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防控期间,T2DM患者居家生活方式及膳食调控应注意的问题

2020-12-27 17:22:4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那开宪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9期
关键词:主食居家膳食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那开宪

北京市朝阳区八里庄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祝海格 吴涛 王兵萍 张桂云

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我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采取居家防控的方法来抗击新冠肺炎,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致新冠肺炎疫情形势逐渐缓和。然而,在这个超长假期里,对于T2DM患者而言,居家防控期间的活动量明显比以往减少,如果还采取以往的膳食方案,相对膳食量增加了,会出现血糖波动,体重也会相应增加,随之而来的是抵抗力下降,糖尿病并发症增加,糖尿病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几率也增加了。研究表明,超重和肥胖的T2DM患者体重每增加5kg,心血管风险增加13%,卒中风险增加11%,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7%。因此,糖尿病患者重视合理生活方式及膳食调控是十分重要的。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间,不少T2DM患者找我们咨询居家防疫期间如何合理生活方式及膳食调控,要注意哪一些问题。孙女士就是其中咨询问题最多的一个患者。

病例

孙女士,68岁,患糖尿病15年,高血压12年,高脂血症12年,一直服用缬沙坦、二甲双胍、拜糖平、阿司匹林及舒降之治疗。在新冠肺炎流行前,孙女士血压、血糖及血脂控制满意。但是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短短2个月,孙女士这三大指标均发生了不小变化,空腹血糖8~9mmol/L,餐后血糖12~13mmol/L,糖化血红蛋白7.6%,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6mmol/L,甘油三酯1.85mmol/L。近段时间,患者早上晨起感到头晕、头沉,测血压140~150/90~100mmhg。体重增加了2Kg,以往很少感冒的她,短短2个月内感冒了两次。一天,孙女士找到笔者看病,向笔者提了一大堆问题,如:要选择什么降糖、降脂、降压药物,如何减体重等。笔者询问她这2个月的膳食情况及居家生活情况后,她告诉笔者,由于不能够外出,她整天在家看电视或与家人打牌、聊天。主食与以往一样保持恒定。由于很少外出,每日的蔬菜、水果比以往要少,肉类及其豆制品比过去多一些,为了控制饮食,她肉类吃的不多。当笔者问她是否吃零食时,她告诉笔者,自己这段时间吃瓜子、花生比以往多一些。听了她的讲述,笔者明白了问题所在。

笔者告诉她,近期她之所以发生血糖、血脂、血压波动,体重增加这一些情况,根源在于居家期间,她的主食没有调控,蔬菜、水果减少了,肉类及蛋白质增加,每日的坚果量也增加了,且很少运动。由于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发生变化,摄入量增加,蛋白质及脂肪比以往多,导致血糖、血压、血脂发生改变,体重增加,抵抗力减弱,而发生两次感冒。孙女士听了笔者的分析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生活方式及膳食调控的重要性。但笔者告诉她暂时不要调整降糖及降脂药物,先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必须做到饮食控制。由于居家防控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活动少,笔者建议其主食每餐减少10%。要严格控制坚果的摄入量,每日坚果不要超过15克。肉以瘦肉为主,每日量以不超过手巴掌心大小(75克左右),每日豆制品需适度。蔬菜可采用3-2-1蔬菜模式,即每日300克绿叶菜,200克其他种类蔬菜,100克菌藻类。值得指出的是,每日必须保持一定的活动量,不能够久坐。适度活动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居家看电视或聊天时,尽量做到每小时起立室内活动10分钟左右。每日每次餐后在室内活动20~30分钟,运动可以采取走路、做体操、太极拳、跳绳等运动。鉴于孙女士近段时间早晨起床血压高并伴有头晕、头沉症状,建议睡前服用盐酸贝利地平2mg(四分之一片),并要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听了笔者详细的讲解,孙女士十分满意,决定按笔者说的办。经过2个多月的努力,孙女士血压、血糖、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体重也减轻1kg。

T2DM患者较长时间居家抗疫,对机体带来的危害

T2DM患者长宅家中,导致血糖水平容易发生一些变化。首先,患者热量摄入增多以及运动量减少,容易导致血糖升高以及体重增加。而体重增加会加重胰岛素抵抗,使血糖进一步升高,甚至会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T2DM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会使白细胞的趋化性、吞噬作用以及杀菌能力降低,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并发感染或是感染扩散。糖尿病患者并发感染可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一方面,感染可以导致难以控制的高血糖,甚至诱发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另一方面,高血糖也可进一步加重感染。并且高血糖的环境有利于病毒的入侵和繁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慢性病患者预防临时指南》中提示:与普通人群相比,T2DM患者一旦感染,其病情进展相对更快、严重程度更高、死亡风险更大。因此,疫情虽趋缓,T2DM患者依然需要重视血糖的控制,保持长期的血糖稳定是重中之重。

T2DM患者居家防控期间,合理生活方式及合理膳食调控应注意以下问题

合理的生活方式及饮食管理是血糖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合理的生活方式及膳食调控能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营养状况、控制血糖、控制血脂、控制血压、控制体重、增强抵抗力,有助于对新冠肺炎的防控及糖尿病患者的综合管理。

