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践探索

2020-12-27 02:32高宝全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毕业生疫情工作

高宝全

(黑龙江科技大学 招生与就业工作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当就业季遭遇新冠病毒疫情,毕业生就业面临“双重压力”。特殊时期,如何在统筹谋划中突出特殊作为,如何在工作创新中取得特殊效果,如何在精准帮扶中体现特殊关爱,如何减少疫情防控对广大毕业生的特殊影响,进而转“危”为“机”,促进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是当前摆在学校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疫情防控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1.经济冲击造成就业岗位减少

从宏观角度来看,疫情对中国总体稳健的经济形势影响不大,不会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大趋势。但是从微观层面上看,影响却不容小觑,尤其是中小型制造业和服务业。疫情直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负面影响,部分行业的用人计划将有所延缓,从而减少招聘职位。旅游服务、餐饮娱乐、销售贸易、交通运输、证券保险等部门受到疫情负面影响较大,而这些部门又常年是“招人用人大户”。教育部数据显示,2020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将达到874万人,同比增加40万,[1]就业竞争度和就业的压力或因此增加。

2.线下招聘活动暂时取消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的研判,教育部强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疫情流行期间原则上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和考试等。高校纷纷发布公告,决定暂时取消线下招聘活动。此前,国内高校线上招聘活动普及面较小,学校、企业、学生三方信息化资源不均衡,企业和毕业生对线上招聘的认知不多,线上招聘活动不能面对面直观双选,势必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3.就业手续办理途径不畅

全国各地在疫情防控期间都不同程度地进行了交通管制,高校开学时间也被推迟,要求毕业生不得提前返校,传统的面对面办理就业手续不能实现,毕业生在求职和就业过程中可能需要办理就业协议书、就业推荐表、成绩单、就业推荐材料等业务,这些问题需要高校采取信息化手段和灵活措施予以解决。

4.毕业生易形成心理焦虑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些学生的焦虑、恐惧情绪被压制心头或隐性蔓延。对于毕业生而言,疫情所带来的更是双重压力。一方面是在居家防疫期间对自己或家人的担心;另一方面则是所面临的学业和就业压力。在这样的双重压力下,毕业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在重点疫区问题会更加凸显。

5.就业安全影响因素增加

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招聘活动替代线下招聘活动。线上招聘活动无法现场监管,只能通过网上审核相关电子资质,高校对用人单位招聘的资格审核难度加大,少数不法分子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监管漏洞等机会,对毕业生实施诈骗,部分毕业生信息和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疏于甄别用人信息的真伪,容易陷入“培训贷”、求职陷阱、传销等不法骗局之中,就业安全影响因素有所增加。

二、疫情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分析

1.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业态

疫情短期内对国内经济造成一些消极短暂影响,但从中长期看会刺激国内经济产生新变化。现代治理体系会持续升级,医疗及公共卫生系统会整体优化,生活方式会不断调整,智慧城市会对传统城市加速替代,现代化治理会对传统治理加速替代,新生活方式会对旧生活方式加速替代,线上办公会对传统办公加速替代,线上教育会对传统教育加速替代,智慧城市、交通管理、医疗体系、农产业供应链、物流效率、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相关行业和产业的变化会促进我国社会快速发展,孕育出新的就业生态和就业岗位,各种新型科技将成为疫情后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2.全民战疫带来精神收获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这次疫情是人类历史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动员,同时,中华民族很多潜在的力量也被激发。据国家卫健委介绍,截止3月8日,就有4.26万医护人员支援武汉和湖北[2],除了医护人员之外还有战士、民警、快递员、送餐员、志愿者、便利店店员等无数个体,这种高效的防控机制和全面的大动员,在人类文明史上也是罕见的,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道德经》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自强可以迸发强大的力量。社会是人类协作体,当一个社会快速发展时,人们之间的协作比较顺畅,利益比较协调,众人之力被整合成了发展之力。善行常常蕴含伟大的力量,无形当中影响很多人的行为,这必将凝结出新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进而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孕育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3.线上招聘带来信息化高度共享

