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水土和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增大,程度不断加深,使得水土流失对水土资源的破坏已超出其再生循环所能补偿的范围,这种现象使得水土流失与水土资源的再生循环处于不平衡状态。水土保持是指自然因素和人类生活造成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分析并研究水土保持与不同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社会经济效益,治理水土流失,事关我国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长远目标。
关键词: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生态建设;措施
1 水土流失的影响
1.1 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失去平衡的重要表现
水土流失是人与自然失去平衡的重要表现,水土流失具有破坏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引起江河湖库泥沙淤积,加剧自然灾害。因此,水土流失的进一步发展又会引发和加剧人与自然之间更加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1.2 水土流失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大自然人口承载力
人类对自然的压力加大必然引发人与自然的关系紧张。水土流失是人与水土失和的重要表现,反过来又加剧了人与水土之间的紧张关系。当水土资源遭到破坏后,自然生态的服务功能也会相应减弱,相对于不变的人口总量,单位水土资源或单位生态环境须承载的人口数量增加,自然生态承受的压力增大。
1.3 水土流失恶化生态环境,引发生态危机
生态危机是人与自然矛盾尖锐化的表现。因人口增加,生态环境的承载压力急剧增加,局部地区已出现了突破生态环境承载容量的现象。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和沙尘暴、水灾旱灾等现象频发。
2 水土保持特点
水土保持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水土保持工作主要有4个特点。一是具有学科专业性,涉及许多如土壤、林业、农业等学科。二是地域性,由于各地生态环境不同,土地流失状况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水土保持措施。三是广泛性,涉及环保、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交通、生态建设等诸多部门,需要各个部门协调并支持,齐心协力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生态建设。四是群众性,水土保持不仅需要各个国家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治理。
3 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措施
3.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预防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而修筑的各项工程设施,包括治坡工程、治沟工程和小型水利工程。
3.2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指为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水土资源,采取人工造林的办法,增加植被覆盖率,维护土地资源的一种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植树造林、网格种草和封山护林。对于土壤贫瘠地区,要增加土地附着物,重建荒山种植。
3.3 蓄水保土
蓄水保土指以改变土地地形,保土蓄水,改良土壤有机质,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措施。减少有毒有害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改变土壤工作方式,减少灌溉用水,对于农作物要精准灌溉。
4 水土保持和生态建设之间的关系
水土保持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生态环境建设既是我国进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水土流失是我国目前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进行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要进行生态建设,必须因地制宜,不僅要合理的利用水土资源,也要加强水土保持和水土流失后的补救措施。水土保持也是我国生态建设不可缺的一部分,只有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人和自然之间才能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减少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水土保持具有学科专业性、广泛性、群众性,因此,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和协调,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协助。相信我们一定能克服重重困难,做好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共同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刘建平(1977-),男,助理农艺师。主要从事水土保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