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2020-12-28 14:38张永军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消费主义思潮价值观

董 敏,张永军

(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消费主义指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实际需要,而是在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被刺激起来的欲望。 换句话说,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 更多的是它们的‘符号象征意义’”。[1]消费主义思潮就是将物质需要的满足作为幸福标志和人生追求的一种风气。 它促使人们不断积累财富,追逐消费潮流,享受消费带来的满足和快感。 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在社会上引起了一阵“消费至上”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构建。

一、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影响的表现

(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对不起,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有钱人的快乐你想象不到” ……诸如此类的流行语和表情包开始频繁的出现在大学生群体的日常交流和朋友圈中。 这种带有“调侃”意味的表达,其实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表达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财富的渴望和崇拜。 很多人对金钱的崇拜甚至已经影响了正常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某知名企业家爆出强奸丑闻后,不少学生在论坛和公共平台发表自己的看法,其中不乏“XXX 那么有钱,想要什么样的没有,怎么可能去强奸”“肯定是这个女的想趁机讹一笔,XXX 真可怜”的观点,抛开案件本身不谈,这些观点中所暗含的“有钱就有理、有钱人不会犯错”的意味不得不令我们反思。

此外,随着学生离开父母,踏入大学校门,没有了高中那种高强度的学习压力和确定的目标, 自由宽松的氛围和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使他们逐渐放松,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少规划,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同时由于有了一笔能够自由支配的生活费,很多大学生开始沉迷于游戏, 频繁出入网吧、ktv 甚至酒吧等娱乐场所, 各种聚会和联谊令人眼花缭乱。“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成为部分大学生的信条,他们已不仅仅满足于日常的吃穿住行,而要吃的精致、穿的有品,金钱至上、享乐为先的思想正悄悄在大学生中蔓延。

(二)攀比消费、炫耀心理

青少年人群有着这个年纪特有的虚荣和好胜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他们的消费行为中。一种潮流或流行出现,便有许多人趋之若鹜。每个人都想成为时尚的领导者,别人有的自己必须要有,别人没有的自己也要有。几百元一支的口红、两千多元一双的AJ 球鞋、七八千元的IPHONE 手机,为了与潮流保持一致, 很多学生选择远远高于自己支付能力的消费,他们可以一边“吃土”一边挥霍,同时做几份兼职或者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借贷, 有的人看着寝室里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冲动消费的产物,一边提醒自己下次要谨慎“剁手”,一边在新的潮流到来的时候义无反顾的下单,反反复复,乐此不疲。

进入大学, 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消费水平。 一部分大学生来自较为富裕的家庭,他们的消费有时候不是因为自己需要,而是通过高消费来展示自己的实力,获得周围人们的关注。朋友圈偶尔的“炫富”收获大量的点赞和一片羡慕嫉妒的评论,仿佛自己受到了别人的夸奖和认同,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还有一部分学生,为了扩大自己的人脉,赢得同学的尊重,经常请客聚餐,出手大方。这种消费不是为了满足自我对使用价值的需要, 而是为了在人际交往中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富足、慷慨、成功、幸福。

(三)利己主义、功利化

在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 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和强烈的消费欲望, 部分大学生开始将物质财富的增长作为自己人生的追求, 把消费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有效方式,也是自我快乐、幸福和满足的最好途径, 并把物质消费的质量看作是价值的根本所在。受此影响,当代大学生出现功利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人际交往、学习动机、入党和择业等方面,为了兼职而逃课、为了更好找工作而入党、为了奖学金你争我抢甚至出现流血事件……这些现象屡见不鲜,更有“洁洁良”这种接受国家培养身着多数光环却在网上大肆精日辱华言论的“两面人”的存在。 就如北大中文系钱理群教授所说:“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道,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 ”[2]

二、 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产生影响的原因

(一)自媒体兴起,催生“网红经济”

随着4G 网络的推广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网络自媒体行业发展迅速。 自媒体“we media”,是普通群众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发布信息、 进行内容创作和传播的一种渠道和传播方式。 各种自媒体平台例如微博、抖音等,不仅投放速度快、成本低,而且传播周期短、范围广,能够以最高效的方式将信息最大面积地通过网络传播。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一些商家往往会运用自媒体平台推销自己的产品, 并由此催生出了网红经济。

网红经济是一种新经济模式, 这种经济模式以互联网及网络社交平台推广为基础, 聚焦社会关注度,以形成规模庞大的粉丝群和定向营销市场,将网络红人自身的影响力转化为巨大的市场价值, 形成以网络红人IP 为中心的网红经济产业链。“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李佳琦一句oh my god。 ”15 分钟卖掉15000 只口红, 李佳琦惊人的带货能力使他成为2019 年最火的网络博主。 越来越多的“李佳琦们”各显神通,通过微博、抖音等平台积累大量粉丝,目的是形成扩散效应,从而推广自己的产品。

