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12-28 01:58卢峰官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45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证书编程

卢峰 官文

【摘要】本文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结合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專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了“1+X”制度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提出了完善“1+X”证书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使之适应新时代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现代制造业。

【关键词】“1+X”证书  工业机器人技术  培养模式

【课题项目】江西省2019年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1+X证书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课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JXJG-19-57-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5-0066-02

引言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在现已公布的“1+X”证书中,包含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工业机器人装调4个工业机器人技术方面的证书,其中不少院校已经入选了工业机器人相关的“1+X”证书试点院校,这就要求我们根据“1+X”证书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1+X”制度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1+X”证书制度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为基础,“X”为“1”的补充、强化和拓展。“1+X”证书制度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所以“1+X”证书制度也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重大影响。

1.岗位选择的标准化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在教育部现已公布的“1+X”证书中,学生可以针对性地选择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工业机器人装调等4个进行报考,这样学生在选择用人单位前,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可选择性的从事工业机器人操作编程、系统集成、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四类岗位。

2.人才培养模式的重构

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是突飞猛进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培养的人才也必须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X”证书的提出无疑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机器人技术“X”证书是培训评价组织依据职业技能岗位而提出的,它融入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这就对职业院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只注重学生的基础学历教育,这就忽略了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所以职业院校要考虑把工业机器人技术相关的“X”证书融入其中,做到书证融合。

3.职业技能体系的规范性

在“1+X”证书启动后,随着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多个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公布,学校能更有针对性地根据职业技能标准调整人才培养规格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使学生更好适应企业的用人要求。

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工业机器人技术主要是培养面向智能制造、自动化、电子、汽车等行业,具有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的安装、编程、调试、运维、系统集成等能力,培养具备工业机器人和机电设备相关职业岗位所需的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大部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的培养模式为2.5+0.5(2.5年的校内学习+0.5年的顶岗实习),学生必须完成学院学分要求即可毕业。

1.师资力量薄弱

一方面,工业机器人技术是新兴专业,大部分教师并非出自工业机器人技术本专业,大多是其他专业转过来再培训的教师,如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自动化等专业,因此教师缺少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就会出现对工业机器人技术的教学经历不足、教法、教材不合理等问题,需要重新再培训,接受新的技能、新的知识、新的理念。另一方面,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认识不足,造成教学模式单一、理论与实践不符合、教学效果差等现象。

2.书证分离

大部分职业院校学生教育的培养标准是完成学校的学分要求,另考取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等。而学校在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主要是完成学生的基础学历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展开过多的实训,随着“1+X”证书的启动,就要求学生在完成基础学历教育的同时还需考取某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在对专业人才培养中学生的专业课学习、考核与职业技能考核是相分离的,即书、证分离。

3.人才培养与企业要求不吻合

尽管现在职业院校大都采用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把合作企业的需求融入到了人才培养中,但某一合作企业的要求并不一定是能够满足行业企业标准。所以“X”证书的出现,就是行业企业标准要求的准确体现,更是职业院校实施的职业教育或培训标准。

三、完善“1+X”制度下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1.强化职业院校师资

对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专任教师开展师资培训,特别是针对“X”证书的职业技能师资培训,如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等工业机器人证书的培训,让教师掌握职业技能,理清“1+X”证书标准、考核评价大纲,掌握“1+X”证书考核题库的命题细则和实操过程的要求,熟悉考核职业技能等级考核评价工作流程和标准。同时,建设校企人员双向交流协作共同体,一方面,职业院校应该注重让教师参加企业培训,鼓励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定专任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实现专任教师在暑期寒假有固定的时间企业锻炼,通过企业锻炼的形式,让专任教师了解企业生产情况、掌握扎实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以及理论联系实际意识;另一方面,鼓励企业与高校对接,职业院校应该聘请企业的优秀技术骨干进校园为广大学生授课,把工程实践中的经验与学生分享,把岗位中的生产工艺、流程、标准、测评等带入课堂,站在更高的格局层面为学生工作带来新思路,有利于增强学生工作的实践性、可行性、丰富性。

2.完善教材、教法

高端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带动了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但从实际应用中发现,高校的教材内容更新较慢,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变化。因此,在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中,应该依据“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职业院校本身的工业机器人实训设备相结合,编制校本教材、实训手册、微视频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使用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并配套信息化资源。不再采用单一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更多的采用模块化教学、项目式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等的新型教学模式。不再采用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而是更多的采用“互联网+”的在线课堂、翻转课堂、慕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使得职业教育更能因材施教。因此,课堂不再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课堂,要让学生做自己擅长领域的强者。

3.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1+X”证书工业机器人技术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要求,使得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相衔接,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把“X”证书培训的内容有机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工业机器人技术证书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需要中提取出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和工业机器人装调4类职业岗位的“素质、知识、技能”,优化工业机器人技术的课程设置,如依据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中级)的10个认证单元,把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进行书证融通关系比对,绘制书证融通地图,从而再修改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教学组织,统筹教学组织与实施,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书证融通地图举例如上图。

结束语

在“1+X”证书制度的背景下,完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由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开发出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学生掌握的技能进行另一种评价,它是把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带入了职业技能当中,从而使得学校更主动地适应科技发展新趋势和就业市场新需求,因此,“1+X”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教学的实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倩倩.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教学改革及实践探索[J].内燃机与配件,2020(02):290-291.

[2]雷红华.“1+X”证书制度下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研究[J].科技资讯,2018(30):156-158.

[3]吴海波,刘海龙.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ABB)[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4]罗志成.浅谈技工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J].就业与保障,2019(23):57-58.

[5]潘光永.高职本科“三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0(6):30-35.

[6]許文燕.智能制造背景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课程改革与探索[J].南方农机,2019(23):166-167.

[7]李胤昌.基于工作站和仿真平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工业机器人应用技术”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0(6):65-68,74.

作者简介:

卢峰(1986-),男,硕士,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专职教师,讲师。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证书编程
WJCI 收录证书
CSCD收录证书
收录证书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编程,是一种态度
编程小能手
纺织机上诞生的编程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收录证书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