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灵枝,邓景春
(皖西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个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曾在多个场合提到文化自信。究竟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1]。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与其他国家的跨文化交流中,中国正在由单向文化输入向文化输入输出双向交流转变。文化输出就是要把中国优秀的、并具有人类共通性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为整个人类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文化繁荣贡献智慧。电影作为国家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践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国际化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长城》自在国内上映以来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和较多的讨论。电影故事围绕长城展开,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既有中国文化精神和价值观的精确阐释,也有先进的国际大片的制作手法,是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次大胆尝试。虽然对电影的编剧、制作众说不一,但该片无疑在中国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上做出了努力和尝试。
导演张艺谋在接受采访时曾说:“我们讲文化自信,就要对世界讲好中国故事”[2]。中国文化国际化的前提是文化自信,以国际化的叙事方法传播中国特有的文化和价值理念,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电影所体现的文化自信。
西方社会一向对中国风物和中国文化符号感兴趣。比如中国的长城、故宫、瓷器、国画、唐装等等。在电影《长城》里,影片将多个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如长城、饕餮、火药、孔明灯、秦腔、西域风情以及战鼓等等融入故事中[3],用丰富的想象力营造了影片的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和艺术美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富有深厚底蕴的中国文化。影片的核心符号是长城这一融汇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伟大智慧的军事工程。在这里,长城的主要作用是抵御六十年一遇的怪兽饕餮。饕餮的运用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好莱坞怪兽大片接轨的大胆尝试,马特·达蒙扮演的雇佣兵刚一出场就遭遇了饕餮的袭击,让看惯了怪兽片的国际观众既领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见识了怪兽的厉害。
火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在抵御饕餮的斗争中多次被用到,也是马特达蒙扮演的欧洲雇佣兵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最后火药又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性武器,由此向全球观众传达火药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文明的标志性符号。孔明灯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是寄托心愿的,邵殿帅的葬礼上,天空布满了孔明灯,表达了将士们对邵殿帅的哀思和祈福;随后将士们唱响秦腔,王昌龄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久久回荡在空旷的城墙上;对中国人来说这象征一种精神和仪式感,是戍守边关的家国情怀。此外,影片还用烽火台、投石机和热气球、雾霾中饕餮攻城的场景、远处城墙的水墨画风等一系列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符号勾勒出一个真实、鲜活且令人神往的古代中国,构筑出具有中国气派的影像奇观[3]。
信任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国人民团结协作、共同发展的基础。中国古代就有很多关于信任和宽容的成语典故,比如“肝胆相照”“ 同舟共济”“志同道合”“ 荣辱与共”“唇亡齿寒”等。电影一开头就为“信任”埋下了伏笔,威廉的同伴想要放弃受伤的队友,威廉却表示应该让队友自己做出选择。 “信任”首先体现在守卫长城的无影禁军之间。无论是熊军、虎军、鹰军、鹿军,还是鹤军,所使用的武器都需要将士的相互信任和默契配合,稍有不慎就可能伤及自己。他们在将军的带领下各司其职,默契配合,一次又一次阻挡了饕餮的攻击。
