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红
摘要:近些年,伴随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受到了教育领域的普遍欢迎,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以小学数学课程为例,教师在课堂中指导学生开展小学合作学习活动时,除了需要正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外,还应当选扩展授课资源,为学生留出足够的合作时间,以此汇集小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学生的数学学习主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育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鉴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做出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运用
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育属于启发式教育,加之合作是处理问题的有效路径,所以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授课教师应当多加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团队合作意识。数学课堂效率在于学生合理地理解课堂知识,而小组合作能够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以此帮助更多的学生适应小学数学课堂教育。
一、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开展现状
(一)小组合作形式化严重
从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现状来看,一些授课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性,并且对于这种授课方式的领悟具备了一定的片面性,单方面觉得合作学习一定要贯穿数学课堂始末,全部的课堂只有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相关问题的交流,才是完美的数学课堂。正因为有了这种片面的理解,才造成了教师对于合作形式的过分追求,单一的合作形式导致学生失去了合作能力,课堂多数会存在失控现象,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虽然表面看起来热闹积极,但这只是一种表面上的形式感,并没有体现出实际的价值,缺少数学教学的时效性。
(二)没有精准地把握合作时机
部分教师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较为简单,认为小组合作在课堂中随时可以使用,不存在时机的选择问题,因此,与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产生了偏差。一些有合作必要以及讨论价值的问题,往往错失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对所提出的问题也没有考虑科学的前提和契机,对各个环节的教学节奏没有良好的把控,这就造成了学生对于课堂节奏的难以适应,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效率。
(三)合作方法使用不当
在以前输入式的授课模式下,致使授课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出现了很大的偏差,由于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是教师,只有课程内容的学习学习才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在小组合作交流中,一些教师觉得分组完成后,学习就是学生自己的事,缺乏课堂指导教学的责任感,没有察觉到小组学习中存有的问题,从而没有随时做出更正和改进,致使一些学生出现无所事事的合作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就是娱乐和放松的课堂时间,造成了整体授课质量低下的情况产生。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运用
(一)正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站在实际角度来看,如想要保障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得到显著的提升,那么授课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这种学习方式时,就应该将每个合作小组中的人员数量控制在4-6人,同时根据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分派小组成员,做到“组外同质、组内异质”,这样才能协同进步,使得小学数学课堂授课质量得到显著的提升。除此之外,小学数学授课教师还应当培育学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究其原因,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集体作用的结果。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多鼓励和指导学生主动融入到小组学习之中,这样才能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以此提升课堂授课质量、授课效率。学生在获得大量感性材料仍未得出结论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互相讨论,相互启发,综合各方的意见,得出最终的结论。
(二)合理分派小组成员,互通有无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堂中加以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为了可以提升运用效果,那么首先就需要授课教师做到合理分组,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的实力处在相对平均的状态下,不能出现实力特别强或者是实力特别弱的小组,以防止影响到小组竞赛活动的有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中,每一组中的学习组长的选择也很重要,组长不一定是其中学习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应当是总体实力相对较高的学生担任组长,唯有如此才可以调动小组成员的学习兴致,将组长的组织和领导能力突显出来,从而更好的带领学生完成教师分派的任务。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向学生教授“认识钟表”相关知识内容时,授课教师便可将班级中的全部学生,划分成每6人一组的形式,在课堂实践中,基于授课教师对于每名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已然有了大致的掌握,所以在划分学习小组时,数学授课教师,应该在班级中选择两名数学成绩较高的学生、两名成绩一般的学生、两名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组建成一个学习小组。当小组分配完毕以及确认小组长后,教师引导各学习小组选择自己的小组名字,以帮助组内成员尽快熟悉并形成凝聚力。有的小组取名为快乐组,有的则称为团结组。虽然看似简单的名字,但却能够让组内成员都有归属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帮助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目的在于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机会,以此提起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让学生能够自主融入到课程内容学习之中。与此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时,授课教师应当正视公平合作,以此确保每一名学生在分组商讨中的平等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阶段的数学课程而言,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提升课堂授课质量、培育学生数学素养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从小学数学课堂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在课堂中实际运用小组合作方式时,仍旧存有些许亟待处理的問题,难以确保授课目标的实现。因此,唯有授课教师,挖掘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掌握这种学习方式的运用技巧,才能够点燃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致,从而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速率和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金丹.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N]. 贵州民族报,2019-10-23(B02).
[2]王志寿.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组建科学的合作学习小组[J].教育革新,2019(10):59.
[3]孙伟贵,沈艳.浅析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的重要意义[J].中国农村教育,2019(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