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镟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浙江杭州310018)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倡导全民阅读”自2014年已经连续6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阅读推广是人均阅读率偏低的中国为构建书香社会而必须努力的方向,是高校图书馆事业永恒的主题。艺术创作离不开广泛的阅读,艺术院校图书馆理应义不容辞地肩负起阅读推广主力军的重任。
书籍是人类文化的主要承载物,阅读则是传承文化的唯一手段,正如曼古埃尔在其著作《夜晚的书斋》中所言:“保存在图书馆里的书籍,无论稀有或者普通、古书或者新书,它们的性质和品质都没有它们的在场和流通重要”。从推广学的视角看,阅读推广的终极意义是引导人们的阅读行为自愿变革。通过阅读推广让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让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让阅读有困难的人跨越阅读障碍。
当下高校的整体阅读风气低落,具体表现为重数字阅读、轻纸本阅读,重专业与实用阅读、轻经典与人文阅读,以及由此导致的崇尚通俗化、快餐化的浅阅读等问题。艺术院校是专门培养各类艺术人才的教育机构,学生普遍较为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但在人文精神与文化素养方面则有所欠缺[1]。相较于综合性院校,艺术院校的学生尤其存在阅读范围窄、阅读层次浅、功利性阅读倾向严重等问题。
艺术创作与表现以一定的艺术素养为基础,而艺术素养的汲取则以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为养分,这一过程中,充实的阅读量必不可少。因此,艺术院校的大学生更应重视阅读、热爱阅读。唯有培养数量庞大的艺术院校学生群体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融入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形成自觉行为,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大学生整体阅读乏力的状况。阅读,理应成为艺术院校的文化风尚和精神标签。
艺术院校的学科专业属性较强,读者更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要立足于本校学科和专业,以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吸引读者,才能使阅读推广工作持续健康地开展下去。对于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浙江传媒学院,尤其侧重在特色方面下功夫,结合学生的阅读行为特征、所在城市的人文积淀来开展持续性的阅读推广活动,打造多功能的阅读空间。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图书馆(以下简称“桐乡馆”)自建馆以来便以桐乡地域文化特色为主轴,坚持特色化、差异化推广路线,围绕文创、影视、播音等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资源优势,以特定位、以优立足。
“桐乡地方特藏库”由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与桐乡市文化局合作共建,收集了《茅盾全集》《丰子恺全集》《木心作品集》等当地文化名人著作,以及近20位桐乡籍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墨宝,馆藏数量达2 000余种、5 000余册,成为研究桐乡文化的特色文献资源中心。不仅于此,桐乡馆突破传统特藏库的功能瓶颈,将其打造成既有艺术展示,又有艺术教育、艺术交流的多功能文化场所。桐乡馆与西泠印社、桐乡市青桐印社等文化研究机构合作联动,开展“诗、书、画、印”艺术的普及教育:(1)开设“篆刻传承班”,邀请西泠名家袁道厚领衔的艺术家团队传授篆刻艺术的理论和创作技法,授课频率为一学期一届,每一届结束都会收集优秀的学员创作成果,集中布展,该项目开启了西泠名家入驻高校的先河;(2)与桐乡当地文化机构共同举办“非遗课堂”,陆续引进剪纸、灶头画、麦秆画、竹编、印染等非遗项目,并将传统文化传承项目纳入第二课堂学分体系;(3)依托特藏库资源设立“袁道厚艺术馆”,先后推出嘉兴市书刻名家作品邀请展、书画印作品邀请展等各类展览。通过以上推广举措将民间艺术融入高校第二课堂教育,将以创作类的图像以及立体的实体作品为表现形式的艺术读物精准触及目标受众,达成超越预期的效果。凭借以特藏库为载体的各类文化活动,构建了一处产生持续文化辐射力的特色阅读空间,提升了书香校园文化的宽度和深度。
该活动是桐乡馆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定期邀请桐乡籍或桐乡地方文化的研究学者与学生分享知识观点、培养高雅的人文阅读趣味,是一档融汇思想文化、人文关怀和价值理念的特色系列活动。经过5年的积淀,“思享家”已逐渐形成浙江传媒学院的特色活动品牌(见表1)。
表1 “IDEA+思享家”文化沙龙活动清单(精选)
