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财政部于 2012年起,相继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等推进内控建设的文件,从国家层面促进了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视程度。公立医院作为二类事业单位,不管从内部管理提升还是外部监管要求来说,都亟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本文主要从当前公立医院内控建设广泛存在的不足点出发,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探讨研究相关对策,促进公立医院内控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控;探讨
一、引言
公立医院的财政保障经费相比一般的事业单位十分有限,更加需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现资源的效用最大化,维护病人和国家的利益。通过内控建设,可以提升公立医院的自身管理水平,提升办事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避免资源浪费现象,最重要的是内控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公立医院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能力,防范腐败与舞弊。
二、公立医院内控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内控认知不足,内控意识淡薄
对于内部控制的认知不足,是大部分公立医院都会存在的一个问题。从领导层面来看,公立医院的主要领导基本都是医疗方面的专家,对于行政管理方面的深入学习相对较少,加上平时还需要参与医院的门诊和手术等工作,已经没有过多精力去研究管理工作,这就导致在领导层面形成了重事业发展,轻内部管理的形态。而公立医院的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内控意识不强的情况,主观地认为内控主要是控财务,与其他部门无关,也就不会去关注内控相关的知识,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也就更加不足。同时,内部控制的实施往往对领导层面和各业务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导致了在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排斥情绪,使得内控建设大部分停留在理论层面,很难落实到位。
(二)内控建设主体责任不明确
在内控建设的过程中,公立医院一般都会成立内控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由财务部、纪检监察室、办公室、信息设备部、后勤保障部、基建办等科室负责人组成的内控工作小组,对涉及内控的预算、收支、采购、资产、建设项目、合同等业务进行具体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内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的具体职能往往流于形式,主体责任不明确,也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
(三)内控制度不健全
按照《内控规范》的要求,单位必须建立与单位经济活动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内部控制涉及的部门较多,范围较广,要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就需要对现有的各类制度进行梳理、完善、整合,需要有专业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才能完成。所以目前很多公立医院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多的是为了应对上级检查,内控制度大部分也都是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标准,导致无法落地。
(四)预算管理缺失
完善的预算管理,可以有效保证内部控制的实施。然而,公立医院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预算编制不合理和预算执行困难的现象,尤其是涉及自有资金的预算。首先是医院领导层面缺乏对预算工作的足够重视,对各项预算也没有全面进行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其次,预算在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导致预算随意改动,破坏了预算的權威性,也就失去了预算在内部控制中的制衡作用。
(五)内控信息化建设不够
内控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而收益却无法明确衡量,同时大部分公立医院的经费十分有限,主要投入于医疗信息化建设和设备的采购,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公立医院的内控信息化建设。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内部控制制度往往就无法全面落地执行,内控系统就是一个空架子。
(六)内控建设监督机制不完善
内控建设的监督包括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一般由医院的内审机构负责,外部监督主要由医疗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由于各方面原因,医院的内审人员往往不是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可能还是医疗出身的人员在担任,对于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相对欠缺,无法发挥内部监督的应有作用。而外部监督往往偏重于对公立医院的财务监督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对于公立医院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缺乏实质性监督。近年来,根据财政部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每年都需要编报内部控制报告,但报告多流于形式,很多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导致推进内控建设的效果甚微。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强全员内控意识
首先需要培养起公立医院全员的内控意识。内控意识的培养主要分两个方面:一是领导层面的意识培养,根据《内控规范》的规定,单位主要领导是内控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不断强化领导层面的责任意识,内控建设不能停留在报告阶段,必须要得到有效的落实执行;二是普通员工的意识培养,通过开展内控的专题培训、案例分享等,使普通员工也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这是顺利实施内控工作的基础。
(二)明确内控建设主体责任,建立考核机制
公立医院的内控建设涉及部门较多,在实施过程中很多方面都需要及时进行统筹协调,而内控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往往比较松散,医院主要领导也没有过多精力去专注于推进这项工作,所以医院必须建立一个专门的内控部门,规划好医院总体的内控建设方案和各部门的职责。在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后,由内控部门统一调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内控制度实施过程中,内控部门还需要不断进行有效性的评估,及时发现漏洞并进行修订。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内控的风险评估,同时制定各部门的考核机制,确保制度能够落实到位。
(三)建立健全内控制度,确保制度的可行性
医院应首先梳理现有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并进行相应的风险评估,针对其中的风险点,进行管控策略的设计和有效性的评估,最后对制度体系进行优化。公立医院内控制度体系主要分为六大类: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采购业务管理、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在建立制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各制度之间的关联性,在防控风险的同时也要讲求效率,避免不必要的或者重复的审批流程。内控制度应简洁明了,才能确保制度的可执行性。
(四)建立全面预算体系
建立全面预算体系,是公立医院加强内控的一种重要手段。预算体系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分析,其中预算编制需要注意编制方法是否科学、测算依据是否合理;预算执行需要保证预算的约束性,避免超预算、无预算的情况发生,涉及预算调整的,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办理;预算分析需要保证及时性和准确性,对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合理化建议。
(五)着力推进内控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對促进医院内控管理至关重要,一方面大大节省人力成本,另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减少人为因素产生的差错。公立医院内控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应结合医院现有的各类信息系统,主要包括了财务系统、成本核算系统、物资系统、人事工资系统、采购系统、医疗HIS系统等,实现数据共享。利用大数据分析的模式,可以发现很多隐性的问题,同时相关流程之间也可以形成关联效应,环环相扣,扩大内部控制的广度和深度。
(六)加强内控建设监督机制
一方面,公立医院应该聘用专业的内审人员,对内控建设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内审机构必须始终能够保持其独立性,独立对医院内控体系的建设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要注重公立医院内控人才的培养,由于医疗业务专业性较强,如果不懂业务,就很难做到有效的监督。另一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充分发挥其监督和指导作用,定期对公立医院的内控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关注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并建立考核问责机制。
四、结束语
当前大部分公立医院的内控建设还处于完善制度的初级阶段,离真正高效的内控体系还有不少差距。同时随着国家对于医改的不断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也越来越大,对于医院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我们建立适应医院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帮助医院防范在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促进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杭州 310005)
参考文献:
[1]陈超群.公立医院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财会学习,2019(32).
[2]徐东红.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会计,2019(05).
[3]唐大鹏.新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落地的分析和建议.中国注册会计师,2019(01).
[4] 丘伟芬.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当代会计,2018(09).
[5]高志妨.三级甲等医院内部控制建设研究.当代会计,2018(09).
[6]陈超群.公立医院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会学习.2019(32).
[7]饶红.基于内部控制框架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时代经贸.2019(05).
作者简介:周东,男,(1984—),汉,籍贯:浙江杭州,学历:本科,职称: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