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雁南,王清平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饭”来自英文fans 的音译,与“粉丝”一词同义。 “饭圈”顾名思义是粉丝的圈子,即由粉丝因追星而自发形成的虚拟群体。而“饭圈”文化是指粉丝圈因追星产生的文化。所谓形成文化必定有相对的文化产出,饭圈文化的产出是指由粉丝在追星的过程中根据明星本身相关的事务所创作出的小说、绘画、剪辑视频、同人曲目等一系列文化产出中逐渐形成的交流圈。与其他大众文化不同在于 “饭圈”文化创作者和观众的主体都是粉丝,因而其影响一般也仅限于粉丝圈内,很少对外界产生影响。 但在追星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网络暴力事件并在社会上造成较大影响, 所以通常引起社会大众高度重视,继而在大众心目中形成“饭圈”、“追星女孩”等刻板印象。
“饭圈”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时间已久。 尽管各个国家的粉丝构成各有所不同,但饭圈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 中国的追星文化相对于欧美、日韩等国家来说形成时间较晚,在很大程度上受其他国家追星文化的影响。
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内地娱乐产业及 “饭圈”文化受到日韩的影响最深, 以日本的杰尼斯事务所和韩国SM 娱乐公司为例, 作为日本第一事务所之称的杰尼斯事务所自1970 年创立后,推出无数超人气偶像组合, 当今日本的娱乐界当红的男艺人大半都出自杰尼斯, 其中较为中国观众熟知的艺人有KAT-TUN、岚、木村拓哉、山下智久等。 作为长寿经纪公司,杰尼斯有一套属于自己的造星体系,每年都会有固定的选拔比赛挖掘有潜力的新人, 选拔对象为8 至15 岁的男孩子,除性别外没有其他的条件限制,进入公司后开始唱歌、创作、跳舞、演技学习甚至杂技的培养,尽可能的挖掘练习生们最大的潜力,由此便可长期的、有秩序的向娱乐业输出新鲜血液,开启养成系偶像的先河。有韩流明星博物馆之称的SM毫无疑问是韩国娱乐业第一巨头,1995 年成立,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日本的造星体系, 但与日本全面开花的培养方式不同, 韩国练习生的培养更专注于舞台的实力和外表的包装,炫丽的舞台、精致的妆发造型、 华丽的外表和整齐划一的舞蹈成为韩流一大标志,在第一代偶像HOT 成功爆红打开市场后,SM抓住机遇把眼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并采用人海战术,在2005 年推出13 人男子偶像组合Super Junior,并于2008 年成立子组合Super Junior-M, 由中国成员韩庚带队在中国活动, 开启了SM 在中国市场真正意义上的掘金,也为后续韩流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即在2009 年推出的女子组合f(x)中也加入了中国成员。 这两次的实验成功, 表明了SM 的计划是正确的, 在主攻中国市场的同时加入中国成员可以克服外来组合与异国粉丝之间的语言障碍,拉近距离感,在短时间内快速走红。 于是在2012 年SM 推出12人新男子偶像团体EXO 并采用小分队形式,将组合一分为二:EXO-M(中国队)和EXO-K(韩国队),在中韩两地同时出道,一经推出就大获成功,迎来了近十年韩流最为鼎盛的时期。
由于职业特殊性,爱豆(偶像明星)在享受粉丝无条件的付出时, 要遵守一条铁则“不能恋爱或结婚”,因为偶像的存在就是一个美好的梦,恋爱或者结婚就可以视作对粉丝的背叛,所以在日本、韩国严格的爱豆培养的职业规划里包含大量私生活的管理。 严格的偶像文化发展也伴随着严格的“饭圈”文化发展,日本、韩国养成系偶像的培养模式,造就了粉丝与爱豆一起成长的环境。 这个时候粉丝和爱豆之间的关系就不仅仅是单纯的喜欢了, 更像是一种“互相帮助”的契约精神。