其次,是守卫长城的将士们对二十多年前就来到中国的外邦巴拉德的信任和宽容,巴拉德是觊觎中国的火药才来到中国,因为惧怕守卫长城的禁军才把自己的目的暂时隐藏起来,但是将士们接纳并宽容了他,即使在研究战略部署这样重要的场合也不避讳他,并由他教授将军们学习英语。对于同样为了盗取火药来到中国的欧洲雇佣兵威廉等,虽然开始采取戒备和关押的措施,当他们主动参与到了抵御饕餮的斗争中时,也采取了信任的态度并款待他们。“真、善、美”是具有感染力的,这种“信任”和“宽容”的美德很快感染了威廉;在与饕餮的搏斗中,威廉还很犹豫,信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他担心绳子没有系牢,担心设备不够坚固,但林将军的所为让威廉开始打消了顾虑。在活捉饕餮的紧要关头,威廉独自跳下城墙,用自己高超的箭法来抵御其他饕餮的进攻,连一心想偷了火药逃跑的同伴也在千钧一发之际不顾生死来帮助他;威廉向天空射箭,因为他相信林将军一定在等待他的信号;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就连贪婪至极的饕餮,在得到兽王退后的号令后,也会想方设法拖回受伤甚至死亡的同伴。最终, “信任”和“宽容”改变了威廉,让他放弃了盗取火药的计划,与中国人一起投身于抵御饕餮的战斗中。
责任体现了一个人的心智、格局和胸怀,体现着一个人的使命、生活空间和追求。责任也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生命环境的态度。长城是社会稳定和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无影禁军是国家的核心军事力量。因此,保卫好长城是无影禁军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是中国传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以每一位守卫长城的将士心里装的不是个人的名誉和金钱,而是国家和人类的安全,他们甚至为此牺牲了性命。在三次抵御饕餮的惨烈战斗中,中国将士英勇奋战,很多无名英雄因此付出了生命。影片中有几个特写的镜头:在被饕餮偷袭一战中,殿帅推开了林将军,把危险留给了自己,却因此付出了生命,殿帅牺牲后,漫天的孔明灯满山的白绫,民族大义面前,个人的生死是如此微不足道。飞索女兵下去和饕餮近战,有人却再也没有上来,尸骨全无,飞索拉上来的只有套在她们身上的带血的银圈,这一镜头让人想起了王翰的凉州词:“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鹿晗扮演的士兵彭勇虽然胆小怯懦,但在最后关头为了阻挡饕餮的进攻,从而保护其他的将士,他引爆了身上的火药,与饕餮同归于尽。他引爆火药前的深情回眸,正应了中国的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威廉作为欧洲雇佣兵,作为一个文化的他者[4],亲眼看见了长城上发生的这一切。他看到了前赴后继的无影禁军、壮烈牺牲的邵殿帅,沾满鲜血的银圈、柔弱却不胆怯的女将军,他为中国军人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感到震撼,这些在他自己所属的文化里是看不到的;在威廉和林将军的对话中,威廉认为投入战争对他而言是获取战利品和金钱,是为了满足私欲,所以他可以为了钱而去替任何人卖命。而林将军却有着不同的思想境界,她临危受命担起重任,为了祖国和人类免于灾难而战。威廉最终决定留下来加入抵御饕餮的战斗中,为保卫首都汴梁一战奉献了自己高超的箭法和智慧。
哲学是指以世界整体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现世界的一般规定和规律、确立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基本任务的一般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长城和饕餮,是两个极富中国特色的元素,驻守长城的禁军是为了抵御每六十年出现一次的、为祸人间的怪兽。饕餮是人性贪婪的象征,寓意上苍对人类贪欲的惩罚。然而对于饕餮和其贪婪特性的介绍,整个影片只出现一次,就是军师介绍饕餮是如何被放出来的,但是全片却有多处影射人性的贪婪。以威廉为代表的雇佣兵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是因为觊觎中国的火药;被扣留的巴拉德因为贪婪,抢走了马匹和火药,半路上还因此背叛了自己的同伙,结果被契丹人引火自炸,真应了一句中国古话“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皇上身边的沈大人因为贪婪,要把被制服的本来用作战略研究的饕餮带到京都,以此向皇上邀赏,结果却引来更多的饕餮,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灭绝性的灾难。这些都表明了人性的贪婪并没有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消忙。因此,《长城》中的饕餮与大白鲨、巨蟒、恐龙等其他知名电影中的怪兽形象相比,有着更为明确的意义指向和更为深刻的哲学思想[3]。
长城作为中国的主要标志之一在电影中也被高度意象化了,其存在的目的是抵御外来的侵略,而侵略恰恰是人性贪婪的外在表现。长城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其实每个人心中都建造着一座长城,无形中抵御着别人的侵犯。在传统的印象里,长城是防御性的、自我封闭和自我限制的文化表征。但是在电影里长城被打开了,影片先以饕餮攻陷的形式被动打开长城,然后再以威廉的转变为标志的中西合作的模式来将长城变得开放和宽容,这也进一步向世界表明中国文化是开放的文化,愿意接纳世界上的优秀文化。长城是用来抵御别人的贪婪,而不是抵御真善美的。在影片的开头,女将军曾对威廉说“我们是不同的”。到了最后,当威廉代表的个人主义和骑士精神与中国的集体主义和爱国精神碰撞和融合之后,女将军说了这样的话:“我们是相同的”。对于像威廉这样愿意为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的国际友人,我们的长城是开放的。中华民族虚怀若谷,海纳百川,最后的汴梁一战,军师让威廉离开,让他去告诉世人灾难来了,也告诉世人中国的将士为抵御饕餮进行了多么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充分展示了我们立足本国、关爱世界的大国风范,这正像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演讲中倡导的:“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5]。