①主食要定量,保持足够睡眠。主食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也是影响餐后血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糖尿病患者主食摄入量应因人而异,应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营养状况、体力活动强度、血糖控制水平及用药情况等因素,制定患者主食量。主食摄入量可控制在每餐50~100克(生重)之间,不宜低于50克。血糖指数较低的全谷物、粗杂粮及杂豆类宜占主食摄入量的1/3~1/2,以利于餐后血糖控制。鉴于当前居家防控期间活动量比平时活动量明显减少,建议每餐可比平时酌情减少主食量5%~10%(每餐少吃2~3口主食)。要按时就餐,进餐时要细嚼慢咽,注意调整进餐顺序,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利于短期和长期血糖控制。规律起居,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②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具有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尤其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防御病毒感染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每天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高蛋白饮食还具有良好的饱腹感。可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蛋类、奶类、畜禽肉类、鱼虾类等),豆制品是很好的肉类替代品,也是优质蛋白质来源。避免选择烟熏和腌制肉制品,少吃肥肉。每天吃1个鸡蛋,中餐和晚餐每餐应包括75克左右的瘦肉类、鱼虾和/或大豆及其制品。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不宜采用高蛋白饮食,可在专科医师/营养师的指导下,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摄入量。

③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适量摄入。新鲜蔬菜及水果富含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应每日摄入适量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对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要,提高机体免疫力。新鲜蔬菜膳食纤维含量高。增加蔬菜摄入量可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有利于增加饱腹感和控制血糖。不同种类、颜色的蔬菜和水果的营养特点不同。糖尿病患者可采用3-2-1蔬菜模式安排每日的蔬菜。3-2-1蔬菜模式是经过设计和优化的蔬菜模式,包括蔬菜种类的选择和数量的建议。即每日300克绿叶菜(如油菜、菠菜、苋菜、卷心菜、茼蒿菜、白菜等),每餐绿叶蔬菜不少于2~3种,老年患者可适当减少蔬菜摄入量。200克其他种类蔬菜(如茄子、青椒、西红柿、白萝卜、豆角等,不包括土豆、山药、南瓜、藕、慈菇、芋艿等),100克菌藻类(如新鲜或水发的蘑菇、香菇、金针菇、海带、紫菜、黑木耳等)。对于血糖稳定的糖尿病患者可选择血糖指数较低的水果,如樱桃、李子、柚子、苹果、柑橘、梨、桃子、小番茄等。不能够以果汁代替鲜果。应合理安排食用水果的时间,可选择两餐中间或者运动前、后吃水果,每次中等大小水果1个(100~150克),每日1~2次。

④保证每日一袋牛奶,零食加餐适度选择坚果。奶类中含有丰富的钙和优质蛋白质,发酵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有益肠道健康。应保证糖尿病患者每天一袋牛奶或相当量奶制品。瓜子、花生、杏仁、腰果、开心果、核桃、松子等坚果富含有多种有益健康的脂肪酸、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素,可采用坚果作为零食,在两餐之间食用,坚果脂肪含量高,不可过多食用。建议每日10~15克。

⑤保证每日充足饮水。水是生命之源,足量的水是维持人体内物质代谢和正常生理功能(包括免疫功能)所必需的,足量饮水有利于身体健康。故应保证每日有充足的饮水量。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提倡饮用白开水或茶水。绝对禁止喝碳酸饮料。

⑥合理烹饪,清淡饮食,禁忌烟酒。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建议T2DM患者尽量清淡饮食,提倡选择少油的烹调方式,烹调油摄入过多会导致膳食总能量过高,导致血糖、血脂、血压等代谢失衡,引起超重及肥胖。因此,糖尿病患者应清淡饮食,忌油腻,建议每日烹调用油量控制在30克以内,食盐用量不超过6克。忌烟酒。

⑦适量运动,保持健康体重。合理规律的运动对于血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合理规律运动已经是标准的糖尿病治疗方法之一,已成为广大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治疗措施。合理的运动有益于降低血糖、控制体重、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目前,尽管“新冠”疫情走势逐渐好转,但部分T2DM患者还是选择坚持减少出行,建议这部分T2DM患者可以坚持居家开展合理规律的运动。由于他们只能宅在家里,故我们主张他们尽可能减少久坐时间,每1小时起来活动一下,每次10分钟左右。建议每餐后在家中散步20~30分钟,也可根据自身条件在家中选择原地踏步、散步、太极拳、跳绳、做操、跳舞或瑜伽等中低强度的运动,保证每日活动量,增强体质,合理规律运动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心血管危险因素、减轻体重,同时还能改善患者在特殊时期的不良情绪。对于想在户外运动的T2DM患者,建议选择人少的场地,运动方式可选择步行、慢跑以及骑自行车等。

⑧注重自我血糖管理,定期监测血糖。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及时全面地了解血糖控制情况,判定临床治疗效果,掌握血糖波动的情况,定期监测血糖有利于及时发现高血糖和低血糖。此外,通过血糖监测,有助于找出血糖控制不佳原因(如饮食问题、运动问题、用药问题、应激因素等),为指导和调整患者的饮食、运动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疫情期间,糖尿病患者居家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情绪的波动都会引起血糖的变化,建议患者居家期间规律监测血糖,推荐餐前餐后配对进行血糖监测。口服药治疗的患者,建议每周监测2~4次空腹或餐后2小时血糖;使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增加监测晨起空腹血糖;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建议增加监测晨起空腹和晚餐前血糖;无合并症的患者建议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10mmol/L;有多种合并症或高龄的糖尿病患者,可以适当放宽血糖控制目标。疫情防控期间规律监测血糖,能避免高血糖或低血糖导致的急性并发症等不良事件。对于血糖不稳定的患者,应增加血糖监测频次,条件允许可通过电话或者网上咨询专业医务人员;病情严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猜你喜欢
主食居家膳食
聪明吃主食
好日子(2022年6期)2022-08-17 07:16:58
《居家》
晚餐该不该吃主食?
一顿没有“主食”的晚餐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自我保健(2020年10期)2021-01-15 00:54:42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时代邮刊(2020年8期)2020-06-22 08:13:56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秋天膳食九字诀
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 08:01:56
staycation居家假期
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 01:48:24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