在SM 刚刚打开中国市场的2005 年,湖南卫视举办了一场风靡全国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了内地选秀节目的开端, 开启了内地的“追星元年”,也开启了内地电视节目真人秀的新篇章,影响了中国内地之后十年的娱乐节目发展,为内地影视歌行业输入大量新鲜血液。与韩国、日本不同的是,《超级女声》 没有对爱豆的长期观察培养时间,也没有练习多年准备好的舞台表演,它采用的海选模式让比赛和选手都更加平民化, 最后选手的去留完全由观众投票决定,每个人都有投票权,成功引起全民关注度和参与度,吸引粉丝群体庞大,所动用的社会资源十分惊人, 在那个互联网还并未全民普及的时代,“超女”比赛结果需要观众用手机投票,没有虚假的刷票,也没有资本的影响,最后决赛当晚近八百万的投票量使得节目在短信上一晚的盈利就达到千万。由此,现象级综艺引发了社会讨论,内娱与外娱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饭圈文化”逐渐开始形成。
2005 年“追星元年”开始至今已经过去十多年,随着偶像文化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追星人数逐年增加,“饭圈”的组成结构也逐渐复杂。
1.入坑初期的新粉,寻找组织阶段
“入坑”指路人被明星或者偶像某个特质吸引后去主动地了解更多关于他的事情从而产生更多的喜爱和好感然后决定成为其粉丝的过程。 与早先不同的是,如今的追星门槛越来越高,并不只是一句简简单单的喜欢就可以代表你是“粉丝”。 这是由于近几年来,明星的商业价值被看重,越是有带货能力的明星得到的资源会越多,发展得也会越好。所以饭圈普遍认为粉丝支持偶像最好的方式, 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为他(她)做数据、花钱。 一般在入坑之后,初级粉丝会在网络上寻找同样喜欢该明星的群体,开始在组织的号召下为偶像打榜、轮博、做数据、买其代言的产品、为其新剧宣传、为偶像应援等等。 为偶像付出时间和精力、金钱过后便等于得到了“饭圈”群体的认证,可以融入到饭圈之中。 同时,在追星的过程中可以扩大自己的交友圈, 更加快速便捷的获得偶像的即时信息, 在饭圈集体中找到认同感和归宿感。
2.发挥个人特长,实现自我价值阶段
有句话形容了饭圈女孩的追星现状“有人追星追成了十项全能, 有人追星追成了口吐脏话的泼妇”,追星女孩在成为某个人的粉丝之前首先是个普通人,有不一样的脾气秉性,饭圈里的粉丝大致可以分成四类。
(1)十项全能的饭圈大大
在饭圈里,有才华、有作品、会对粉丝群体造成影响力的粉丝被称为“大大”,他们会发挥自身的才华或者优势,在追星的过程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比如以偶像为原型创作小说、漫画、剪辑视频、跟流程拍图等, 他们的存在可以帮助偶像吸引更多的粉丝,同时也会扩大自身在饭圈的影响力。
(2)“垃圾场”出口成脏的战斗粉
“垃圾场”指的是网络世界里粉丝对骂互黑的战场, 一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与其他家粉丝对战的粉丝被称作是“战斗粉”,这样的粉丝普遍年龄偏小,没有足够的理智去面对网络上的流言蜚语, 又很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影响,学到一些不好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与人交战中, 但是由于他们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偶像,所以这种行为不仅不会被制止,反而会得到自家粉丝的认同和大力支持。
(3)默默无闻做实事式散粉
在流量大时代下的明星需要“数据”展现自身的商业价值和影响力, 具体体现在微博转发数、 评论数、带货能力等,这些大数据的累计不可能只靠饭圈大大或者战斗粉,毕竟他们的影响力还是少数,真正可以帮助偶像达到数据要求的是千千万万的普通粉丝,他们也许没有影响力,也不会与对家粉丝互骂脏话,但他们默默做事转博、控评、反黑,用另一种方式来表达对偶像的热爱。
(4)粉圈特殊的存在——职业粉丝
粉丝的行为本应该是自发的, 应该来自于对偶像纯粹的好感而决定成为粉丝, 不应该成为一种商业化的买卖, 但是如今粉丝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就代表商业市场, 所以明星及其工作室有时候会培养一些职业粉丝, 他们在微博、 豆瓣等各大社交娱乐平台,注册账号,在工作室的培育下通过发表观点和言论打入粉圈成为大大, 从而帮助工作室了解粉丝的想法、控制粉丝的风向、做粉丝内部的危机公关,但是工作室的这种做法已经完全商业化操作粉圈,会引得粉丝不满、舆论恶评,所以职业粉丝始终都是见不得光的存在,一般都会隐藏自己的身份,不会公开承认。
这四类粉丝各司其职, 在饭圈内俨然成为一个分工合作、完整的粉丝产业链。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那么同样的道理,有人的地方必然就有利益。在饭圈文化逐渐成熟的条件下, 有两种利益冲突会影响饭圈环境及与外界的关系,激烈的利益冲突又势必会引发言语攻击,继而发展成网络暴力。
