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书瑜 马润雪 王仪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对生态环境予以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都已将垃圾分类提上日程。高校作为垃圾分类的主阵地之一,已采取了相应措施,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本文基于北京数十所高校的调查,归纳阐述了目前高校垃圾分类的现状及其普遍原因,并结合国内外经验,进一步探讨和分析,针对校园垃圾分类提出创新性对策,以切实促进高校垃圾分类政策的贯彻落实。
关键词:垃圾分类;大学校园;创新性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政府各级相关职能部门逐步重视垃圾分类,而大学生群体数量的广泛性和较高的可塑性俨然使得校园垃圾分类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重要课题。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可以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做出贡献。我国要想将垃圾分类落实到底、通过垃圾分类处理的方法改善生态环境,就必须注重校园垃圾分类。
一、校园垃圾分类现状
为了解北京市高校的垃圾分类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实地调研、参观访谈等方法,实地了解北京十余所高校的垃圾分类现状,并与高校学生及后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对北京市高校垃圾分类的总体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多方面形成了整体认知。
1.总体状况
调查结果发现,多数学校都会采取一定措施推动校园垃圾分类工作的实施,如加大分类垃圾桶的投入、进行环保宣传、建设垃圾分类回收中心等。这些举措体现了学校对于垃圾分类的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是,学校采取的这些单方措施并不系统和完备,缺少后续的监督和奖惩机制,很难将垃圾分类落到实处,无法获得预计的效果。此外,分类垃圾桶有效利用率低、分类政策贯彻不到位等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通过调查问卷所得数据可知,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垃圾分类迫在眉睫,也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垃圾投放者在校园垃圾分类中的主体作用,但由于分类知识的匮乏和垃圾桶设置的不合理等原因,很难做到垃圾精准投放。
2.原因分析
(1)校方层面
①重视程度不足
校方对垃圾分类没有足够的重视,资金投入欠缺导致垃圾桶设施陈旧,新型垃圾桶引入困难,也无法满足校园垃圾对于垃圾处理工人、垃圾分类场地和垃圾运转车的较大需求[1];其次,学校垃圾分类管理缺位,部分高校将垃圾分类“一揽子”丢给后勤部门,缺少进一步的管理机构来负责对接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和循环利用。
②制度建设不完备,仍停留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初级阶段。学校尚未构建其一套完整的包括管理、宣传、分类、激励、监督等多方面的垃圾处理体系,实操性低,许多政策仍流于表面。
③垃圾回收方式陈旧,形成二次污染。校园仍然延续传统的收集处理模式:用垃圾桶收集日常垃圾,然后交由相关环卫部门集中处置。同时,垃圾收集过程中会使用大量的塑料垃圾袋,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2]
(2)学生层面
①垃圾分类观念模糊。许多大学生对于垃圾的类别并没有准确的认识,无法进行精准投放,使分类垃圾桶丧失了其现实意义,垃圾的分类很大程度上还是要依赖清洁人员的后续分拣。
②缺乏足够的分类意识。从我们前期的调查结果来看,在学校里只有极少数的受访者表示接受过专业的垃圾分类宣传指导,而有过半数的受访者表示受到的宣传很少或者没有,校园宣传的匮乏极大地降低了學生垃圾分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可以看到,学校采取的垃圾分类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由于大学校园环境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校园垃圾分类目前仍然存在较多的阻碍。找到最合适校园的垃圾分类方法,进一步发挥大学生群体的作用,促进垃圾分类政策落实,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索。
二、国内外垃圾分类经验借鉴
1.国内的做法及经验
上海作为国内首个以法制规范形式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城市,毋庸置疑成为我们寻求经验的主要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和对上海大学生的线上采访,我们归纳出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具体做法:构建垃圾分类制度,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加强宣传,在城市中投放垃圾分类宣传广告标语、深入社区为居民讲解、利用微信等多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教育;加强监管,不仅有摄像头捕捉乱丢垃圾的行为,更有社区志愿者和专职垃圾员进行监督;循环利用,利用科技手段加快推进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完善基础设施,在城市中投放垃圾分类箱、配备垃圾运输车等。
此外也不乏一些创新之举。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有一支生态环境博士宣讲团,专门负责环境保护培训;部分高校开设垃圾分类课堂,向师生们深入浅出地讲解生活垃圾分类与管理技术[3]。还有一些高校在新生的录取通知书中增加了垃圾分类手册,帮助新入学的大学生了解和掌握垃圾分类知识,使其养成垃圾分类的意识和习惯。
