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华
回望疫情初始老师们做主播的那段时日,从最初的困惑、焦虑到后来的大胆尝试、改进、创新再到看着学生点滴进步时的欣喜,一幕幕仿佛就在昨日。为了保证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有效性,我带着语文工作室的教师们结合学校构建的“3+X”居家学习模式,线下多次展开研讨,达成共识:每天坚持线上集备。主备教师要依据教学进度带着老师们先观看云平台上传的微课,梳理亮点,归纳重难点,共同做好答疑课教案的二次梳理;再梳理本学段的预学指导要点,商榷线下答疑的策略与方法;最后主备人分享共研后的备课资源。
在最初的线上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在不断的尝试、调整中渐入佳境。直播微课教学的一个弊端就是部分学生会跟着授课教师走过场。面对这一现象,老师们针对不同学段制定“预学”策略:低段虽不做线上学习的要求,但老师们会设置趣味性强的语文活动吸引学生;中高段学生借助老师梳理的课前“预学达标”项作为参照,自主梳理问题,再结合微课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这一方法得到了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共同关注课堂上的重点问题,督促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利于学生参与到线上互动中来。
一、多元互动,激发学习兴趣助力线上反馈
1.用好课前10分钟,让“互动”嗨起来!
用好课前10分钟。辅导答疑时师生提前10分钟入场。前5分钟老师与早到的学生互动,或聊天或提问或播放他们的居家小视频,如:科任课的成果展示、个人才艺展示等,既沟通了情感,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后5分钟,进行课前热身活动,有的是针对前一天的知识点互动提问,有的是展示古诗文的背诵,既有效规划了候场的空闲时间,又是展示、是考查,更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
2.抓住共性的问题,让“互动”实起来!
每日作业反馈后,老师们及时梳理共性问题、难点问题。课上用图片、微课等媒介与学生互动交流。操作中,为充分发动学生的力量,集思广益,老师们会鼓励学生遇到难题时如果你有好的方法可以把它录制成小微课,第二天老师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惑。多次尝试,效果很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争相参与、积极动脑、勇于创新,在班级形成了热烈的学习氛围!线上反馈时老师们还会展示优秀作业,既有引领又可取长补短。这样的互动后,学生课下完成作业时更加认真了。
二、 搭建平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1.建立学习小组,“兵教兵”助力学生间互助解困。
每天晚饭后,班级同学们就会开启学习小组互助模式。学生是以自愿参加的方式相约在一起,互相交流一天的学习内容、居家生活各方面的收获等。可喜的是,很多课堂上胆小内向的学生也能有机会给大家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提出了关键的问题、想出了新的思路,取得了让人欣慰的进步。学生们还以轮流当小主持人的方式进行互动,锻炼了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创建“语文加油站”,用微课补充为学生加满“小油箱”。
语文“加油站”是我工作室团队教师智慧的结晶。老师们利用休息时间,结合各自学段语文教材中的语文要素、知识点梳理出重点、难点后,用学生喜欢的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配上通俗易懂的讲解录制成的一节节小微课,学校将其上传到微信平台,供全校的学生使用。录制微课,从前期的课题选定、到素材的收集整理、到反复修改定稿录制完成,老师们只能利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加班加点的赶制,只为它能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助力。我们相信,只要学生点击进入去看一看、选一選,总有一款是他们所需要的。
隔空不隔学,隔屛不隔情!虽然每天从早到晚地忙碌下来有些疲累,但我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欣喜,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蓬勃生长,我们的线上教学活动稳步推进。我们欣喜的看到学生们通过网课真正实现了“一课一收获,一堂一效果”。
多角度互动式交流,营造高效反馈课堂。相信老师和学生在后疫情时代能将线上线下教学深度融合,在每个实操的过程中从慢慢适应到渐入佳境,师生、家校共同努力,为返校复课、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驾护航。
■ 编辑/赵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