信息化时代中,商业品牌、影视作品等都需要明星的流量来带动营业额和热度, 以前品牌代言人主要作用在于品牌人格化、帮助树立品牌形象,使消费者产生对该品牌清晰的心理认知。[1]近几年,品牌代言人的主要作用是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庞大的粉丝群帮助品牌带货, 在短时间内提高销量达到满意的业绩,同时增强话题度,宣传品牌。 为了达到这样的商业目的,几乎所有品牌都采用了群代言的“人海战术”, 一次请多位明星为同一个品牌的不同系列代言,以某美妆品牌为例,在2019 双十一前就官宣了暑期最火的两位小生分别为亚太区护肤及彩妆代言人和亚太区彩妆及香氛代言人, 双十一之前就在淘宝及其线下商店推出明星亲自推荐单品、礼盒等,并且赠送明星明信片和日历,精准捕猎粉丝消费取向,为双十一品牌大战打下坚实基础。 明星与品牌的合作出现了更细致化的分级, 比如合作等级可以分为全球代言人、亚太地区代言人、中国代言人、品牌合作大使、品牌挚友、首席推荐官等诸多头衔。 这类头衔会直接影响明星的代言费和片酬, 也会影响到明星最看重的地位与商业价值,所以代言头衔就成了明星必争之地,代言产品的销量也成了粉丝“必赢大赛”。 影视行业近两年频繁出现的“撕番位”也是如此,“所谓“番位”就是演员出现在宣传物料和电影中的排位次序,“一番” 也就是排在第一位的演员。一般来讲,“番位”是按演员的影响力来排的,甚至与艺人在片中实际戏份比重无关。 所以,那些戏份并不重的知名演员可以在宣传中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这个原因。 ”
对于饭圈来说, 引起骂战或者网络暴力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是从近几年的情况看,能够引起大规模粉丝群体的人肉搜索、互黑、言语攻击,甚至以两家粉丝之力“血洗“微博、豆瓣小组等各社交平台的主要原因就是明星和粉丝之间的番位之争。 为了撕谁是一番, 明星经纪人及其团队亲自下场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官方”的引导下,粉丝之间的骂战一触即发,因为人数过多,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攻击很难控制“度”,以明星及整个粉丝群体为目标进行攻击,一旦开始了就很难结束, 所以这种群体性的网络暴力并不会因为源头事件结束而结束, 随着时间的流逝或许会渐渐冷却,但也会长时间存在。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可以不仅仅是粉丝。他们也同样可能是画家、作者、摄影师,这些有才华、有特长的粉丝在饭圈里被称作大大, 通过产出关于偶像的作品获得其他粉丝的关注和认可, 在饭圈里拥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这种认可来自于他们为偶像的付出远远超过一般的粉丝,在饭圈里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在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之后,他们就可以把自己的作品转换成商品来卖, 比如专拍偶像机场图和活动图的“炮姐” 可以把拍摄的图做成PB(photo book)写真集出售,写文的大大可以把自己写的小说做成实体书进行售卖,得到的收益除了自用以外,大大们会承诺将大部分资金用于偶像的应援上, 因为在饭圈中积累的人气获得了大部分粉丝无条件的信任,这些大大出的产品一般都是供不应求,且商品数量不多价格适中,制作成本较低,所以收益是非常可观的。 这种饭圈内部“自产自销”的模式看似比较单一,受众范围比较小,但其实存在的漏洞很多,容易引发金钱上的矛盾, 导致在网络世界引发大规模的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可以分成很多种形式,比如语言攻击、网络谣言、人肉搜索等。[2]人肉搜索,根据2008 年谷歌给出的定义解释,“人肉搜索就是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人碰人、人挤人、人挨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声呼唤惊醒万颗真心”的搜索体验。 ”[3]从2008 年汶川地震的“范跑跑”事件开始人肉搜索进入大众的视野, 通过广大网民的力量来搜集大量的身份信息,经过筛选、分析整理后可以确定某人的真实身份信息、家庭住址、甚至父母的单位等,由此将网络暴力延伸到现实生活中。