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

2020-12-28 02:01姜英霞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灰雀列宁自然段

姜英霞

教学目标:

1.用自主识字等方法,认识“胸、脯”等10个生字;会写“雀”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读懂文中的词句;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列宁和小男孩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通过人物的对话、神态,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灰雀图片)在这只灰雀的背后,藏着一桩谜案。要想侦破案件,还原真相,还需要我们这些聪明的“小小侦探”开动脑筋。

二、初读感知,闯关考验

第一关——识记生字、破译密码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下面的句子里藏着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谁会读?(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3.看,天空飞来了这么多的灰雀,它们还带来了今天学习的词语呢。请大家一起读。

第二关——初读概括、梳理案情

1.数一数,全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有几个自然段的开头是表示时间的词语,你能找到它们吗?这是课文中一条非常清晰的时间线。这三个时间把课文分成了三个部分。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思考:在每一段时间里,发生了什么事?把三部分的意思连起来,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小结:小朋友们通过了破译密码、梳理案情两次考验,已经是合格的小小侦探了。

三、默读精思,侦破谜案

(一)发现谜案

默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和第11自然段,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灰雀昨天去哪儿了?灰雀怎么又回来了?这是我们要侦破的两桩谜案。

(二)调查谜案

要想侦破案件,我们该从哪里入手调查呢?(相机板书:列宁、男孩。)

1.调查受害者——灰雀。

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语句,画下来。

(1)观察課文插图,灰雀是多么的漂亮可爱啊。

(2)想象跳动的样子,灰雀是多么的活泼可爱啊。

(3)倾听婉转歌唱,(播放音频)小灰雀是多么的惹人喜爱啊。

(4)欣赏可爱的灰雀,(播放视频)读出喜爱之情。

调查结论:灰雀失踪案的起因正是因为灰雀的惹人喜爱。

2.调查当事人——列宁。

列宁都对灰雀做了什么?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看你能从中感悟到什么。

(1)比较感悟。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对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课件出示。)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列宁走到白桦树下,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迁移练习:回想一下,当我们非常喜欢一件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像列宁这样呢,请你试着用“每次……都要……”说一句话。

(2)想象感悟。想象列宁找遍树林的样子,从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朗读感悟。有感情地朗读列宁说的话,从中你又能感悟到什么?

调查结论:列宁如此喜爱灰雀,他不会抓走灰雀。(板书:爱。)

3.调查当事人——小男孩。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男孩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语句。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交流预设:

(1)男孩为什么结巴了?

(2)男孩怎么会知道灰雀没有死?

(3)男孩怎么会知道灰雀还活着?

(4)男孩怎么会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

(5)男孩为什么低着头?

调查结论:通过对小男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我们能猜出灰雀是被小男孩抓走了。(板书:抓。)

(三)推理谜案

过渡:要想还原案情真相,我们还要走进人物的内心,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列宁和男孩心里想的是什么呢?

1.学听心声。怎样揣摩人物心理——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

2.探索心路。默读课文,结合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思考:列宁和男孩四次对话时各自心里想的是什么?

交流预设:

第一次对话:男孩说话为什么会吞吞吐吐?男孩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第二次对话:男孩为什么会犹犹豫豫?男孩此时心里在想什么?

第三次对话: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列宁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男孩为什么这么肯定呢?他心里在想什么?

第四次对话: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而去问一只鸟呢?列宁心里是怎么想的?

推理结论:列宁发现了灰雀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男孩主动把灰雀放回来了。(板书:放。)

3.读出心语。

(1)请你根据对课文的理解给对话添加提示语。

(2)加上提示语,同桌分角色读一读。去掉提示语,师生合作演一演。

四、比较讨论,深化主题

1.比较讨论:你觉得男孩爱灰雀吗?他与列宁对灰雀的爱有何不同?

2.深化主题:故事中列宁和小男孩都有哪些美好的品质?(板书:爱、善解人意、诚实。)

■ 编辑/赵卓然

猜你喜欢
灰雀列宁自然段
《灰雀》读后感
《灰雀》读后感
小白云和小灰雀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美丽的秋天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
纪念列宁
《灰雀》一文中的两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