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在产仔时和产后分泌的乳汁被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高浓度的免疫球蛋白。需要注意的是,初乳期大约终止在首次哺乳后的12~24h,尤其是产后分泌的乳汁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并且乳腺的分泌是连续的。在产后的48h内,如果没有被吸吮,乳汁可能被体内吸收,不能产生任何的作用。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发生变化,产后的3h内下降30%,6~7h内下降50%,产后12h下降70%,产后24h下降90%。初乳如果能够在12h内进入仔猪肠道的话,能够提高仔猪的母源抗体,对仔猪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初乳的摄入直接影响仔猪的成长,尤其对仔猪体重的增加有很重要的影响。相关的研究显示,如果初乳的摄入量提高,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将明显降低。在很多情况下,初乳摄入不足是导致仔猪出生后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弱小仔猪。为了保证仔猪的初乳摄入量,必须保证摄入量在250g左右。
为了提高母猪的泌乳量,应该在分娩后首日建立有规律的吮乳刺激。母猪的初乳分泌量受到乳腺发育以及激素调节的影响,乳腺会受到母猪品种、体重、营养水平等状态的影响。产前催乳素的峰值对乳汁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随着雌激素浓度的下降水平随之降低。此外,如果产活仔数多于母猪乳头数的话,母猪所分泌的初乳量不能够满足所有仔猪的需求,因而很容易出现仔猪的竞争性,导致死亡率增加。相关调查显示,仔猪的初乳摄入量受到仔猪出生时活力以及仔猪对乳头竞争性的影响。如果在母猪妊娠期的91~115d内在饲料中添加鱼油能够降低仔猪的平均初生重,提高仔猪出生时的活力,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前的死亡率。
采取科学的初乳管理措施能够让更多的仔猪获得足够的初乳。在养殖过程中,腹泻往往是造成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通常腹泻的是弱小仔猪,体重弱小的仔猪在吮吸过程中竞争力小,只能吃到较少的初乳,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仔猪对外界疾病的抵抗能力。为了保证仔猪能够吸吮到有效的初乳,如仔猪出生之后的6~12h内应该为其提供充足的初乳,该时期的初乳非常重要。科学的初乳管理能够使母猪免疫疫苗产生的抗体传递给仔猪,仔猪可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
4.1 加强母猪分娩时的监管和仔猪出生后的早期管理 一般情况下,高产母猪的产程一般在4~5h,最好控制在3~4h内,如果产程太长会导致死胎比例增加。在母猪分娩的过程中要加强监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判断采取科学的措施。举例而言,如果母猪已经分娩出3~4头仔猪,之后发现无仔猪分娩时,说明仔猪可能卡在产道内,必须要采取措施进行助产处理。仔猪出生后两大目标:给予足够的热源;及时吃到足够的初乳。仔猪出生后会出现体温下降的问题,体重大的仔猪恢复比较快,成活率高;体重小的仔猪恢复慢,成活率低。为此,分娩时应该在母猪后上方挂一盏临时保温灯,保障局部的温度,在分娩结束之后可以拿走,能够大大提高幼小仔猪的成活率。
4.2 分群哺乳和交叉寄养 为了保障体质弱小的仔猪能够吃到足够的初乳,可以采取分群哺乳的方法。将一窝大小仔猪进行分群,体重弱小的仔猪首先进行吮乳,经过30min~1h后再将体重大的仔猪一起吮乳,在保证仔猪获得足够初乳的同时给予母猪乳腺足够的刺激。此外,如果仔猪体重差异比较大,同时母猪奶水不足可以采取寄养的模式。在寄养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仔猪的均匀度以及寄养母猪的乳头数、泌乳量等。
4.3 人工哺乳 该种方法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比较少,因为需要一定的人力投入。但是相关的研究显示,通过人工哺乳的方式能够保证弱小仔猪的精细化管理,能提高养猪场的生态效益。我国一些养殖户常在实行人工哺乳弱小仔猪初乳后,一部分仔猪的成活率大幅度提高。相关的研究显示,出生弱小仔猪在3次人工喂服初乳后,生长速度和发病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因此,弱小仔猪通过人工哺喂初乳,不仅促进了猪场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能够为养猪场带来实际的生产效益。
综上所述,增加仔猪初乳的摄入量对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应该加强对新生仔猪的初乳管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坚持重点护理体重弱小的仔猪,提高弱小仔猪的成活率,从整体上保证猪群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