宋朝时的中国已经拥有了领先世界的科技和成熟的军事战略思想。影片中,守卫长城的无影禁军共由五支部队组成,分别是飞索部队鹤军、弓箭部队鹰军、工程和火炮部队虎军、近战部队熊军、步兵部队鹿军, “五军”的设计构思、灵感都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用五兽作为五支军队的代表,就是沿袭了中国古代以兽命名的传统,展示出古人高超的军事智慧。五军相互配合,远攻近战,有效地抵御了饕餮的进攻,外国人看过后觉得远攻近战的体系就像是在看《孙子兵法》[2]。在活捉到一只饕餮后,他们在威廉的建议下采取了改良后的 “放虎归山”, 把火药绑在抓到的饕餮身上,让它重新回到兽王身边,以抓住时机引爆火药。在保护汴梁的逆转局势的一战中,在王军师的指挥下,采用了三十六中的第十八计“擒贼先擒王”战略,先用磁石切断了兽王和其他饕餮之间的联系,并抓住了饕餮贪吃的弱点,把火药抛给了兽王,在最后一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值得指出的是,电影《长城》里传递的文化自信不是孤芳自赏的盲目的文化自信,而是一种发扬其精华、去除其糟粕的文化自觉,这是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前提。影片并没有避讳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负面的现象,比如贪婪无知的宋朝皇帝,前一刻还因为饕餮的围攻而躲在龙椅后面,一看到援军来到马上就趾高气扬,以及皇帝身边大臣的谄媚和邀功请赏,这些都预示着中国封建社会的逐渐衰亡。影片中的主角之一饕餮是贪婪的化身,隐喻着人性的贪婪所遭到的上苍的报复,同时也警示着现代人对大自然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将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信任”是影片故事传递的一个很重要的理念,中国古代就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说法,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和人之间往往因为利益而出现“信任危机”,所以“信任”也在警示着今天的人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美德,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丢失了祖先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总体而言,我们可以看到电影《长城》把中国故事用世界通用语言英语、并运用好莱坞大片的制作手法呈现给了世界观众,是运用电影的形式对讲好中国故事、践行文化自信的大胆尝试。无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长城、饕餮、火药、热气球、孔明灯、西域风情、烽火台、战鼓等文化符号的视觉盛宴,还是“肝胆相照”的处事之道、“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舍生取义”的牺牲精神的思想熏陶,抑或是一代鼓王赵牧阳用秦腔演绎的王昌龄的《出塞》诗的音乐享受,都让全球观众切切实实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导演张艺谋把这种中国元素加上好莱坞制作手法的“1+1”模式称之为借水行船,借助好莱坞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把中国文化符号融入大片,为中国电影、中国文化走向世界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长城》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影片本身。《长城》在海外也获得成功,将带领更多中国电影人走出去,从而让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声名远播[6]。
然而,中国文化向世界传播的道路注定是坎坷不平的。中国不仅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有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还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优秀电影不仅要从传统文化挖掘题材,更应该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寻求突破,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从严治党,依法治国的治国理念以电影的形式传播出去,这需要中国电影人不断地去尝试、去积累经验。事实不容忽视,中国目前还只是一个文化大国而不是一个文化强国,我们的文化软实力的表现与物质硬实力的日益强大并不相称[1]。践行文化自信,让中华优秀文化走向世界,中国电影人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