与现实暴力不同的是,人肉搜索并不是一对一的暴力, 所有在人肉搜索中的信息都会在网络上公开化、透明化,并且会大肆传播,容易形成“合围之势”,使被搜索者无所遁形,身心遭受巨大伤害。虽然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呼吁抵制人肉搜索这种侵权行为, 但是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的基本信息几乎成半公开状,这也使得“人肉搜索”更加便捷。在饭圈里,粉丝的构成平均年龄较低,对隐私保护意识相对较为薄弱,群聊、私信等饭圈社交使各种社交账号透明化, 由于对于同一领域小伙伴的信任, 很容易在网上聊天或者线下见面时暴露自己的真实信息, 而饭圈群体的年轻化特点是产生网络暴力、发生人肉搜索事件的主要原因,青少年在社会中处于初级生长阶段, 对世界的认识并不完全, 无法理智地思考问题, 所以在发生矛盾时,人肉搜索成了最便捷有效的攻击武器。
青少年在成长阶段承受着来自学校、社会、父母等各方面的压力,容易滋生愤怒、暴躁、自卑等负面情绪。现实世界中由于受法律法规、道德伦理等的管制,找不到一个合理发泄情绪的途径,而网络世界中发表一切言论都可以匿名,其便捷性、隐秘性成为青少年发泄情绪的最佳选择, 他们可以在网络暴力的骂战中忘记现实生活中的社会责任, 从而有了释放压力突破口。
人们在网络虚拟空间中可以毫不费力、 不付任何代价地扮演着与现实空间截然不同的社会角色,甚至呈现出身份割裂的“双面人”特征。[4]而饭圈中的网络暴力大多数时候都是群体性暴力。 群体一经形成便会迅速产生一种群体性特点, 这种特点与其中的任何一个人的特点都不相同, 却和每一个群的特点没什么区别,“群体只知道简单而极端的情感;提供给他们的各种意见、建议和信念,在群体心理氛围的感染下, 从来不认真思考对错, 他们或者全盘接受,或者完全否决,并将其视为真理或者谬论。 ”[5]饭圈大大通常在饭圈的网络暴力中承担着群体领头羊的作用, 通过他所传递的思想扩散到整个饭圈形成群体心理和群体意识。在这一过程当中,青少年个体的思想被削弱,对事情的判断能力下降,在网络暴力对战的快感中失去“自我意识”, 隐藏在群体之中,带着“从众心理”和侥幸心理,跟随大部队在网络世界做出现实生活中不敢做的事, 表现出与群体相一致的态度和行为。
饭圈中大多的青少年还未形成完整的、 成熟的三观。 只有培养了正确的三观才可以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做出正确的行为,从而为自己的人生打好基础,形成良性循环。而饭圈中的网络暴力中多含错误的、狭隘的观念。对于心智尚未稳定的青少年来说, 过多的关注到社会的阴暗面会使他们形成消极的社会观念,产生对这个世界否定的态度,不能乐观的、积极的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饭圈中的网络暴力群体化会给青少年“法不责众” 的错觉, 在网络世界里可以肆无忌惮的攻击,不用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长期以往,任由负面行为与情绪发展,暴力行为与自身性格融于一体后,在现实世界里发生矛盾时,发生暴力、违法事件的概率便会大大增加。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青年满足交往需求、获取信息资料、协调社会行为、 改善人际关系和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人们需要互相尊重、平等、友爱的行为来建立人们交往关系。在饭圈的网络暴力事件中,由领导者发动信息、输出观点,群体服从观点、盲目攻击,在群体环境的情绪煽动下,从众者从自身的观点出发,片面、极端的看待问题,保持“与自身群体不相同的观点即错误观点”的原则,对对方进行攻击,为了群体利益,无所不用其极,暴露对方私人信息、进行“人肉搜索”、骚扰对方及其家人等等,这样的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他人隐私权, 更不利于这些参与者现实中的人际交往。
面对饭圈中的网络暴力, 现有的政策已经不足以解决问题,我们亟需更加细致、全面的解决方案,应该从政府、媒体、学校、家庭、青少年等多方面分析,出台更加完善的对策。
