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丹
凤城市近年来秸秆可利用量稳定在44万吨左右,可回收量约为38万吨。秸秆焚烧废弃会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秸秆的综合利用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秸秆栽培食用菌项目以秸秆作为食用菌栽培原料,产生的菌糠通过生物发酵技术作为蓝莓、软枣猕猴桃、草莓的生物营养栽培基肥,实现了秸秆资源的循环利用模式。
1 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技术
1.1 秸秆基料化栽培白灵菇技术
利用玉米秸秆替代木屑栽培白灵菇,通过试验筛选最佳栽培配方为:玉米秸秆40%,玉米芯35%,麦麸15%,豆粕5%,玉米粉3%,石膏1%,石灰1%。与木屑基料栽培相比较,原料成本下降11%,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提高3%。
1.2 秸秆基料化栽培杏鲍菇技术
利用玉米秸秆替代木屑栽培杏鲍菇,通过试验筛选最佳栽培配方为:玉米秸秆36%,玉米芯36%,豆粕8%,麦麸15%,玉米粉3%,石膏1%,石灰1%。与木屑基料栽培相比较,原料成本下降7%,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提高5%。
1.3 秸秆基料化栽培平菇技术
利用玉米秸秆栽培平菇,通过试验筛选最佳栽培配方为:玉米芯45%,玉米秸秆30%,麦麸20%,玉米粉3%,石膏1%,石灰1%。与木屑基料栽培相比较,原料成本下降5%,平均生物学转化率提高4%。
2 蓝莓、软枣猕猴桃、草莓菌糠营养生物基肥制作技术及应用
2.1 菌糠生物基肥制作
配方:菌糠60%,禽畜粪便30%,硫酸铵2%,生物发酵剂3%,石灰粉2%,石膏粉3%。
配制工艺技术:按照配方要求,将原料经过拌料机混拌均匀后加水,调节含水量在62%,在22℃環境下堆置15~20天进行微生物发酵,直至料堆变为褐色,无臭味和异味。发酵过程中,在原料堆上均匀插上若干根秸秆,通过秸秆向原料堆内部通入空气以促进堆肥发酵微生物的繁殖。
2.2 菌糠生物基肥施用技术
每亩地施用菌糠生物营养基肥1000公斤,然后翻地,使菌糠生物营养基肥与30厘米壤土混拌均匀。对栽培层土壤进行调酸,pH值为4.0~5.2,碱性土壤可选择硫黄,酸性土壤添加石灰,调酸后深翻30厘米整地,消除杂草,进行栽培。
2016~2018年“秸秆栽培食用菌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推广”项目进行了大面积推广,累计生产示范秸秆栽培白灵菇、杏鲍菇和平菇2460万袋,推广蓝莓3900亩,软枣猕猴桃2100亩,推广草莓2000亩。3年累计总产值100003万元,总投入49490.154万元,总投入纯效益50512.846万元,经济效益明显。3年累计实现总产值81243万元,纯效益40752.846万元。年处理秸秆8.42万吨,占当地秸秆总量的19.58%,解决当地就业人口1103人,带动当地合作社30余个,辐射个体种植户153户。为高产、优质的食用菌+小浆果循环生产模式提供了技术保障,构建了“秸秆—食用菌—小浆果生物营养肥—还田”的现代循环型农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