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路径研究

2020-12-28 06:50赵强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1期
关键词:产学研

摘要:分散的科技资源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才能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从而推动产学研有效进行和可持续发展。科技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一般通过建立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展府际共建和市场化驱动产学研等路径加以实现。

关键词:产学研;科技资源整合;路径

一、科技资源整合的含义

科技资源整合就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范围内,通过市场或政府行政力量,合理调动、利用和科学有效地配置科技资源各要素,改善创新环境,增强要素之间相互关联与合作,使之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动态调节,产生化学反应,从而达到优化配置状态,产生基于共享和利益融合的整体涌现性和聚合效应,推动产学研合作与科技进步[1]。

二、科技资源整合的作用与意义

1.促进科技发展的客观要求

产学研科技活动的有效开展依靠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技资源投入与优化组合,科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为科技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保证,而科技资源的有效组合提高了产学研科技活动的效率。因此,最大限度地优化科技资源、加速科技资源流动、提高科技资源整合效率,实现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是促进产学研发展的客观要求。

2.推进国家创新体系高效运行的必由之路

?国家创新体系的要素构成是企业、大学、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实质就是政产学研合作体,企业在其中居于主体地位。按照一定的目标,科学合理地将产、学、研三方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三方共赢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全社会的科技资源在区域体系形成有效流动和合理重组(必要时参与国际范围的资源整合),从而提高科技活動效率,降低创新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科技资源整合就是要使科技资源要素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形成合力和优良结构,提高科技资源的共享率、利用率,促进网络内部的交流与合作,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活力。

3.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现代企业的竞争,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以区域产业集群的状态出现。光靠个别企业单打独斗,已经很难发挥竞争优势。大数据、物联网以及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不单要求企业内部各要素之间进行整合,企业间也要协同发展,优势互补。只有形成有利于创新的集群环境,享受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带来的好处,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得以构建和提升。企业技术创新离不开产学研活动,实现科技资源在企业创新体系内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需要不断加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

三、科技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路径

随着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的集成性日益明显,经常性需要跨学科、跨地域、跨部门合作,分散的科技资源只有通过有效整合才能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推动产学研有效进行和可持续发展。通过科技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一般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通过建立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进行整合;二是府际共建进行整合;三是市场化整合。

1.建设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运用区块链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对产学研科技资源进行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合作共赢、利益共享为核心,建立以产学研科技资源整合为主线,促进产学研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有力推动产学研高水平运作的有效方式。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具有地域性同时也开放包容,也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涵盖技术成果创新、成果产业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区域创新环境建设、大型关键设备子平台等于一体的区域性的产学研用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其建设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同时也要建立起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间的利益分配机制,这样平台才会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作用,实现产学研高水平合作。

我国长三角地区以“华东五校”为代表,是我国高校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科技资源及其丰富的地区。目前,已经建立并运行的长三角区域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我国已具雏形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区域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克服过去行政区域划分以及归口管理等客观上的等原因,尤其主观上缺乏“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思想意识,导致相当多的产学研用资源被闲置和浪费,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

在区块链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为充分调动并发挥长三角地区科技资源的优势,建设产学研科技资源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新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型社会,成为长三角地区产学研用各单位、各部门高水平合作的共同愿景。江、浙、沪三省市共同签订了《长三角创新体系建设协议书》,三方协调一致,利益共享,建设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跨区域跨部门产学研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该平台打破原有体制束缚,实现跨地域、跨部门的科技资源要素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效率上的有效整合与配置利用。?三省市通过跨区域的产学研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整合了不同部门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地区的产学研用科技资源,向全社会开放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联合攻关,实现信息互享、利益互享、技术互享,有效降低了科技创新成本,避免了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从而有效推进了三省市技术转移系统的整合与建设,形成了良好区域创新环境,提升了区域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有力地推动了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2]。