第十七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9年三成以上国民有听书习惯,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播音与主持艺术是浙江传媒学院的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图书馆背靠学校的优秀人才库,于2018年创办“有声微书”。该项目选择兼思想性、文化性和艺术性的书籍片段或读后感,采取单人和多人合作朗读,音频包括朗诵干音版和配乐版,以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形式进行推广。截至2020年9月已发布三季常规季、三季特别季,共57个音频作品,每期推送均含书籍介绍、读者评论和馆藏数据,每种内容资源从选题策划到剪辑、精修,均经过严格质量审核。与节事联动是“有声微书”的推广特色,如在儿童节期间制作六一童话系列特别节目10期,邀请离退休的老牌播音系教师带头录制,往届校友倾力支持并提供大量节目备选,在校播音系、表演系学生也积极参与录制,奉献了多部质量上乘的多人有声剧。
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每年5月举办“读书文化节”品牌活动,引导全校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促进书香校园建设。2020年“读书文化节”活动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充实活动内涵,按功能定位细分成“阅读分享”“阅读养成”“阅读服务”“阅读展示”4个系列、17项主题活动,如在“阅读养成”单元设置了“图书馆杯”主题图像创意设计大赛、“书香浙传”图书馆品牌创意设计大赛、“悦读之星”读书演讲风采大赛、“博学杯”知识竞赛;在“阅读展示”单元设置了微视频征集活动、“阅读达人”评选、主题团日等,活动时间也较以往延长至10月份。通过一系列高水平、多层次、细分化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把阅读推广活动做细、做小、做长,持续激发师生的读书热情。
“玖玖捌”书咖正式启用于2015年9月,位于桐乡馆一楼西侧空间,占地300 m2,分为新书上架、阅读浏览、咖啡休闲和文艺沙龙4个区域。书咖是浙江传媒学院与浙江省出版联合集团合作共建的项目成果之一,开创了浙江省新华书店进校园的新模式。在选品上,根据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和特色来选择图书;在设计上,以文艺、简约、舒适、流畅为设计风格,将传媒特色融入设计;在功能上,同时满足休闲交流、创作分享等文化需求,具备新型公共阅读空间的鲜明特征。书咖同时承接各类阅读推广活动,不仅是“IDEA+思享家”文化沙龙的固定举办场所,作家见面会、非遗作品展等一系列活动也都获得广大师生的好评。作为浙江省最早入驻大学校园的书店之一,这家集实体书店与咖啡文创于一体的复合式书咖不仅是图书馆将阅读推广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的重要举措,更是创新阅读推广服务、打造特色阅读空间的大胆尝试,书咖日渐成为在校园内培育基础阅读人群的“温床”。
艺术院校学生阅读面较窄,具有盲目性和随机性,没有一定的阅读方向。面对这一情况,艺术院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形式和载体向读者传播阅读理念、开展阅读指导、提升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具体来说,建议采取以下策略推进阅读推广工作。
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徐雁在“思享家”活动中指出,当代艺术院校学生的阅读现状存在严重缺失——缺失人文阅读和纸本阅读,缺失结构性阅读和目标性阅读,更缺失“深阅读”和“深思考”。成长于视像时代的新生代,专注于碎片化信息,造就了他们持续关注某一事物能力的欠缺,这种跳跃式、浅薄化的阅读方式和倾向正在侵蚀着大学生精神成长所需要的土壤,让人逐渐疏远了牵引思考、滋养心灵的经典阅读。面对这样的大环境,艺术院校在强调专业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人文教育,图书馆有责任引领学生对经典著作开展深度阅读,强调阅读的品位和质量。
(1)编制推荐书目,做好导读工作。图书馆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导读和推荐书目工作,在编制新书推荐、专家推荐、借阅排行榜等日常工作的同时,可举办体现专业特色的主题书展(如摄影主题书展)、体现地域或办学特色的书展(如书画印展)、打造特色阅览室(如深圳图书馆的“南书房”)、开设经典书目导读课程(如华中师范大学的“中华经典导读”系列),以及配合阅读活动推荐书目等[2]。推荐书目不能简单照搬畅销书目和权威书单,必须符合学校的办学特征,从本校师生实际情况出发。多选择穿插部分插图的专业著作,以此消解书籍知识的深刻性。筛选书籍时不能偏向于仅选择畅销书,而是要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冷门好书从馆藏中打捞出来,通过设立“滞销榜”将这些沧海遗珠重新推荐给读者。
(2)提供针对性的阅读咨询与指导服务。在阅读推广的整个过程中,推广对象应是整个活动的导向与核心,不同的目标群体,其阅读推广内容、方式的侧重点都会有所区别。阅读本质上是一种个性化的体验,对艺术院校学生尤为如此。当前很多阅读推广活动存在过于笼统、不够细化的问题,需要经过客体细分的差异化阅读指导。①通过前期调研了解读者需求,对读者群按照年级、专业进行细分,充分利用问卷调查、读者座谈会、意见箱、后台数据分析等方式进行调研。②根据二级学院的专业特征进行推介,例如对文学院的学生可开展名著和传统文化经典的荐读服务,对设计艺术学院的学生适合进行艺术经典作品的鉴赏;与院系资料室合作,在各个二级学院陈列好书专架。③根据阅读类型进行推介,例如对于从众型读者,可重点进行荐读服务;对于泛读型读者,可开具书单进行引导。
