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红,胡 茂
(山西省中医院,山西 太原 030012)
2019年底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不仅是对中国的一次考验,也是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一次考验。现阶段虽然国内疫情暂时得以控制,但是全球疫情形势仍很严峻,武汉地区仍有少量未痊愈患者,国外仍有大量输入病例,防疫形势仍然十分严峻[1]。新冠病毒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潜在传播途径还有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2]。消毒杀菌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新冠病毒流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随着疫情防控工作在全国范围开展,大量消毒剂的被使用,许多地方存在过度消毒的情况,如在一些疫情非重灾区出现车辆进小区或单位都要轮胎消毒、对着马路大面积喷洒消毒剂等。过度消毒不但不能取得应有的消毒效果,反而会造成人体健康受到伤害以及环境污染。新型冠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 ℃ 30 min、75%乙醇、乙醚、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3]。本文重点介绍了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常用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法及其过度使用的危害,并提出疫情期间避免过度消毒的几点策略,报告如下。
醇类可用于皮肤、手、物体表面等的消毒,主要通过凝固蛋白并脱水的作用杀死病毒和细菌的。擦拭皮肤表面2遍或涂擦揉搓手部2两遍,作用3 min,用于皮肤消毒或手部消毒,擦拭物体表面2遍作用 3 min用于较小物体表面消毒。
含氯消毒剂指的是能在水中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有效成分可杀灭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一切微生物。常用含氯消毒剂有84消毒液、漂白粉、含氯的消毒泡腾片等[4]。主要用于水果蔬菜、饮食餐具、物体表面污染物、以及室内空气和水等的消毒。使用方法:500 mg/L的浓度用于一般物体表面消毒,1 000 mg/L的浓度用于疫源地物体表面消毒,10 000 mg/L的浓度用于有明显污染物时物体表面的消毒;室内空气和水等消毒时依据产品说明书。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因其具有强氧化性几乎可将所有微生物杀灭。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主要用于室内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耐腐蚀医疗器械消毒以及皮肤伤口消毒等。一般使用0.1%~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浸泡或喷洒消毒物体表面;按10 mL/m3~20 mL/m3(1 g/m3)计算使用0.2%过氧乙酸或3%过氧化氢气溶胶喷雾或按7 mL/m3使用15%过氧乙酸加热熏蒸用于室内空气消毒;医疗器械消毒:0.5%过氧乙酸冲洗10 min或6%过氧化氢浸泡120 min,消毒结束后应使用无菌水冲去除残留消毒剂。
适当波长的紫外线可以破坏微生物机体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或RNA(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适用于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和水及其它液体的消毒。对于室内空气消毒时,应确保室内无人的前提下,可采用紫外线灯移动式或悬吊式直接照射,悬吊式直接照射要求灯管吊装高度距离地面1.8~2.2 m,紫外线灯安装数量不少于1.5W/m3,照射时间不少于30 min。
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如常用的75%的医用消毒酒精,闪点是 22℃,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 高热能极易引起燃烧爆炸。再如居家常用的84消毒液和酒精混在一起,可能产生氯气,氯气是剧毒气体,当质量浓度为 40~60 mg/m3时,30~60 min内可致严重中毒;当质量浓度为120~170 mg/m3时,引起急性肺水肿和肺炎;当质量浓度为 3 000 mg/m3时,可立即麻痹人的呼吸中枢,导致“闪击性死亡”。 另外人体吸入氯气后,还会对上呼吸道黏膜造成严重伤害,引起呼吸困难[5]。
不合理大规模使用含氯消毒剂很容易造成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如疫情防控期间,大量喷洒到小区、人行道、绿化带等的含氯消毒剂,还有随着雨水管道流入城市河湖中的含氯消毒剂,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该地人或动植物的健康。重庆市在新冠疫情期间发生野生动物死于喷施消毒液引起的中毒,也说明了问题的严重性[6]。
过氧乙酸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属强氧化剂,极不稳定,浓度高于0.2%具有强腐蚀性,浓度大于45%就有爆炸性,遇高热、还原剂或有金属离子存在就会引起爆炸;对皮肤、眼睛具有较强的刺激性。还有研究表明过氧乙酸对研究大鼠有急性毒性及致癌性、致突变性、DNA损伤等风险[4]。
皮肤接受过多的紫外线照射,皮肤组织细胞会产生氧化应激,产生过量的活性氧簇ROS,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和细胞内的抗氧化系统,进一步引起细胞炎症、细胞凋亡及肿瘤的形成[7];同时紫外线还会造成眼睛视网膜病变及老年性黄斑病变等[8]。
针对不同消毒对象,选择正确有效的消毒产品,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精准消毒、科学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消毒一般分为疫源地消毒和预防性消毒,两者所使用各种消毒剂的类型、剂量及使用方法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很大区别。不同场所使用的消毒标准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以及机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一般按照疫源地标准进行消毒;而家庭采取预防性消毒即可,如果采取疫源地标准消毒,不但会对家中物品造成损坏,还会影响家中成员身体健康;室外环境不宜开展大规模消毒。
通过社区及各种媒体,宣传各种居家消毒剂的正确使用方式及注意事项。同时科普各种消毒剂的过量使用,会造成的次生灾害甚至发生各种危害健康的正确救治方法。使各级政府、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及广大民众需冷静、客观认识疫情、正确合理使用消毒剂。避免过度消毒造成各种次生危害。
尤其是公共场合的现场消毒工作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由有关单位及时进行消毒,非专业人员开展消毒工作前应接受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专业培训,采取正确的消毒方法并做好个人防护。有明确传染源的场所,需进行疫源地消毒,消毒的范围、对象和时限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
特殊时期,各种医学专业协会更应该发挥科学评估、科学监测,科学防范、科学宣传的社会职能,凝聚更多的社会力量,正确地面对疫情,科学合理地采取各种消毒措施。避免社会群众甚至各社会部门过度消毒,导致人身健康乃至生态健康的次生危害。
综上所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国各地方、各部门应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综合部门颁发的各项指南及通知,充分发挥各地方疾病防控中心的专业指导作用及各医学专业协会的社会职能,使全国各部门的消毒工作在专业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同时,通过加强各种媒体对各类消毒剂正确使用的宣传工作,上达政府下至社区家庭,知晓正确使用各种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最终既达到了消杀目的,又避免了消毒剂的过度使用,最大限度保障了公众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