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乐县第二人民医院(457400)冯雪影
1.1 一般资料 在2016年1月~2018年6月间进行病例筛选,选择期间内科60例哮喘患者实施观察,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西医组(n=30)和中医组(n=30),西医组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45.6岁(s=12.3);性别分布:男/女为17/13;中医组年龄23~76岁,平均年龄45.7岁(s=12.1);性别分布:男/女为18/12。对西医组与中医组一般基线资料对比,结果处于对比研究标准内(P>0.05)。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本课题。患者自愿配合治疗,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西医组实施常规西药治疗,实施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抗炎治疗、β-受体激动剂扩张支气管、茶碱类药物祛痰。中医组实施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小青龙汤组方:桂枝、麻黄、法半夏、白芍各9g,干姜12g,五味子、炙甘草、细辛各6g,喘甚加5g枳实,痰多加15g苏子,咳嗽重加6g桑白皮。1剂/d,加水煎煮两次,取汁200ml,早晚分服。穴位敷贴取穴:定喘穴、肺俞穴,列缺穴、膏肓穴,取8g半夏、延胡索、细辛各10g,甘遂、白芥子各18g,研磨成粉,用姜汁调和成糊状,对上述穴位进行敷贴,胶布固定,45min/次,隔日一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治疗14d。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②对比患者肺功能(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呼气高峰流量PEFR)状况。
1.4 数据统计 数据用SPSS20.0软件处理,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用n(%)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P <0.05表示存在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疗效分析 中医组总有效率96.7%(29/30)明显高于西医组76.7%(23/30)(P<0.05)。
2.2 患者肺功能分析 中医组治疗后FEV1(3.6±0.5)L、PEFR(5.5±0.6)L/s显著高于西医组(2.7±0.5)L、(4.8±0.7)L/s(P<0.05)。
2.3 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状况分析 中医组治疗后IL-2(20.5±4.6)pg/L、CRP(7.1±3.7)mg/L显著低于西医组(32.2±6.8)pg/L、(11.4±3.4)mg/L(P<0.05)。
2.4 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中医组未出现不良反应,西医组出现胃肠道症状3例,心动过速1例。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西医组13.3%,X2=4.286,P=0.038。
本研究对中医组实施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结果显示中医组总有效率96.7%明显高于西医组76.7%,且中医组治疗后FEV1、PEFR显著高于西医组,说明通过中医方案治疗效果更好,更利于肺功能恢复。小青龙汤方中桂枝、麻黄可温通经脉、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甘草、法半夏可止咳、平喘、化痰;五味子可敛肺;干姜、细辛可温肺化痰,白芍可敛阴止汗、调经养血、调和营卫,全方可发挥宣肺平喘、止咳化痰功效,且现代药理学发现麻黄中的麻黄碱可抑制支气管痉挛,促进支气管扩张,进一步改善肺通气,促进肺功能恢复[1][2]。穴位敷贴中采取半夏、细辛、生姜汁化痰,延胡索活血益气,甘遂平喘,白芥子通络止痛,对哮喘相关穴位定喘穴、肺俞穴,列缺穴、膏肓穴敷贴,可发挥良好的宣肺、定喘、保健功效[3]。两种方案结合可发挥协同效果,针对性改善中医病因病机,控制症状,因此疗效更好。
哮喘发病机制复杂,变态反应和炎症反应在患者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常引起患者气道痉挛,并影响肺通气,导致肺功能损伤。本研究中中医组治疗后IL-2、CRP显著高于西医组,原因是中医治疗可调理全身,改善体质,提升免疫力,提升抗炎效果,且小青龙汤中白芍中鞣质酸、芍药苷具有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可进一步控制炎症,减轻气道损伤,促进肺功能恢复。中医组不良反应发生率0%显著低于西医组13.3%,说明中医方案治疗安全性高。
总之,哮喘运用小青龙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治疗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及疗效,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