除上海外,国内许多其他城市也为我们做出了优秀示范。杭州市首创了垃圾分类“桶长制”,对志愿服务融入垃圾分类进行了积极尝试。另外,支付宝推出“垃圾分类回收”功能,覆盖以杭州为首的多个一线垃圾分类城市,可提供垃圾上门回收分类服务[4]。这些举措都取得了可观的效果,对北京市高校垃圾分类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国外的做法及经验
由于国外高校的大多为开放性校园,所以在垃圾分类上一般直接采用国家统一的社会化垃圾分类规定。
德国作为最早开始垃圾分类的国家,建立了由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共同负责的垃圾循环体系,采用垃圾计量收费等新制度,并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建立覆盖各市的垃圾处理网络。瑞典注重垃圾分类知识宣传与参与,将环保宣传纳入教育课程[5]。韩国要求居民根据垃圾的不同种类购买不同标准的垃圾袋,并于规定时间丢弃到指定地点,违者罚款[6]。日本则建立了以公民参与为中心多主体协同治理为核心,以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宣传教育为基础,以责任明晰的垃圾分类管理法律体系为保障,多方结合的垃圾分类处理机制。
纵观国内外对于垃圾分类制度的尝试,我们不难看出,要做好垃圾分类,就必须明确主体责任并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细则,做好制度保障。就大学校园垃圾分类来看,首先应该明确校方、学生以及校园保洁人员各自的责任,同时,学校作为校园垃圾分类规则制度的制定者、主导者,应通过奖惩机制引导、纠正作为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者的学生和校园保洁人员的具体垃圾分类行为。
三、实现校园垃圾有效分类的对策
1.创新宣传形式
除在校内张贴横幅、海报外,也可在新生入学前的录取通知书中夹带垃圾分类宣传页,或与学生组织进行联动合作,策划举办趣味比赛或相关知识竞赛等。同时,学校官方媒体应定期发布垃圾分类资讯,以短视频、图文等符合大学生喜好的方式,使其将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建立校园垃圾分类志愿组织
通过给予志愿时长、发放补贴等形式激励学生踊跃参与,形成专门的垃圾分类协助组织,协助校方进行宣传、监督,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3.优化改造垃圾桶
一是引入智能垃圾桶。利用“互联网+”的平台效应,引入智能垃圾桶,让师生用扫描二维码的方式换取积分,同时将师生垃圾分类行为录入数据库中,后续可利用积分换取雨伞、书本等日用品,并对不自觉分类的学生进行警告教育。二是对垃圾桶进行规范化改造。增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桶,采用防腐蚀材质延长垃圾桶的使用期限,在颜色、外观等方面对不同类别的垃圾桶进行区分。同时,应在垃圾桶上明确分类信息,便于师生进行垃圾的准确投放。
4.明确垃圾分类奖惩措施
以发放纸笔等小奖品、兑换礼品券、授予荣誉称号等方式对校园垃圾分类贡献者进行激励,对不自觉分类的学生可采取扣除积分、批评教育等惩罚措施。
5.进行垃圾分类的制度创新,促进垃圾分类更好地实现
如:建立垃圾回收中心,采用定时定点投放垃圾的方式,规范垃圾投放行为;将垃圾分类与综测成绩相挂钩,引起学生的重视等。
6.在垃圾分类中运用智能化手段
推行垃圾分类App的使用、通过微信小程序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科普和查询服务等;同时,可研发志愿者帮投服务,师生线上投废品、志愿者线下收费品,线上线下相融合,简化垃圾投放流程,促进垃圾分类实施。
7.建立学生和后勤部门内与保洁人员的双向评价机制
促进其相互配合,任何一方接到投诉都应有相应的惩处措施,如进行通报批评等。通过这种相互牵制和监督可有效避免学生的不文明行为和后勤部门的怠工现象。
四、结语
现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城市污染问题,高校拥有一群庞大的学生群体,更应重视环境,在垃圾的处理上下足功夫。垃圾分类不仅需要“刚性”的制度要求,还需要一些“柔性”激励手段,只有刚柔并济,双管齐下,才能真正推动政策的落实,达到校园垃圾分类的理想效果。大学校园应承担起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责任,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更应树立环保意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用实际行动践行垃圾分类,共建美丽校园。■
参考文献:
[1]张心彤,叶瑜敏.上海市高校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及建议[J].管理观察,2017(6).
[2]孫旭辰,刘福强.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意义与推进策略[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5).
[3]赵泽众,李枫.垃圾分类上海带来哪些启示[J].河北日报,2019(5).
[4]支付宝将进军废纸回收领域[J].造纸信息,2019.
[5]杨君,高雨禾,秦虎.瑞典生活垃圾管理经验及启示[J].世界环境,2019(3).
[6]陆睿.韩国“垃圾从量制”:计量收费、源头控制[M].经济参考报,2019.
基金项目:华北电力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校园垃圾分类情况调查与分析——基于北京市?N?所高校的调查?”编号:2019100540159;项目负责人:孟书瑜;指导教师:卢海燕;课题组成员:马润雪、王仪。
作者简介:孟书瑜(1999-),女,汉族,山西临汾人,华北电力大学2017级本科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
马润雪(1999-),女,汉族,山东潍坊人,华北电力大学2017级本科生,主要从事公共事业管理研究。
王 仪(1999-),女,汉族,海南琼海人,华北电力大学2017级本科生,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