在传统的线下招聘活动中,各高校之间毕业生因地域等原因,很难大量共享招聘活动,毕业生考虑到时间和交通等成本,一般会选择参加本校的招聘活动。由此导致企业会到各个省份各个意向合作高校现场组织招聘活动,以此来保证招聘效果。但由于受时间、人员等因素限制,企业很难保证在短时间招聘季内走遍所有意向高校。线上招聘很好地实现了企业资源和毕业生资源的高度共享,毕业生人力资源和企业岗位得以充分发挥。

三、疫情防控期间高校就业工作应对措施

深入分析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影响,旨在为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寻找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应对措施,有力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现状来看,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加强领导,统筹推进,建立体制机制保障

针对疫情防控工作的严峻形势,高校应坚持落实“一把手”工程和“全员就业责任制”,不断充实“全程化、全员化、常年化、信息化”就业工作体系,完善就业工作措施,明确就业工作责任,细化就业工作分工,推动建立包保责任制,加大就业工作的督查力度,积极构建校、院两级就业工作服务体系,运行“就业职能部门-辅导员-班主任”与“院-系-导师”之间“双轨三线”立体交叉网格化工作模式,形成较强合力,促进就业工作高效有序开展。高校应及早研究制定整体工作方案,为特殊时期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思路,明确要求,找准方向。同时,高校及时向社会和毕业生公布相关工作措施,方便企业和毕业生做好准备。

2.优化流程,简化手续,丰富业务办理手段

高校和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应简化毕业生就业手续,优化就业业务办理流程,提供纸质就业手续免费邮寄服务,确保毕业生能够及时办理个人就业业务。学生可通过网络方式签订就业协议书,就业部门依据相关材料的电子照片和学生诚信承诺即可为毕业生办理相关业务,随后再收取相关书面材料,通过“零接触”流程,有效解决了毕业生就业中的急难问题。

3.整合资源,利用网络,依托平台线上招聘

高校应及时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网络阵地,主动整合社会各类资源,具备条件的高校可自行开发线上招聘平台,不具备条件的高校可与相关企业联合,测试和筛选就业线上平台,找到适合本校就业工作的平台,为企业和毕业生的多样化需求提供菜单式选择。高校应积极对接用人单位,转换供需洽谈方式,采取网络视频双选会、空中宣讲会、短视频招聘等形式开展招聘活动。高校应组织毕业生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开展求职择业活动,推行不见面即时交流,为企业和毕业生解答招聘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就业市场的主渠道和保障性作用,主动联系用人单位,深入开发利用“互联网+就业”模式,高质量高效率地向毕业生推送岗位信息,保持校园线上招聘活动的密度和温度,注重加强对网上招聘活动的支持和软硬件条件保障,积极尝试建立校校联盟,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开拓就业市场,不断完善和丰富信息服务内涵及手段,最大可能地实现各项工作环节信息化全覆盖,着力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

4.加强教育,精准帮扶,分类开展就业指导

高校应对毕业生实施分类指导,针对毕业生不同特点和需求,送政策、送指导、送信息,开展教师网络培训和学生在线就业辅导,努力做好线上咨询指导。就业指导应分类分阶开展,既要统筹整体,也要兼顾重点,并适时对重点地区生源的毕业生开展 “一对一”就业指导和帮扶,为他们优先推荐岗位,建立专门台账,制定详细的援助计划。开展双困生(就业困难和经济困难)就业帮扶计划,重点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身体残疾等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通过召开视频会议,建立专门的就业网络帮扶群、朋辈互助、“一对一”指导、“点对点”推荐等方式开展帮扶,使困难毕业生求职有门、就业有路、困难有助,力争帮助他们在离校前落实就业岗位。学校应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针对线上招聘容易出现的安全问题,主动出击防范就业骗局,积极进行心理排查和干预,发挥辅导员网络安全员作用,及时跟进毕业生在网络求职应聘中的各个环节,确保高校毕业生安全就业。高校应充分利用此次疫情期间教育素材,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爱国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大学生端正就业态度、明确就业目标、服务国家大局,号召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就业。

猜你喜欢
毕业生疫情工作
战疫情
伤心的毕业生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