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吃播热”的阶段性演变

2020-12-28 03:02胡巾煌龙斯芬
新媒体研究 2020年14期
关键词:网络直播短视频

胡巾煌 龙斯芬

摘  要  从传播媒介、视频生产方式和传授双方互动模式三个方面入手,进行了我国“吃播热”阶段性演变特质的探索总结。

关键词  吃播;网络直播;短视频;视频生产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4-0069-02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UGC时代的到来,网络直播行业在伴随着媒介格局不断演变、升级的过程中,以“吃播”这一类型为主的视频直播媒体自2015年引入我国之后,在面对文创产业发展转型所带来的挑战中,不断迎合互联网经济的需求进行着市场定位转型与内容革新,发展愈渐成熟,尤其是在吃播视频的内容生产上呈现出多元化和类型化特征,并摆脱了早期模仿和照搬国外吃播内容的景象。与此同时,这种“吃播热”现象在我国市场上的阶段性特征也日趋明显,在传播媒介、视频生产方式和传授双方互动关系中均已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点。

1  以媒介为依据的阶段性演变特质

2015年—2016年:探索阶段。该阶段表现为仅以网络直播为主的媒介传播形式,同时在视频类型和内容风格上较为单一。此时,“吃播”这一直播类型在借鉴韩国吃播的基础上,刚刚萌芽于中国本土,是中国吃播视频市场的开发期。吃播主播通过网络直播的形式,在斗鱼直播、虎牙直播、一直播等直播平台进行,在直播内容上以直播平台的主播仿照韩国吃播的“大胃王、高颜值、有食欲”等标签进行制作,最终通过与观众互动来获得粉丝打赏。直播结束后,将回放内容剪辑成几十分钟的视频保留至线上视频网站上供观众再次观看。

2017年—2018年:全盛阶段。全盛时期的吃播逐渐从网络直播为主转变为以短视频为主的形式,此时,直播和短视频平台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激烈,吃播的内容质量也不断得到提升。尤其是基由短视频媒介的特征需求,耗时长、节奏慢的直播式吃播已经逐渐被冷落,剪辑精良、快节奏和题材丰富是这一时期吃播转型中出现的特点。譬如在视频的时长上以10分钟左右为主,通过短视频软件的优势利用后期包装凸显食物的介绍和“吃的动作”,中间带有一些能够引发关注互动的话题,题材延伸至探店、点外卖等,形成一股“全民吃播热”。

2018年—2020年:转型阶段。该阶段的中国吃播视频市场逐渐饱和,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迫使吃播视频必须寻求用户数据更大、品牌更权威的互联网传播平台,传播渠道以“微博、抖音、微信公众号”此类热门社交媒体为主。吃播内容生产上出现同质化现象,很多播主开始与各大商业平台进行强强联合,一改早期小打小闹的局面,开始寻求更高端的直播平台资源和合作方式,并提升视频的品质和口碑,以获得“死忠粉”。其中,代表主播有古风美食类李子柒、原生态美食类野食小哥、创新类美食类办公室小野等。

2  以视频生产方式为依据的转变特性

以我国目前短视频生产模式为依据也可观我国吃播视频的阶段性特点。短视频的生产方式依据创作者的专业程度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UGC(用户生成内容)、PGC(专业生产内容)和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1]。

2015年—2016年:平民化阶段。这一阶段以为UGC为主,吃播主播主要以兴趣分享或经济效益为传播契机,视频内容单一,题材贴近生活。伴随着Web2.0概念的兴起而到来,这时的视频传播市场强调自主性,对于非专业化的视频创作者有很大的包容性,刚开始制作吃播视频的人群大多为学习国外的吃播博主,通过模仿和自我探究来制作视频,因此视频并非专业的前期策划、脚本、灯光造型、后期等步骤完成,在选题上也很贴近生活。例如,大胃王密子君在早期的吃播视频中,内容为大多在房间里进行吃播,拍摄剪辑均由一个人完成,没有专业的布景和灯光,后期也只是简单的剪辑拼接,食物也大多为家乡附近的外卖和自己做的美食为主,旨在分享家乡美食和吃货的喜悦。

2016年—2018年:专业化阶段。这一时期的视频生产方式以UGC转变为PGC为主,视频制作专业化、注重运营和粉丝导向。在早期吃播慢慢积累了一定粉丝和口碑时,制作视频工作量逐渐增大,吃播主播开始和专业的团队合作进行创作,解决自身视频内容转型和减轻工作量,并通过团队对各个平台数据的运营,增加曝光和粉丝积累,从而提高自身热度。在面对专业化的吃播时期,为了市场生存一些主播不仅与专业团队合作、自创品牌团队,还要入驻平台成为认证博主。例如李子柒在2018年8月打造自己同名个人品牌,和自己的团队在制作视频的同时,打造同系列的电商产品。