2.开展府际科技共建

府际科技共建是指政府间通过某种途径和机制,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创新要素高效流动,调动科研积极性,提高创新效果和创新能力。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政府事务日益复杂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我国创新环境的改变以及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科技竞争需要有一种高效甚至非常规的推手,府际科技共建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目前来看,省部科技共建无论从规模和层次以及效果来看,是主要的府际科技共建模式。所谓省部科技共建,是指中央政府相关部委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为实现科技发展战略目标,进一步整合中央和地方的科技资源,提高创新效果和效率,通过科技攻关、重点工程建设、关键核心技术开发等多种渠道和方式,推动产学研用的发明创造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从而提升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省部科技共建是一种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合作形式,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目的,具有一定前瞻性目的性的一种新型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合作路径。省部共建促进了产学研用的要素流动,打破了传统政府管理的区域和层级观念,客服了过去过分强调权力的模式,实现产学研科技资源利益共享、合作共赢和可持续创新。这种模式在实际运行中具有一定目的性和导向性,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区域不平衡问题,让产学研科技资源公平有序流动。

从合作范围、层次和效果来看,省部科技共建对于产学研能有效地实现国家与地方两级创新资源的协同作用,是科技管理的一种有效创新机制和路径。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就是国家在省部合作中往往居于主导地位,但也不能忽视地方的灵活性、敏锐性和实践性。省部科技共建形式是多样的、内容是广泛的、影响是深远的,提升了科技创新层次和水平,尤其对于核心关键技术攻关是一种体制上的优势。

近年来,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防部等与全国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进行了科技项目的共建合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由于我国各地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省部科技共建政策更注重针对当地经济和社会中存在的差异与实际问题,选择不同的共建项目,具有地方特色,使科技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合作形式可以是“一部一省”、“一部多省”或“多省多部”等多种模式。通过省部科技共建,增强了地方政府科研装备的总体实力,提升了产学研发展进程,使地方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学科前沿研究和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明显提高,在开展科学前沿领域研究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产学研合作方面成果卓著,其中一批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在合作中,科研方向的选择和科技投入的主体问题是府际合作的关键核心问题,正确的方向需要大家达成共识,科学合理进行可行性研究,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有创新性和带动性。另一方面国家层面在资金上要保障项目的有序开展,形成允许失败,包容创新思维的环境。

3.通过市场化驱动产学研合作

产学研合作国内外有效的创新模式,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也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基本模式。市场化驱动是指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企业、高校、专业技术开发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资源整合,以促使科技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适应,与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相适应,与区域社会经济中长期发展计划相衔接,通过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整合,达到低投入高产出的产学研科技发展目标。

市场化驱动并不意味着完全舍弃传统的计划配置方式,对于一些可以通过利益机制以扩大和调节资源流向的领域,可以采用市场机制配置的方式,充分发挥和尊重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而对于一些不能完全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领域,则可以适当地采取计划配置或者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方式。例如,技术开发领域由于具有较强的经济目的性,除了科技成果的创造,更强调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追求市场化利益,因而可以采用市场机制来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和要素;而公共基础研究领域主要是学术上、社会上的效益,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特点,市场机制在这一领域基本失灵,这时就需要政府对其进行以计划为主的资源配置,主要是资金资源和公共资源保障。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战略的方针,主要强调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即市场化驱动的同时,适当地进行计划性科技资源投入,实现产学研用有效融合,期间市场化起到了引导和协调和集聚的关键作用。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其主要的成功经验就是建立了市场化运作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它的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之间合作使科技资源有效利用,一方面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在市场上实现其应有价值,建立了良性循环。我国产学研合作的科技资源整合路径就应该借鉴美国成功经验,通过合作共享,优势互补,利益融合实现科技资源要素的重组与优化配置,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从而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高企业和国家创新能力、科技实力。■

参考文献:

[1]赵强,等.科技资源整合与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M].长春:东北大学出版社,2011.

[2]贾舒,孙超英.成渝經济区科技资源整合路径研究[J].科技与经济,2008(10).

[3]尹红,钟书华.国内外府际科技共建比较与完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

基金项目:沈阳市哲学社会科学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立项编号:17034)。

作者简介:赵 强(1971-),男,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技术创新与战略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中国产学研合作突出贡献奖
第十二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2018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科技创新对产学研合作的积极影响作用研究——评《产学研合作成效及其提升路径》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职视野下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