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康
【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融美于教,以数学美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体验学习过程的愉悦,促进深度的数学思考,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美;策略
简洁的符号、对称的图形、多解的奇异无不彰显数学之美,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引领学生去感知、体验数学知识。刚入学的小学生带着好奇之心去学习数学,但如果教师一味追求枯燥的训练,就会使他们的学习热情逐渐丧失。教师要以数学美让学生享受数学课堂,产生接近数学的需求。
一、精研教材,挖掘美的教材内容
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从数学的语言、知识、方法、思想中挖掘数学之美。教师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对其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将知识与美学内容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对数学美的理解。如在苏教版一下《比较数的大小》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抓一把小卡片,并猜一猜有多少个,再让同桌数一数。教者通过猜数的游戏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趣味性。接着,教者创设情境:大家到海边捡过贝壳吗?松鼠、小兔也喜欢贝壳,看图说说它们在干什么?如何才能比较它们谁捡的贝壳多?教者以美丽的情境、生动的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问题的探究,让学生从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的认知,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教师要树立目标意识,依据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的拓展延伸,向学生呈现简洁的公式、对称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审美的课堂,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引入数学美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与学习起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索,进行有意义的建构。
二、圆融互摄,制订美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数学教学的落脚点,教师要依据课标创造性地解读教材,以“数学美”的角度去设定目标,要求设计得具体明确。学生以审美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唤醒审美的意识,培养审美的能力。在落实目标时,教师要将数学美融入知识习得、能力培养目标之中。如在苏教版三上《轴对称》一课的教学中,教者让学生通过折一折、剪一剪等活动去感知图形的对称美。教者依据小学生思维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设计出他们易于达成的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感知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感知图形的对称美,能依据其特征辨别出轴对称图形;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借助于折、剪、拼等活动创作出轴对称图形,从而能培养学生的操作与鉴赏美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并感知对称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在目标设计中要融入对称美的知识,让学生能主动地用审美眼光去观察生活、探寻数学世界,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世界中寻找数学美。
三、依托技术,呈现美的知识内容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动物的图片、动画,充分地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形象具体,使枯燥的文字变得富有趣味性,能增进学生的感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如在学习苏科版二下《时、分、秒》一课内容时,教者从生活中的公鸡打鸣谈起:人们利用公鸡打鸣干什么?现在大家家里都没有养鸡,靠什么来提醒起床?接着呈现各式闹钟的卡通动画形象,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教者借助于课件的呈现,用大家喜欢的动画形象为学生搭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亲切感,感悟到数学知识呈现出的美感。教师要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直观为主,教师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能聚拢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他们去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四、追根溯源,探寻美的教学方法
以问题引思,能增进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数学规律之美,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感受到学习数学所带来的快乐。教师要依托多种方式创设直观性、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活动之中,直观地感知数学之美,引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望。如在苏教版一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一课的教学中,教者播放搭积木的视频,让大家说说有哪些形状的积木?并适时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积木贴在白板上。看一看,再摸一摸它的表面,说说感觉怎么样?大家能不能想办法把这些平平的面画下来?学生将积木的一面置于纸上,并沿着它的边画下来,再看看画出来的是什么图形,并将画下来的图形贴在相应积木的后面。教师通过讲解、媒体、提问等方式呈现联系教学内容的信息,创设出美的情境,吸引学生动手做、动脑思,让学生去探寻数学之美。
学习不是简单的接受知识的过程,学生借助于数学问题去探寻数学知识的本质内容,从而能构建解决问题的模型,并运用自己所学的方法去理解、分析数学问题,形成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问题的指引下去探寻数学美。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去欣赏、操作、交流,去理解数学知识的简洁、对称、和谐之美,也能感受从“做数学”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培养,更要挖掘数学知识蕴含的美的内涵,激发学生探寻数学的热情,满足学生探寻知识的欲望,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福忠.数学思维美的特征分析与数学思考[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7).
[2]羅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美的体验[J].教育科研论坛,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