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450052)王璐
迁延性腹泻为儿科消化系统常见疾病,临床以发热、腹泻、呕吐为特征表现,若未及时治疗易导致患儿电解质紊乱、脱水,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并以常规护理干预辅助,但常规护理干预针对性不强,而临床护理路径通过制定临床路径表进行规范化护理的干预模式,使护理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1]。选取我院迁延性腹泻患儿50例,旨在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迁延性腹泻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作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我院迁延性腹泻患儿50例,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建档时间分为两组,各25例。观察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个月~5岁,平均(2.61±1.08)岁,病程1~5d,平均病程(2.97±0.96)d,每天腹泻6~12次,平均(8.98±1.47)次;对照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6个月~5岁,平均(2.73±1.07)岁,病程1~6d,平均病程(3.41±1.19)d,每天腹泻5~12次,平均(8.45±1.69)次。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给予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向患儿家属讲解相关疾病知识、相关并发症预防及治疗,并加强病情观察,给予指导用药、饮食护理等。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①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担任组长,由护士结合实际护理经验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健康教育手册、护理质量评价、住院指导、护理满意度调查表等;患儿入院后,由主治医生依据路径实施手册确定纳入路径,责任护士制定临床护理路径中各种表格;向患儿家属简要介绍路径表内容,并根据路径表进行从入院至出院各个阶段的护理干预。②入院第1d:掌握患儿基本情况,包括过敏史、既往史等;向患儿家属详细讲解发病原因、治疗方法、治疗时注意事项、预后相关知识等;对于年龄较小患儿,应以温和的语气进行鼓励、安抚,并利用玩具等其他工具转移其注意力,缓解负性情绪。③入院第2~3d:加强患儿病情观察,包括其大便性状、排便次数、尿量、精神状态等;做好饮食护理、肛门护理、皮肤护理、卫生护理等基础护理;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正确处理患儿排泄物;及时告知医生血气分析等检查结果,积极配合治疗工作。④入院第4~7d:密切观察患儿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热患儿给予物理、药物降温,针对脱水情况针对性补液。⑤出院指导:指导患儿家属注意饮食卫生,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减少肠道感染发生风险;根据天气变化给予患儿适当增减衣物,以避免胃肠受凉。护理措施完成之后对实施效果评价,并由组长监督、协助、检查实施情况。两组均干预2周。
1.3 观察指标 腹泻改善时间、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腹泻改善时间 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为(2.54±0.98)d,对照组为(3.79±1.02)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
2.2 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5.28±2.32)d,对照组为(9.16±3.14)d,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
小儿迁延性腹泻多由病毒侵袭所致,临床除采取正确治疗措施外常配合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儿康复。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整体、综合、深化、跨学科的标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2]。其通过以疾病为护理对象,并依据护理经验制定科学、详细、针对性的护理路径表,且对患儿从住院至出院期间每天的护理细节进行详细规划、制定,可进一步保证治疗效果;同时其通过图表形式给责任护士提供有序、有效、条理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显示,干预后观察组腹泻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迁延性腹泻患儿护理中能有效改善腹泻症状,可促进其及早康复出院。
综上可知,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迁延性腹泻护理中能有效改善患儿腹泻症状,可促进患儿康复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