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辽沈 ,阮 杰
(1.陕西省兴平市人民医院 影像科,陕西 兴平,713102;2.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 影像中心,陕西 安康,725000)
心力衰竭在临床中比较常见,心脏搏出血液与静脉回流、机体组织代谢的需求相符[1]。临床中,多种疾病会导致患者心肌收缩功能较差,使得心脏血液输出量明显下降,导致机体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及体征[2]。心力衰竭的治疗,早期诊断是关键步骤。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心力衰竭的诊断具有一定优势[3]。本研究选取216例疑似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胸部CT诊断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216例疑似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2例,女104例;年龄56~85岁,平均(65.96±1.3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7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6例,心肌病86例。患者均了解本研究内容,且知情同意。患者均无胸部CT、心脏彩超检查禁忌证[4]。
患者均采取胸部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厚层间隔设定为10 mm,从肺尖往下实施连续扫描,经纵隔窗对患者心房扩张予以观察,且注意其血管粗细、液体潴留情况,同时通过肺窗对患者肺部水肿程度进行观察。扫描完成后,分析CT扫描结果。患者均采用心脏彩超进行检查,观察患者心脏是否扩大,收缩、舒张功能是否正常,并观察射血分数。若心脏扩大,收缩、舒张功能及射血分数降低,表明患者出现了心力衰竭。
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6例疑似心力衰竭患者中,以心脏彩超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198例;经胸部CT检查显示,心力衰竭患者190例,其中慢性心力衰竭184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胸部CT检查准确率为95.96%。
190例心力衰竭患者主要胸部CT征象:① 182例患者出现肺静脉高压,经CT检查发现,患者双肺静脉出现明显扩张和增粗现象,特别是出现了较为显著的双上肺静脉扩张症状,20例患者有血流再分配情况,可观察到上肺血管明显扩张,而下肺血管有明显变细。② 180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水肿,经CT检查发现,患者双肺纹理呈现模糊状态,其双肺门有增大模糊情况,发生“向心性”变化,主要是外周肺野的表现较轻,但是往肺门方向逐渐加重,这是间质性肺水肿比较显著的一个特征。③ 8例患者出现肺泡性肺水肿,可观察到患者肺内斑片状影,呈现弥漫分布状,其边缘比较模糊,主要表现为双肺野中内带分布,其中4例患者出现典型蝶翼状变化。④ 131例患者存在心源性胸腔积液,包括双侧69例,右侧42例,左侧20例;其中有42例存在中量积液,89例存在少量积液。81例患者合并发生压迫性肺不张症状,可观察到其积液下方存在带状肺实变影的改变。⑤ 190例患者均出现心脏外形增大情况,尤其左心增大情况较多,而且40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
1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胸部CT检查后发现,大部分患者出现间质性肺水肿,主要出现小叶间隔、支气管壁有明显增厚,支气管血管束、肺门出现模糊、增粗现象,而且可观察到磨玻璃影。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胸部CT检查后发现,患者有肺泡性肺水肿情况发生,双肺野的内带表现为斑片状,或是云雾状,其密度明显上升,在内部可观察到明显支气管充气征象。患者处于病变进展期时,大部分会有双肺广泛密度实变影,有的患者会出现“蝶翼征”表现。
患者发生心脏病变,使心脏排出量快速下降,造成组织灌注不足,出现淤血综合征,由此引发心力衰竭。临床上心力衰竭主要为左心室心力衰竭,也就是肺水肿症状。当患者出现左心室心力衰竭时,往往有肺循环淤血情况出现,而且心排血量明显下降。心力衰竭患者出现劳力性呼吸困难时,较为明显的症状是在正常人活动量范围内,便会有较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当左心室功能不全状况日益恶化时,患者发生呼吸困难的对应劳力强度会明显降低,且往往会在夜间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症状。当患者突然醒来时,也会有较为显著的窒息感,若快速坐起时,较长时间后才能够缓解[5]。一般患者会合并双肺哮鸣音症状,称为心源性哮喘。此症状发生有可能是因为患者卧床后,其间质液体被重吸收、回心血量明显上升,在睡眠状态下,迷走神经张力明显上升,导致小支气管发生痉挛,在卧位时出现膈肌抬高现象,使得肺活量降低等导致[6]。
本研究发现,慢性心力衰竭184例,急性心力衰竭6例,患者起病轻重缓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胸部CT的影像学检查结果。当患者起病较急时,经胸部CT检查,往往会观察到肺泡性肺水肿,也就是患者发生了肺实质病变;当患者起病较缓时,经胸部CT检查,往往会观察到间质性肺水肿,也就是患者发生了肺间质病变[7]。慢性心力衰竭发展比较缓慢,患者是否出现肺淤血以及其发展程度,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患者心功能状态[8]。患者在早期出现肺静脉压上升情况时,其肺静脉与其分支出现明显扩张,导致肺血供会由下肺优势改变成上肺优势。CT检查会发现,患者肺内血管分支有明显增粗现象,尤其是中上肺野的情况比较显著。当肺内毛细血管压力逐渐增大时,血管中液体会通过血管壁渗透到肺泡间隔、疏松支气管以及血管周围组织,由此产生间质性肺水肿[9]。CT检查可观察到患者有肺门增大情况,其边缘比较模糊,而且无较为清晰的肺部结构,支气管出现明显增粗的血管束,支气管黏膜水肿,而且有可能合并发生支气管壁增厚,且会出现磨玻璃影,或表现出边缘比较光滑的线状影[10]。
当患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时,往往会出现心脏收缩力突发性严重下降情况,使心排血量快速降低,舒张末压快速上升,肺静脉无法保持顺畅回流状态,且使得肺毛细血管楔压也快速上升,并高于25 mmHg[11],从而导致毛细血管内血浆快速渗透至肺间质、肺泡,由此产生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胸部CT检查可观察到肺叶中内带的斑片影、磨玻璃密度影,有的会出现融合倾向,呈现出弥漫性分布,有的会观察到支气管充气征,较典型的情况下会观察到呈蝶翼征[12]。胸部CT检查显示,患者临床征象主要为肺静脉高压间质性肺水肿、心源性胸腔积液、心脏外形增大、肺泡性肺水肿。肺静脉高压是最早出现的一种临床征象,之后会逐渐发展为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13]。在此情况下,液体成分会由毛细血管逐渐深入到组织间,可观察到肺纹理、肺门呈现模糊状,间质性肺水肿的相关表现较为显著[14-16]。若水肿液在肺腺泡保持充盈,肺小叶内表现出边缘比较模糊的斑片状影,可认为是肺泡性肺水肿。心力衰竭患者若是在心脏疾病基础上产生的,往往会出现心脏增大情况[17]。当患者出现全心衰竭时,往往出现全心增大情况,而且心脏增大程度通常与心力衰竭程度保持正相关性。
总之,胸部CT征象可有效诊断心力衰竭,准确性高,而且能够有效区分急慢性心力衰竭,并及时了解患者临床病变特点,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