2018年—2020年:商业化阶段。该阶段中的吃播以在MCN的融入后,逐渐转变为PUGC,吃播视频在专业化的同时开始商业化,更加注重个人和品牌效益。MCN(Multi-Channel Network)为一个多频道网络的产品形态,联合PGC和资本的支持,从而使其内容生产更加专业化,保障内容输出的稳定性。这时期的吃播商业化的表现为开始跨界合作制作商业视频,MCN联系广告商制作推广视频。吃播博主可根据MCN联系的广告商合作的产品拍摄节目,例如大胃mini曾多次与麦当劳合作,当品牌出新品时博主就会对其进行测评试吃,从而达到广告效应,商家也会根据博主所在的平台、播放量等数据进行评估从而结算推广费。

3  以传授双方互动模式为依据的阶段性差异

随着传播媒介和视频生产模式的多元化,吃播传播中传授双方的互动模式也随之多元化。

第一阶段是单向表达阶段(2015年)。这一阶段视频传播交流的方式主要以主播作為传播者基于自身的表达欲以内容的单向输出表现为主,互动性较弱。早期很多吃播平台还未有完善的评论互动更能,点赞则是传播者得到内容反馈的主要参考。

第二个阶段式双向互动阶段(2016年—2018年)。该阶段伴随着直播和弹幕文化的兴起,互动模式从单向转变为双向,传播者及时得到反馈调整视频内容,观众参与度较高。双向互动模式,由于其灵活和双向满足的特点,是现在吃播最常见的信息传播交流模式。2016年是中国直播的元年,吃播从视频网站走向直播间,由“过去时”变成了“进行时”,观众可以和同一时空的吃播主播互动,对其直播的内容发表看法或提出意见,主播观看评论进行实时反馈,对直播中不好的内容进行调整;直播往往也伴随着一些戏剧性且真实的状况发生,增加了吃播的真实生活感,吸引观看。弹幕文化的兴起则是增加了观众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传播者发布吃播视频,观众观看时可接收其他观众的弹幕评论,如果在同一时间点,还可以弹幕互动。这样的互动模式很大的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与趣味性,传播者还能得到不同观点的评论从而思考改进视频内容。

第三阶段是多元交叠阶段(2018年—2020年)。这一阶段的互动模式由双向转变成多元交叠的模式,不再仅是传播者与观众的互动,而是传授双方打破身份壁垒,实现网络角色多种身份多向互动,视频信息交流的互动性更强、互动方式多元。这种互动模式下在使用前面两种互动模式的基础上,传播者还可通过与不同身份(博主、团队或平台)的合作互动,这种引导模式可以增加曝光度,引导粉丝流向,从而达到双向效益。同时,传播者可以改变互动的渠道,或公司组织或私人组织,从线上转为线下。例如,办公室小野与密子君合作,运用小野独特创作美食的方法做出美食让密子君完成吃播,从而吸引双向的粉丝观看;线下互动也是近年来常见额互动模式,主播与观众“网友见面”的仪式感,打破屏幕的局限,增加与粉丝的亲密度,营造主播宠粉、平易近人的人设。这种多向交叉型的互动模式,需要专业的视频制作技巧和运营团队,结合前面几种模式多方面发展,现有一定粉丝基础、有运营团队的吃播主播目前均采用这种模式。

4  小结

综上所述,我国吃播类视频的阶段性演变特征可以传播媒介、视频生产方式和传授双方互动模式的为依据进行划分和特质的研究,整体可观在我国吃播类节目的不同发展阶段均呈现出不同的传播机制和传播特色。从以上对吃播发展阶段的研究结果来看,我国吃播类视频的发展是伴随着互联网媒介环境的转型和视频行业的流行趋势而进行不断迎合及转变的。不过,随着我国互联网视频市场竞争的白热化趋势,吃播视频也出现了内容题材同质化、品牌平台营销方式与手段的同质化和市场趋向饱和状态,“吃播热”的热度还能持续多久也将是行业值得去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天昀.短视频崛起——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产业模式初探[J].艺术评论,2019(5):31-32.

猜你喜欢
网络直播短视频
“去阅读”时代短视频自媒体发展现状及其文化解读
符号学视角分析恶搞短视频
移动社交时代短视频的传播及营销模式探析
网络直播的发展研究
媒介时空观下的网络直播研究
从新媒体艺术角度浅析网络直播的娱乐创新
浅析网络直播平台的发展
网络直播下身体在场的冷思考
用户自制短视频的受众研究
后现代视域下新媒体短视频的美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