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绍云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HA)是较为多见的传染性疾病,以人肠道病毒(HEVs)感染为主,发热、咽痛、咽部疱疹是其主要临床表现。该病多见于婴幼儿,全年均可发生,传染性强,易爆发流行[1]。绝大部分病例症状轻微,具有自限性,但少数病例病情会迅速恶化,可发展为重症,严重时危及生命,即使存活也常会遗留严重后遗症[2]。近年来,H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国内多个城市已经发生爆发疫情[3,4]。然而,由于HA在国内并非法定传染病,相关研究报道尚少,尤其对其病原学的研究缺乏。因此,为了解本地区HA的病原学特征,本研究对238份HA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收集2017年2月~2018年12月由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送检的HA病例粪便样本238份,所有标本均于冷藏条件下送检。
以无菌棉签采集粪便样本,放置在离心管(含有Hanks平衡盐酸溶液600μL)中,再将离心管置于旋涡混合器中,予以振荡,充分摇匀,再取8 000 g离心处理5 min。采集上清液约200 mL,采用High Pure Viral RNA kit试剂盒(Roche公司)进行病毒DNA提取,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采用硕世公司肠道病毒通用型、柯萨奇病毒A16(CVA16)和EV71荧光定量PCR试剂盒进行样本RNA检测。RT-PCR反应体系:去RNA酶水3.5μL,酶混合液5μL,核酸扩增反应液7.5μL。
以逆转录试剂盒将未分型的其他肠道病毒阳性样本的病毒RNA逆转录为cDNA。行A组肠道病毒半巢式RT-PCR扩增,以HEVAS1495及HEVA2C作为首轮引物,以HEVAS1495及HEVAR2807作为次轮引物[5]。对A组肠道病毒VP1全基因筛查未能检查的样本,进一步行肠道病毒筛查,首轮引物采用224及222,次轮引物为AN89及AN88[6]。采用1.2%琼脂糖凝胶110V对RT-snPCR扩增得到的产物进行电泳,处理30min后进行观察,如检测结果和预期片段相符,则判定属于阳性。产物序列测定:(1)HEVAS1495:序列为5'-CAGTCTTCATCAGTTACCCTG-GTIATICCITGGATIAGYAACAC-3',基因区域为VP3,位置2192-2236;(2)HEVAR2C:5'-CGGTGYTTGCTCTTGAACTG-CATG-3',基因区域为2C,位置4409-4432;(3)HEVAR2807:序列为5'-CAGTTACACCGGGCAATCGTGT-CRCAICCYTGIGCIGTRG-3',基因区域为2A,位置3502-3463;(4)224:序列为5'-GCIATGYTIGGIACICAYRT-3',基因区域为VP1,位置1977-1996;(4)222:序列为5'-CICCIGGIGGIAYRWACAT-3',基因区域为VP1,位置2969-2951;(5)AN89:序列为5'-CCAGCACTGACAGCAGYN-GARAYNGG-3',基因区域为VP1,位置2602-2627;(6)AN88:序列为5'-TACTGGACCACCTGGNGGNAYR-WACAT-3',基因区域为VP1,位置2977-2951。
行测序结果比对(BLAST工具)。行序列作剪切处理(Bioedit软件),并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参考毒株序列统一来源于NCBI的GenBank。
238份HA病例标本经荧光RT-PCR检测显示,共204例肠道病毒阳性,阳性率为87.39%(208/238);其中EV71占1.92%(4/208),CA16占20.19%(42/208),其他肠道病毒占77.88%(162/208)。
162份其他病毒阳性标本经RT-snPCR扩增,电泳显示特异性条带159份,阳性率为98.15%(159/162)。所有特异性条带均测序成功。通过BLAST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鉴别出CA2、CA5、CA6及CA10四种病毒,分别占样本总数的21.85%(52/238)、4.20%(10/238)、29.83%(71/238)、10.92%(26/238)。
将本组测得的CA6、CA2序列和下载的参考序列(CA6序列41例,CA2序列25例)共同构建进化树,参考株序列源自GenBan。以VP1基因为基础构建进化树,结果显示,从2017年~2018年该地区HA病例中分离的CA6病毒株都属于B基因型。这和国内其他地区近年分离的B基因型较近,而和国外结果基因分属不同。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71株CA6序列VP1区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5.8%~100%、97.5%~100%,52株CA2毒株间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1.2%~99.2%、92.6%~100%。进化树和近年深圳、上海、香港分支属于同一支,且和香港2012年的CA2流行株高度相似,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8%~99.7%、91.9%~100%。
既往报道显示,A组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HA症状通常较为轻微,但近年也有研究报道,该组病毒感染也会导致严重并发症,同时HA可增加手足口病聚集风险[3,7]。然而目前HA尚未受到足够重视,防控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加强HA的监测对儿童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本组监测的HA病例粪便标本中,共发现6种类型病变体,即CA2、CA5、CA6、CA10、CA16及EV71,它们都归属于A组肠道病毒,未发现其他组肠道病毒,与既往报道一致[8]。法国2010年的报道显示HA病例主要流行株为CA6及CA10为HA病例主要流行株[9],泰国2012年为CA6和CA8[10]。本研究显示,CA6是导致HA发生的主要流行株,CA2次之,这可能是区域差异引起的,但柯萨奇病毒为主要病原。
本研究采用扩增VP1全序列法对HA病例中CA6遗传进化予以分析发现,CA6序列VP1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5.8%~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7.5%~100%,和国内近年报道的B基因病毒株一致性较高。CA6近年来在多个地区活跃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肠道病毒的主要流行株,逐渐取得了EV71及CA16[11]。随着感染人数不断增多,肠道病毒CA6基因突变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大,而随着变异的日积月累,其越可能出现爆发流行。故应加强CA6的监测。前期报道显示,CA2所致感染症状多轻微,以HA为主[4]。但香港于2012年发生了CA2感染患儿死亡的病例[12]。而本研究中CA2毒株和上述香港报道的CA2毒株属同分支,有着密切的进化关系,核苷酸同源性为90.8%~99.7%,氨基酸同源性为91.9%~100%。鉴于CA2病毒感染也可引起严重事件,故也有必要加强CA2监测。
综上所述,对于HA监测,不仅需重视EV71、CA16之外肠道病毒的监测,还需针对CA6型进行分型鉴定,并且应加强CA2重组毒株的监测,以为该地区的防控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