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青
2020年秋,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开幕,共有22个来自省、市及民营院团的参评剧目,其剧目的舞美设计与呈现基本代表了辽宁省的舞美现状。
鞍山市艺术剧院创作排演的话剧《孟泰》,舞美设计王纪厚,灯光设计关中魁。该剧是本届艺术节写实风格舞美设计的代表,并秉承设计师王纪厚一贯的舞美设计风格,体现出辽宁老工业基地大气、厚重、朴实、浓重的审美基调。舞美选取了鞍钢厂房的一角,把巨大的机器还原到舞台上。机器是高度还原真实的,钢炉、螺丝、外部钢架等细节都做得精益求精,并通过转台360度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写实主义风格舞美的好处是代入感强,舞台配合灯光的变化,让观众感到那里就是热气腾腾、机器高速运转、充满活力的鞍钢厂房。
辽宁歌舞团创作排演的大型原创舞蹈诗《月颂》是本届艺术节写意舞美风格的代表,该舞蹈诗以“颂月”为主题,共分《序:天涯共此时》《山水月光中》《月上柳梢头》《冷月照征人》《月是故乡明》《尾:千里共婵娟》六个部分。每个篇章都有独立的故事情节,舞蹈诗既是抒情诗,也是叙事诗。该作品舞台美术运用了大量的中国元素,如水墨画、书法、传统纹样等,设置了织布机、战鼓、莲花灯等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道具,整个舞台结合中国古典舞蹈和古代诗词,给观众带来立体、唯美、意境深远的视听享受。
辽宁儿艺创作排演的儿童剧《大栓的小尾巴》,其舞美呈插画风格,充满童趣。例如其中一场,舞台上是东北农村的平房,这个房子并不是抽象无实体的。它有盖着厚厚白雪的屋顶,屋檐下挂着成串的玉米、大蒜、红辣椒。屋里有一个大炕,炕上有炕桌,炕下有酒坛。但这又绝不是写实的,房子和物件通过艺术的变形处理,形成了充满趣味的插画风格,使整个舞台就像一本翻开的儿童故事绘本,充满神奇,引人入胜。
鞍山创作演出的海城喇叭戏《杜鹃花开》充满浓浓的民俗风情。舞美设计运用了鲤鱼图案的剪纸作为主要元素应用到舞台背景中。在剧情演出中还穿插穿着大红大绿戏服的演员表演高跷秧歌。整个舞台喜兴、热闹、火爆,表现出了海城喇叭戏的特点。
话剧《孟泰》剧照
近十几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舞台也更加科技化了。机械舞台的数字化、电光源的进步、灯具的革新、调光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数字化网络系统的进步,使设计者对于舞台的一切想象都能实现,赋予了舞台视觉艺术体系新的生命力。科技介入舞台艺术创作,是必然发展趋势。
在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当中,全省的剧目或多或少都应用了LED屏、动画投影等高科技手段,令人欣喜的是,这些高科技手段的运用,基本上都恰到好处,它们在舞台上不争不抢,以点睛之笔的方式出现在各个剧目中。
如《月颂》的舞美设计,艺术性很高。这部作品充满浓郁的中国元素,对中国古典“月”文化所蕴含的画、境、情、意、韵、美,进行了唯美的展示和深入解读。展现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古典美,表现了传统文化的不朽魅力和中国传统文化旺盛的生命力。难能可贵的是,舞美设计和灯光设计完全衬托舞者。投屏动画精美并恰到好处,感观十分舒服。其中一场,舞台中后侧一块弧形的幕布上投映了水波纹的动画效果,代表了一条小河,这个弧形具有设计美感。水波并不湍急,只是缓缓地流动。色调也不夺眼,完全融合在整个舞台的大环境。灯光运用也十分高级,没有过多的炫技,含蓄地营造出月光下或柔美、或秀美、或壮美的不同意境。
辽宁舞美设计者意识到,舞台科技只是艺术创造的手段和工具,不能代替艺术本身,更不能依赖科技的运用而忽视艺术创造的生命力。这是舞美设计的进步,舞美设计者更注重设计本身,而不是简单地炫技了。不过在历史上我们走过弯路,犯过这样的错误。
2011年,辽艺创作排演的话剧《郭明义》,舞美设计师首次在辽宁引用巨大的LED屏作为整个舞台的背景。开拓精神可嘉,但经验不足。比如LED屏上的画面过繁,舞台表演区道具过简,观众感觉前轻后重,舞台失衡。LED屏面积太大光线太亮,演员走到屏幕前,整个人显得很黑很暗,成了摄影中的逆光照效果。
2017年,话剧《开炉》舞美设计再次运用LED屏。不同的是,这里的LED屏不是布景的主体,而是将LED屏放在炼铁炉中,构成该台话剧舞美布景中的点睛之笔。当戏剧高潮“开炉”之时,LED屏亮了,亮光穿透纱布,表现出炉火在燃烧,火苗是动态的,炼铁炉“活”了,真实而震撼。此时的舞美LED动态屏,技术已趋成熟,舞美师扬长避短,不单炫耀高科技,而是使高科技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去实现舞美设计构想。
不止是辽宁,在整个中国舞台美术界,这种高科技炫技的现象都普遍出现过。在2019年中国艺术节上,多台舞台剧在舞美上都大量运用了高科技手段,哪怕是个经费紧张的县级院团,也要勒紧裤腰带大搞高科技舞美制作,生怕别人看不到,尽量多地把这种高科技舞美显示到舞台的每一个角落,并形成一种风气,蔓延全国。
辽宁省在短短十年,由刚开始接触高科技舞美时的盲目,到让高科技含蓄地表达设计者对舞台艺术追求,是很大的进步。当然在辽宁戏剧舞台上,这种炫技炫富在个别院团的剧目上还存在影子。但就整个辽宁省第十一届艺术节来讲,以《月颂》为代表的一批剧目已经更理性对待舞美中的高科技,更关注艺术设计本身了。
近十几年来,中国戏剧最大的进步表现在什么方面?编剧:比之改革开放之初的探索戏剧,显然有了整体的进步。戏剧评论:从基本上着力于开拓和反思,下降为基本着力炒作和敷衍,明显退步。表、导演:少数杰出逐步走向成熟,但还很难说已超越前辈艺术家多少……
无可争议的进步和发展,居然是舞台设计和灯光!
不仅远远超越了前辈,而且这种超过是整体观念上的并不只是技术层面上的。
——余秋雨
从余秋雨的一段话中,我们看出舞台艺术的各项发展是不均衡的,包括灯光在内的舞美大范畴是发展最快最好的,其他部分的发展参差不齐。在这届艺术节上,这个问题也十分明显。
本届辽宁省艺术节中的一些剧目,从一度创作的文本到二度创作的编导、演员、表演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尤其是文本的问题,许多剧情都连接不上,主人公含混不清,人物出场也很随意,剧情出现很多硬伤。观摩之后,大家都觉得遗憾颇多,如追问其优点,往往只能回答:舞美还不错。
近两年,经常听到有人因舞美与舞台艺术的其他方面发展不均衡,而质疑舞台美术设计制作,并批评舞美制作的浪费。其实这个批评的主体不对。面对一部舞台剧,出现问题,我们应该找落后的、有问题的一方面,而不是攻击先进发展的一方面。
就像本届艺术节的一些剧目,想要提升就要从文本开始大刀阔斧地修改。文本是一剧之本,只有文本立住了,后面的二度创作才有根基。一个立不住的剧本,再少的舞美制作投入都是浪费。一个好剧本加上包括舞美在内的好的二度创作,那就会是一部精品。
儿童剧《大栓的小尾巴》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