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先阳
内容摘要:《火花》作为2015年获得日本芥川奖的作品,蕴含着作者又吉直树许多对于世界以及生活的思考和看法。本文以其作品《火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中部分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进行进一步探讨,以期领会作者又吉通过这部作品传达出的关于我们其实可以依靠生活的细微之处得来的暖性力量,即“火花”来抗衡现实世界存在的残酷性一面。
关键词:又吉直树 火花 抗衡残酷面
又吉直树一名是漫才艺人出身的新人作家。2015年他所写的第一本纯文学性作品《火花》一经发表便一举夺得了当年的芥川新人作家奖。又吉成了八十年间第一位作为漫才艺人而获得该奖项的人物。又吉以他十数年于漫才界的沉浮生涯为脚本,积淀了关于生活与现实的思考,将其人生观注入了作品《火花》之中。《火花》围绕着一名叫德永的普通青年而描述他的漫才之路。作品《火花》倾向于写实性和叙事性,讲述了漫才艺人德永遇见师匠神谷及两人其后的经历,以及从新人期至职业中期后迈入职业末期,最终不得已结束漫才生涯的人生历程。在各个时期对于德永生活现状的描写中,无不充溢着又吉自身对生存于现实世界中独特而细致的看法。
先行研究
关于《火花》传达出的对于现实世界的思考,先行研究者抱有各自的看法。曾逸天[1]认为作品《火花》强调的是在人的一生中,想象力是最为重要的一种特质。郭序[2]则认为《火花》体现的是对于梦想的不懈追逐,即使一直身处平凡。腾俣隆[3]着力于作品以“火花”为书名的缘由,认为又吉之所以采用“火花”而不是“花火”是因为同华丽绚烂的“花火”相比,“火花”更体现漫才艺人生涯常是转瞬间就消散的无常。同时亦有主张推定《火花》所描写的故事是一部完全的悲剧,又吉在作品最后通过对德永的师匠神谷于月光下全裸舞动的姿态,更近一层重抹了现实的残酷性。
笔者在读完作品之余也曾观看过又吉的漫才表演。又吉作为漫才艺人其风格并不属于主流的阳面性幽默,而是重在从阴面反示其幽默。即从悲伤消极的表现中反而能够带给观众更加积极性的感受以及欢乐。从这一点来说,又吉在《火花》中执笔书虽然写下的很多是残酷的故事,但在这些残酷的经历中其实漫布着细微的幸福,感动,以及温暖。就好似尽管黑暗是作为主体而存在,但正是这些如暗中的路灯般,綿延在黑暗中。远远便能望见,给予人鼓舞的力量。因此笔者认为,《火花》包含的重要的一个观念为:正是生活中缝隙中流露的细微的幸福和温暖,即使是极为短暂的或在旁人看来是无法理解的那些缝隙中的闪光点,却反而成为人在残酷世界中最有力量的支撑。而这些缝隙中闪烁的,可能就是又吉所指的“火花”。由于篇幅限制,笔者将选取作品中几段代表性的片段进行探讨。
一.与神谷的初遇
《火花》的开篇这样描写了德永所属的名为sparks(火花)的新人漫才组合的一场表演。处于舞台上的德永同他搭档山下正以仿佛吞噬麦克风的热情,希望将他们的漫才转递给前往观看热海花火晚会的观众,然而却遭遇台下以及路过的人们几乎完全的无视,在几近沦为了独角戏后的德永郁郁下场。在此刻的德永与一人擦肩而过,“帮你报仇”这位男子只是淡淡地讲了这样一句话便登往台上。“我呢,灵感很强,单单看人脸就能知道他是上天堂还是下地狱。”话音刚落,舞台上便接踵而来一连串“地狱!”、“地狱!”、“地狱!”……的怒音。男子用手指愤慨地指着每一个观众,坐着的观众,路过的观众。突然他的指尖的方向停留在了路过的一对母女身上,那是一位小女孩。男子短暂定格了一瞬,忽然温柔地笑着讲:“小公主对不起,是快乐的地狱哦。”接着迅速回到激烈的语气。
德永在台下默默地注视着这一切的发生。这是他与师匠神谷的第一次在这一刻,现场大概只有德永一人才懂得这荒诞表演的背后所带给自己的感动。当德永与搭档之前处于台上时,由于仍处于新人期并没有积累多少舞台经验,而且两人所表演的漫才内容无法具有吸引人的幽默性,再加上众人将大部分注意力置于即将开始的花火大会。这样种种不利的条件最终导致了德永所处的台上与台下是两个世界。德永卖力的表演,几乎成了无声的漫才。众人无愧疚感的无视与不屑对于为了这次登台事前练习和准备了无数遍表演内容的德永来说,无疑是相当残酷的打击。那时站在台下的神永完整目睹了这一场面的发生,神永的漫才组合也参加了花火晚会表演,神谷事先也准备并排练过了要表演的节目。但是当他见到德永以及他搭档的处境之后,同作为一名漫才艺人,此刻的神谷最清楚努力练习和卖力表演的最后却遭遇观众不屑与无视这种落差感所带来的心灵上的剧烈冲击。