理健康教师或多或少分担行政工作,且学校在教育培训上的投入并不多,开展活动或研究困难,从而导致专业水平不能迅速提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
在学院及学生工作处领导的关心指导下,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领导机制、心理健康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咨询辅导工作、硬件设施改善等方面有了一定进展。积极完善教育教学、宣传活动、咨询服务、危机干预体系,提升育人水平与服务技能,围绕“两强”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心理育人”工作核心,努力实现“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养、促进人格不断完善”的目标,在维护学院心理环境的安全稳定、师生良好关系建设、学生身心健康培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3.1构建“专题报告+双轨制课程”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建立以双轨制课程为主的课程体系,辅助专题报告,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线上开设心理学相关的慕课选修课程,确保课程体系安排适应本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线下针对每届大一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授课,课堂中结合案例教学、趣味测试、团体活动等,并不断地进行教学研究和改革,以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每年大一新生入学第一课,开展《如何适应大学生活》专题报告,帮助学生平稳顺利的渡过适应期。
3.2创建“常规+精品”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体系
与学院团委联合,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主题团会。并以525大学生心理健康节为依托,构建“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活动体系,充分激发新媒体在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中的作用,采用线上线下活动相结合的办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實践活动。积极打造心理健康教育精品活动,全面扩大心理健康活动覆盖范围。
3.3打造“网络+面询”规范化咨询服务
我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不断增强心理咨询服务能力,进一步规范心理咨询流程,打造“咨询-辅导-训练”的咨询服务体系,加强心理咨询师培训与督导,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和心理宣传网络的建构,搭建由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网站、微信公众平台、咨询QQ号、《心理健康报》等多种媒介组成的心理宣传网络,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营造健康、积极、温馨、向上的校园环境。并逐年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各项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辅导员与个别生的谈话记录及有关档案材料。定期开展心理咨询个案的研讨与督导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水平。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网络咨询、面谈咨询、信件咨询等咨询服务,定期开展团体辅导,针对学生情况提供各种心理训练。
3.4夯实“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三早制危机干预
健全心理危机干预制度,完善学生心理危机转介等机制,充分发挥“学院-系部-班级-宿舍”四级心理危机预警网络作用,做到学生心理危机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首先,贯彻落实《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预案》,明确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流程及各层级工作职责,坚持心理危机“零报告”制度,并科学规范开展新生心理测评工作,运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测评系统”和《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筛查量表》开展不同群体的心理测评,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对比2019年与2018年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发现2019年普查中一类心理问题人数照比2018年一类心理问题学生人数上涨47%,二类心理问题学生人数上涨28%。对于筛查出的问题学生,我院高度重视,实行一个月内将一级和二级心理问题学生谈话完毕,由辅导员老师与心理健康教师共同配合做好学生的谈话、疏导、干预及后期追踪工作。同时,将实际情况与家长沟通,学校做好学生的管理与教育工作,家长做好学生的支持及看护工作。
其次,把握好重要节点的个别生统计工作,每学期开学初、学期末两个重要节点,开展新增个别生统计工作。对假期及学期中家庭或个人发生重大变故的学生情况进行排查。同时建立心理危机转介机制,与医院进行合作共建,为学生开辟诊疗绿色通道,做好心理危机事件的干预和善后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危机事件的危害。
第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实行上岗前先培训制度。并每年定期为辅导员组织心理健康专题培训,辅助《心理健康报》来提升一线辅导员老师对于问题学生的识别及处理能力。
3.5培养“专兼教师+学生骨干”相结合的梯队式专业化队伍
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培养,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素质较高、相对稳定、专兼结合的梯队式心理健康教师队伍。我院按照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的要求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现有专职教师两名,兼职教师一名。心理中心专兼职教师加强自我学习,定期参加培训、督导,要求达到从业资质。系级每届大一辅导员老师为本系心理健康兼职教师。各班设有心理委员,各宿舍有宿舍长负责关心关爱同寝室友。
4.对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大学生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走向社会,需要具备足够的能力去适应现代社会中的种种机遇和挑战。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在分析与实践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大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乏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耐挫力,便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培养当代大学生的重要环节,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數民办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前在走向完善的道路上,经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求心理教师和心理辅导员要有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实践经验,并要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心理教师就像学生的心灵驿站,开心的不开心的都想要倾诉,但大部分内容是不开心的。心理教师也非常需要督导、培训、减压。但心理教师待遇普遍偏低,专业技术培训严重不足,且职称评审无保障,流失率较高。民办高校需要相应的政策完善心理教师的各种保障机制,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其工作的专业能力,促进民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有条不紊。
第二,创建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完善民办高校教育课程设置。很多高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心理咨询或危机干预工作上,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定义在补救问题层面上,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性目标有所忽视,从而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性和发展性。其实,真正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只是少部分,大部分学生主要是由心理矛盾、心理困惑及心理压力引起的一般心理问题。
民办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应在服务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研究如何使学生的心理层面得到发展和成长。如开辟一条以教育为主,预防为辅的教育模式。根据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课程,在学生四年大学生涯中都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规化、专业化、正规化。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课题给予指导,如大学生适应问题、学习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恋爱与性、情绪管理、压力管理、职业生涯规划及网络成瘾等问题的指导。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沟通能力、情绪管理、时间管理及人际关系协调等方面。健全学生完整的人格体系,培养学生以乐观从容的心态步入社会,适应社会。
第三,完善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加强对心理教师的师资培养及对心理中心的经费投入。对问题同学的关注与测量,如购买网络测评系统,会大大方便建立问题学生的追踪数据档案,便于及时的进行心理干预工作。
第四,积极培养学生心理委员。对学生心理委员定期培训,提升这些学生心理骨干的专业水平与问题识别的敏感性,学生心理委员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力量补充和支持。此外,并不是所有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都愿意走进心理咨询室,且心理教师的人数和精力有限。那么,对于需要心理辅导又拒绝走入心理咨询室的同学来说,充分发挥学生心理委员的团体带动作用与深入群众的优势,会使学生的受益面变大。班级环境、校园氛围的温暖与和谐,能够让身处其中的学生感受到关爱与支持,从而实现心理互助的朋辈支持的良好局面。
总之,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重视,需要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与关注,在制度上需要得到相应的保障。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也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高校的重视,需要心理教师和辅导员的全身心投入,当然,更需要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的成长进步。大学生是国之栋梁,国之希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关系到社会的发展进步;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和谐;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幸福。必须有效地解决民办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淑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8(11).
[2]张翔.民办高校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健康心理学,2003(4):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