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黑龙江省鸡西市某社区居民及其亲属9人在家中聚餐时,因食用自制酸汤子(流行于东北辽宁、黑龙江一带,用水磨玉米粉发酵后做的一种粗面条样的主食)而导致食物中毒。据了解,该酸汤子食材已在冰箱冷冻一年,黑龙江省卫健委将其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引起的酵米面食物中毒事件。
椰毒假单胞菌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该菌产生的外毒素米酵菌酸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的损害,是引起人们严重食物中毒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人们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椰毒假單胞菌尤其容易在三大类食品中繁殖:一是谷类发酵制品,如玉米面、糯小米、湿米粉等;二是薯类制品,如红薯粉、山芋淀粉等;三是久发的或腐坏的木耳、银耳等。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预防米酵菌酸中毒呢?
1.注意源头,重视预防。在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方面,不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谷类等食材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无异味,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食材的储藏环境要通风防潮,不要直接接触土壤,以防被污染。谷类发酵制品不应长时间储存,防止产生米酵菌酸毒素。
2.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在选购以上产品时,要选择具备正规资质的食品生产单位,同时要注意销售环境的卫生状况,并注意产品标签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和储存条件。要选择外观无霉变,外形完整,色泽均匀一致,无酸败味、无霉变味及无其他异味的产品。餐饮服务经营者及单位食堂在购买上述食品时,应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溯。
3.采取正确的食用方式。木耳或银耳等产品,洗净泡发后要及时烹饪食用,泡发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如需要凉拌,也要用开水焯熟(开水漂烫),并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
(湖南省肿瘤医院营养科 曾小奇 邮编:4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