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此类疾病早期患者并无明显的感知,通常是进行例行体检的过程中才发现疾病,但是随着病症的发展可能致使出现较为剧烈的疼痛,严重可能诱发胆囊癌,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以及预后情况,发现疾病后进行及时干预,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但是手术治疗相对有所创伤,因此进行围手术期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胆囊息肉实质是胆壁上凸起的呈息肉状的病变组织,可根据其性质确定为良性或者恶性病症。肝脏作为人体的排泄器官,会将人体老化后的细胞处理为胆汁然后排泄,在此过程中如若出现胆汁分泌过多,致使胆囊营养不足,长时间腐坏胆囊内部并且久久不愈便会出现胆囊息肉。此类疾病在早期临床之中通常表现不明确,随着病症发展可出现右肋疼痛,甚至牵连右肩以及背部,如果患者伴随出现消化不良,多是出现了胆囊炎。胆囊息肉实质是潜在的癌前病变,如若检查所得是恶性肿瘤,那么转变为恶性肿瘤的几率也极大,并且此类癌变还具有转移快、预后情况差的特点。
在临床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后通常需要及早进行治疗干预,如若息肉过小则可以进行定期超声检查观察具体病变情况;如若有恶变的可能则应当尽早进行治疗干预。目前通常只能够使用手术进行切除,手术方式是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选择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手术两种。
(1)健康宣讲:术前应当提前对患者胆囊息肉疾病成因、表现、危险性、治疗以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告知,增加患者和家属对于病症的了解。在进行沟通过程中应当根据其受教育程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也可以使用图片以及视频等方式进行讲解指导,保障后续治疗的依从性。
(2)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折磨以及手术因素,患者可能出现一定的应激反应,从而出现不安、紧张以及恐慌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当同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内心诉求,对于负面情绪进行调节干预,还可以使用阅读、音乐以及多媒体方式进行疏解。
(3)术前护理:术前应当提前进行身体素质评估,进行各项基础检查,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且应当根据手术时间进行备皮以及灌肠工作。
(4)术中护理: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当全程进行陪同支持,在进行麻醉起效之前同患者进行沟通分散其注意能力,手术过程中应当时刻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以及临床表现,如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当及时告知主刀医师进行紧急干预对症处理,并且积极配合治疗。
(5)术后基础护理:术后应当选择患者自感舒适的体位,做好身体各项指标的检测以及记录,并且还应当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精神疼痛表现,根据患者不同病况以及手术表现进行后续个性化护理方案,日常生活应当注意卫生清洁,日常应当注意腹部保暖,避免腹部受凉刺激神经,增加胆囊收缩。
(6)术后运动护理:术后患者应当尽早进行锻炼运动,据大量资料显示出现胆囊炎以及息肉的患者多数较为肥胖,因此需要下意识的进行治疗运动干预,避免过度肥胖,但是锻炼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当逐步进行循序渐进,但是重在坚持。
(7)术后饮食护理:术后患者应当多增加水分的摄入,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保障植物蛋白以及维生素的摄入,严禁辛辣、冰冷的刺激饮食,通过合理的饮食安排保障患者营养供给,增加免疫能力,日常进食物品必须干净,否则细菌容易通过食物进入胆囊致使疾病复发。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护”,在临床进行胆囊息肉手术治疗过程中使用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手术效果,疏解负面情绪,将护理工作融入日常生活、治疗之中,促进后期的恢复,保障预后情况,巩固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之中广泛应用。