(3)将专业阅读与经典阅读有机结合,注重阅读的审美价值。艺术院校学生阅读需求的专业化倾向,使得阅读活动的策划和开展应侧重于多元化的艺术阅读推广。艺术阅读主要是静态的文字以及图像的阅读,动态立体的艺术作品视听赏析,既有艺术理论类的文字,也有创作类的图像以及立体的实体作品,还有视听类的音乐舞蹈以及戏剧影视等表现形式[3]。图书馆可以利用得天独厚的专业资源优势,引导学生阅读艺术经典,因地制宜地通过举行艺术展览、举办艺术讲座、开设艺术培训、开展作品征集、举办观影赏析会等方式持久地推广艺术阅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艺术院校图书馆在进行文化服务品牌建设时,应积极创新阅读推广形式和方法,充分发挥出各类特色优势资源的价值,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文化服务水平。(1)全方位宣传是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的重要环节。随着信息载体形式的不断发展,艺术类专业学生的阅读特点也在发生变化,其阅读对象不仅仅针对纸质本,也包括其他形式的视觉材料,这就需要图书馆围绕一个主题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推广活动。(2)创新是图书馆文化品牌建设的关键因素。艺术院校的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普遍热衷尝试新事物,看中活动的体验感和互动性。基于艺术院校的办学定位,图书馆品牌建设应打造独具特色的、互动性、沉浸式的图书馆品牌形象。
打造立体化的阅读推广体系,是新时代背景下艺术院校图书馆构建文化品牌的重要基石。“立体化阅读”是一种包含“听、说、读、写”在内的复合式阅读,也是一种融经典阅读、影视欣赏、艺术展览、文化沙龙等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推广方法。例如浙江传媒学院已开展15年的“读书文化节”,既是一个包含多项子活动的系列活动,且已持续多年,又形成了包含阅读征文、微视频征集、真人图书馆、有声微书、电影赏析等多项子活动在内的立体化阅读推广品牌。立体化推广还应注重推广渠道的融合。作为中国第二大传媒院校的浙江传媒学院,可以充分利用媒体资源优势实现阅读推广的多渠道延伸,如采用短视频全媒体投放+品牌沙龙搭载直播形式,以抖音、快手、微博、微信为主阵地,使得传播渠道更立体,全面覆盖各个层次。
“书香校园”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阅读兴趣是一种持续的阅读意愿和欲望,短期的阅读推广较难达到增强阅读意愿的目标。在早期阅读推广活动中,高校图书馆习惯于将活动与世界读书日等重大节庆活动相结合,就此造成每年四五月份活动比较集中,短期内取得爆发性提升的影响力,在这一阶段后往往迅速冷却。阅读推广不是应时、应景的节日型、运动型活动,必须构建长效机制。日常工作中,需丰富活动形式,增加活动频次,将可以反复开展的活动以年、季、月、周等不同周期开展,将陆续、短期的推广转变为系统、持续的推广。
阅读推广是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以浙江传媒学院为例,在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和学校优秀的传媒、艺术等专业人才资源的同时,组建一支阅读推广人团队,形成常态化推广机制。首先,要通过公开招聘、院系推荐、专家邀请相结合的方式,每年分别从学术专家、专业教师、辅导员、图书馆员、学生5个层面聘用一批校园阅读推广人,由阅读推广人依据传媒院校特点,收集本校各专业教授和其他行业权威人士推荐书目,并加以推广。其次,阅读推广人牵头开展读书沙龙、专家讲坛、真人图书分享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最后,借助名人效应将各类名人纳入推广人队伍,并以“领读者”的身份影响和带动读者的阅读热情[4]。
学生社团是最能贴近学生读者的组织,在开展活动中有较强的亲和力和感召力,能够调动校园内读者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发挥桥梁作用。通过成立阅读协会、志愿者协会等学生社团,可以有效地对阅读活动的主体进行扩充;通过积极引导学生社团加入活动策划,充分利用学生社团作为平台,能让活动在读者中形成自发、裂变式传播,推动校内阅读组织的成长和壮大。
浙江传媒学院图书馆于2006年成立了校级学生社团“书影协会”,该社团自创办以来便深度参与图书馆各项阅读推广事务,负责承办青年电影节、“天堂电影院”影片赏析会、阅读演讲、读书征文等各类推广活动。图书馆于2020年进一步发挥“书影协会”的引领作用,将阅读推广活动划分为读书季、毕业季、迎新季、文化季4个时段,开展“共读一本书”读者沙龙、真人图书馆、英语角等品牌活动,并重点打造“有声微书”创作团队和“浙传思享家”读书观影会两个综合性团队。“书影协会”在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中持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证了推广活动的连续性传承,让阅读推广的活动规模、活动效益和活动影响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