神谷换位着体验到了这份痛楚,他应该意识到了他必须得做点什么,让无情与冷漠的看客也能体验到无视的冷漠所带来的伤害。神谷于是放弃了之前准备好的节目,他迎着垂头下台的德永走过去,淡然地说出了帮他“报仇”。在笔者看来,神谷愤怒着喊出的令观众们大感失礼与粗鲁的“地狱”背后,其实是神谷善良的灵魂,当他意识到自己不慎将愤慨指向了天真美好的小女孩时,神谷第一时间做出了改变,他用温柔的语气在“地狱”前加上了“快乐”的字眼,试图减轻由于自己的失误所造成的对小女孩的惊吓并且诚恳地道了歉。笔者认为正是此刻神谷隐蔽及细微的善良,使德永清晰地意识到有人在此刻能理解他的悲伤,这个看似细小的善意却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暖性力量“火花”,使德永震荡的内心得到了慰藉。
二.月下的师徒两人
作品的最后部分,火花组合还是最终无奈地迎来了解散。即使作为漫才艺人奋斗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在现实世界残酷性一面之前有时候却能如此轻易地被瓦解。始终深信他们的组合能够渡过低谷期重现活跃的德永开始了动摇。搭档山下由于孩子即将出世,不得已像现实屈服选择放弃极不稳定的漫才艺人生涯。德永不希望搭档察觉自己颤抖的声音从而使得他担负更多的压力与悲伤,因此只是简单地对搭档说了一句“这十年一同走过,谢谢你。”解散后的德永成为了一名地产销售人员,并于几年后与因债务落魄流离的神谷重遇。两人十年后相约重回热海,观赏完又一次的花火大会之后的两人在旅店的入口处见到了搞笑大赛的宣传单,神谷当即决定参加,虽看到报名时间已经截止但熟知神谷性格的德永知道他的劝说是不会起作用之后最终表示了默许。房间内的德永安坐在榻榻米上执笔翻开了神谷传记(两人相遇之初神谷让德永为自己写传记并以此为德永拜师的唯一条件),神谷则泡在庭院里室外温泉桶中。德永望向室外“神谷先生的头上有着一轮泰然的新月。那种美感是一种平凡的奇迹。神谷先生只是身处于此,存在于此。心脏跳动着,呼吸着存在于此。神谷先生近乎喧嚣般地,全心全灵地活着。只要还活着,就没有坏的结局,我们仍处于途中,并将续写生命(笔者译)。”[4]
“想到一个不得了的漫才段子了喔!”光着身子一跃而起的神谷跳动着出现在了德永的面前。笔者读到作品最后这段描写时,眼前出现的是德永双眸中闪烁的“火花”,望着在渴望打破现实世界的被规定好的“美”而创造出自己的美丽世界途中,尽管遇挫落魄却从未黯然失色的师匠神谷的身姿,德永的记忆在那一刻似乎开始涌现,涌现出十年前那一场花火大会后与神谷并肩走来的一个个日子。有在公园里面对敲鼓人大喊“火红帽子的小哥哟!火红帽子的小哥哟!”的日子,有漫才大赛双双落选后在真树家三人吃火锅的日子,有深夜醉醺醺的两人游荡在昏暗小路上喊着毫无意义的82号的日子,也有因为神谷一度违背了他绝不模仿他人的誓言而最后两人痛哭的日子。还有那个台上哽咽的自己以及台下神谷流着泪拍手的解散演出的日子。以及此刻,这些德永经历过的以及正在经历的日子,这些“火花“在德永的眼眸中一一闪过,笔者认为正是这一星星的“火花”,照耀着,温暖着,支撑着德永一路走来。从这个意义上讲,身前的师匠神谷化作一束“火花”,德永自身也可以化身一束“火花”,两簇“火花”在悬挂着泰然的新月的夜布下闪烁着,跃动着,以他们倔强,光芒虽微弱却拒绝变得黯淡的姿态,在尝试着温暖,点缀这个此刻显得荒凉的世界。
本文以又吉直树的作品《火花》为研究分析对象,提出了又吉以火花为题名的用意的一种猜想,并通过作品中两处具体的情节内容分析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得出生活缝隙中的人、事物、经历等所流露的细微的幸福和温暖,可以理解为就是又吉所指的“火花”的结论。处于现实世界的我们都抱有并需要这些“火花”,同时我们自身也在某种程度上作为“火花”而存在,在现实显得冰冷和残酷之时,我们的确需要这些“火花”。
注 释
[1]曾逸天.又吉直树--火花人生最重要的是想象力[J].文艺报,2017(6):35-36
[2]郭序.坚持梦想,平凡也不介怀[J].中国青年,2016(18):89-92.
[3]勝俣隆.又吉直樹『火花』論[J].教育実践総合センター紀要,2016(15):97-104
[4]又吉直樹.『火花』.[M]東京:文藝春秋.2015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日语语言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