各种名目的“购物节”越来越多,“网红打卡店”、“网红奶茶”“网红火锅”等网红产品不断涌现,在源源不断刺激着消费者们的消费欲望、 透支着人们的消费热情,助长了消费主义在社会上的蔓延。大学生群体作为“网红经济”的主要受众,不可避免的被这一风气所影响。

(二)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家庭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 年11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5%。 然而, 人们的消费观念并没有随着CPI 的增长而同步增强,很多家庭依然存在“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的消费理念。 同时国人“好面子”的传统使他们习惯“打肿脸充胖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慷慨大方、一掷千金。这种消费理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引起他们的模仿。

“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观念深入人心,家长辛苦工作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更好的生活。在很多中国家长的心中,只要孩子能够好好学习,其他的需求都会尽力去满足。对于能力范围内的要求,家长们几乎是有求必应。因为生活的压力,大部分的家长都要为了工作而奔波劳碌, 他们很少有时间关心孩子的精神世界;有些家长背井离乡去打工,无法陪伴孩子。出于对孩子的愧疚,他们用物质条件来补偿,希望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精神上的缺失和物质上的充裕使很多孩子养成了不良的消费习惯。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大学生群体正值青春年少,他们求知欲强,富有探索精神,喜欢新鲜事物,追逐流行和时尚。同时,大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监督,自我约束力较弱,容易被社会上和周围的事物所吸引,正因为如此,大学生更容易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

虽然每个人的成长生活环境都有所差异, 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是在较为紧张的环境下生活学习的,他们的性格、情感、自信心、自尊心长期受到压抑,如同蓄积力量的弹簧,一朝摆脱束缚便容易放纵自己,失去方向。这时消费主义便借助网络等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趁机对大学生进行渗透。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好奇心和虚荣心的驱使下,极易受到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形成不健康不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同时, 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的人格的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指出:“人的发展是按阶段依次进行的, 如果人的生命是一个周期, 那么可划分为八个阶段”[3]而大学生处于自我意识的确定和自我角色形成的时期,因此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往往习惯于迎合他人,以此获得他人的认同, 表现在消费观念上就是通过消费一些具有符号化价值的物品来获取社会的认同,展现自己独有的个性。但是这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不仅不利于正确自我意识的形成, 反而会使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在享乐的过程中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三、 消费主义思潮中大学生价值观构建的路径思考

(一)加强教育引导,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 ”[4]面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构建产生的种种负面影响, 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的教育合力对大学生进行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5]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首先要从家风建设和家庭教育开始,通过在家庭中营造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氛围,对孩子进行“春风化雨“式的影响。家长要提高自身素养,从自己做起,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消费观念。 其次,发挥学校的教育引导作用,通过多种不同形式和内容对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注重立足整体、把握全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将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和学校、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

(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

“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6]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华民族一直崇尚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论语》中有“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古至今,无论社会如何进步,经济如何发展,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质一直传承并不断得到发扬。当然,崇尚节俭并不是鼓励人们节衣缩食, 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奢侈挥霍。

当代大学生出生于经济迅速发展、 国家日益强大的90 年代, 对于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认识不够,奋斗意识逐渐淡薄。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该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树立优秀典型,宣传劳动楷模和时代楷模的模范事迹,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劳动、崇尚奋斗的良好风气。 其次,高校要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通过主题班会、课程思政等宣传活动和“劳动周”、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和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良好精神风貌。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栋梁,应该时刻谨记“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学习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发挥大众传媒的正向引导作用

在消费主义思潮传播渗透的过程中, 大众传媒起到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抖音、微博、B 站已经成为大学生手机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传播平台。 一些泛娱乐化、低俗化的文化产品,经过资本的包装,以华丽的外表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对消费者进行诱导。为了消除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营造健康的社会风气,需要加强对大众媒介的监管,发挥大众传媒的正向引导作用。

首先,要加强对大众媒介的监督与管理,对于各种平台上明显带有引导消费倾向、 鼓吹消费主义的信息进行过滤, 对于发布信息的商家或者博主进行教育警示,必要时可以采取惩戒措施。同时加强对大众媒介从业人员的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引导他们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占领网络舆论主阵地,借助微博、公众号等多种网络平台, 正面宣传、 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消费。在对大学生教育引导的过程中,有效利用各种传播媒介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内容创作,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灌输正确的消费观念, 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

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学是立德树人、 培养人才的地方,是青年人学习知识、增长才干、放飞梦想的地方”[4],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因此必须遏制消费主义思潮的负面影响,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消费主义思潮价值观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我的价值观
Film review:WALL·E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You’ve got questions? she’s got answers
Dutch university digs grave for students to reflect on life & death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对于社会思潮研究若干问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