虽然我国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网络的监管和立法,目前我国有关互联网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信息网络传播保护条例》 等,但是近几年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 还是存在漏洞和法律盲点,对许多问题法律虽然给出相关规定,但不够具体,解决问题时没有充足的依据,所以应该结合目前互联网发展情况,制作出具体的惩处细则,并应提出预见性的网络问题应对措施,给出具体的、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制定了法规之后,有关部门一定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原则,第一时间对网络暴力和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 使网络暴徒们不再存有侥幸心理,树立政府公信力。
网络暴力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 而是在媒体与网络的快速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作为网络暴力聚集地的各大媒体网站,应该加强自身的监管力度,全面实行网络实名制, 扎实推行网络安全法。 以微博为例,近几年微博作为全国目前最大的网络平台,同时也是娱乐、追星、饭圈聚集地,充斥着水军、营销号。这些水军、营销号背后有资本操作,也为了盈利赚取更多的流量,主动挑起饭圈互撕和网络暴力,严重毁坏网络环境。以营利为目的制造出的明星排行榜,需要粉丝花钱打榜,却出现大量刷票行为,数据造假。更有微博官方平台针对饭圈女孩推出借贷活动,对青少年的消费观有非常不良的导向。 作为有信息分享、 传播的媒体平台, 更应该注意网络上的信息保护,完善媒体运营的监管体制,要提高网站管理人员的把控能力,从根源上禁止网络暴力的发生。自媒体工作者也要具有基本的职业操守, 保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不能为了博取关注度而放弃职业道德。
要预防网络暴力, 最根本的还是要注重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从饭圈角度来说,追星文化的形成时间已经很久, 本质上已经是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的成熟体系。但是由于过多负面报道的影响,在中国却一直被家长和学校视为“洪水猛兽”。 青少年的反叛心理严重, 家长和学校在对青少年的教育上应以积极鼓励为主,一味地压制和反对只会适得其反。学校应注重培养青少年独立、完整的人格,而不仅仅是看成绩、看分数,同时也要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规范网络言行, 避免网络暴力。 家长应该与时俱进,熟练掌握上网技巧,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注意孩子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与孩子多沟通,保持与孩子之间平等、互爱的家庭关系。主动了解孩子的喜好,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引导孩子正确追星,避免饭圈冲突。
在这个随时随地都可以发表观点的年代, 青少年应该在网络世界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饭圈交往时注意保护个人真实信息, 主动抵制任何违法侵权行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用全面的眼光看待问题。 保持良好的心态,通过正面的行为来得到他人的认同,努力学习,充实自己,理智追星,为建设更好的网络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饭圈文化中的网络暴力,与其说是追星引发的网络战争, 不如说是整个网络暴力环境的缩影, 而饭圈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其对策可以为整个社会如何管理网络环境提供样本。当然,我们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有负面新闻、报道,就对饭圈产生固有的消极印象,否定它本身拥有的价值。我们要用积极、全面、发展的眼光来看待饭圈文化,通过整个社会的努力,消除网络暴力,营造更好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